安 升
長安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西安710016)
主題詞 腦梗塞/藥物療法 @長春西汀 @丹紅注射液 眩暈
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血栓是導致急性小腦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的臨床癥狀就是眩暈[1]。眩暈指人體對空間關系或者平衡產(chǎn)生的一種感知錯誤,研究發(fā)現(xiàn),在急性小腦梗死中,存在10%~30%左右的患者表現(xiàn)為孤立性眩暈[2]。長春西汀能夠有效的改善腦部和椎動脈供血狀況,并能夠較好的保護神經(jīng)功能,對頭暈、眩暈等具有較好的療效[3]。丹紅注射液可以通過改善纖溶系統(tǒng)、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等作用,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生活質(zhì)量[4]。本研究以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進行急性腦梗死所致眩暈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索長春西汀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所致眩暈的治療效果。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所致眩暈患者124例,其中男75例,女性49例,平均年齡(68.79±10.21)歲;患者中吸煙史患者26例,高血壓患者95例,糖尿病患者47例,冠心病患者41例,具有腦卒中史患者19例,房顫患者23例。將12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2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24例,平均年齡(68.23±10.10)歲;觀察組中,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齡(68.91±10.33)歲。兩組患者在既往病史、年齡、性別和腦梗死面積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或者MRI確診為急性小腦梗死,發(fā)病時間≤7d,眩暈為主要臨床癥狀。排除近三個月內(nèi)服用過該藥物者及對該藥物過敏者,排除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中樞性眩暈,排除嚴重心、肺、肝和腎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批準文號H20120236)、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J20130083)以及阿托伐他汀片(國藥準字H20051408)等進行常規(guī)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降脂方面的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丹紅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26866)治療,40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進行靜脈滴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長春西汀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43089)治療, 20mg/次,加入0.9%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滴入治療, 1次/d,治療時間14d。兩組患者在控制血壓、降血糖等方面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
3 療效評價 對治療后的效果根據(jù)以下標準進行評定:①眩暈癥狀全部消失,3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視為治愈。②眩暈癥狀明顯消失,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1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視為顯效。③眩暈癥狀明顯消失,發(fā)作次數(shù)降低到50%以下視為好轉(zhuǎn);④癥狀無好轉(zhuǎn)甚至加重視為無效。
4 凝血功能測定 入院后24h內(nèi)和經(jīng)過治療14d后,采集患者靜脈血后,按照使用說明書使用XN06血凝儀(武漢艾爾夫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進行患者凝血功能的測定,測定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D-二聚體(D-D)。
1 兩組患者的療效評價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治愈率和顯效率(45.16%)顯著高于對照組(29.04%),眩暈消失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測定分析 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凝血功能之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治療前相比,對照組和觀察組PT、FIB、APTT和D-D均發(fā)生了顯著性變化,其中APTT和PT值顯著增加,F(xiàn)IB和D-D值顯著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值APTT和PT值顯著增大,F(xiàn)IB和D-D值顯著減小(P<0.05),TT沒有顯著性變化(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和眩暈消失時間比較 [例(%)]
表2 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測定分析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眩暈是在非運動情況下的一種運動幻覺,研究表明我國每年發(fā)生眩暈的人數(shù)可以達到4.1%以上[5]。眩暈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引起發(fā)病的原因也較多,比如小腦病變、腦出血、低血壓、心律失常、心理障礙等[6-7]。急性小腦梗死所致眩暈屬于前庭中樞性眩暈,一般發(fā)病較為突然,可以持續(xù)數(shù)日或者較長時間,且會對患者日常生活產(chǎn)生較嚴重的影響[8]。由于急性小腦梗死所致眩暈的臨床癥狀通常不明顯,發(fā)展前期頭顱CT常常診斷后發(fā)現(xiàn)無異常,所以誤診率一般較高[9]。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單獨使用丹紅注射液相比,長春西汀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能夠顯著的提高急性腦梗死所致眩暈患者的治愈率和顯效率,降低患者的眩暈消失時間(P<0.05),對照組與觀察組之間的治療總有效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丹紅注射液對急性小腦梗死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這可能與丹紅注射液中活性成分丹參酮有關,丹參酮可以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以及降低纖維蛋白原的水平,從而使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減弱[10]。同時丹紅注射液還可以通過利用前列腺素途徑,降低血漿中超敏C反應蛋白等的含量,從而達到舒張血管,增加腦部供血的作用[11]。此外,丹紅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夠顯著抑制血清中炎性因子IL-1、IL-6等的水平,從而減輕機體內(nèi)的炎癥反應,丹紅注射液還有保護神經(jīng)細胞,并抑制其凋亡的作用[12]。丹紅注射液可能是通過以上機制減輕急性小腦梗死所致眩暈的癥狀,從而達到較好的臨床效果。
研究表明,長春西汀注射液能夠通過提高細胞內(nèi)cGMP的水平,降低血管內(nèi)阻力,從而增加血流量,減少腦梗死面積[13]。長春西汀還可以通過抑制細胞中的Na+通道,防止Na+和Ca2+的濃度增加對細胞的損害[14]。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長春西汀對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較好,這可能與其能夠降低炎癥因子、擴張血管、降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以及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等機制有一定的關系[15-16]。本研究發(fā)現(xiàn)長春西汀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所致眩暈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治療有效率可以高達93.55%,可能是通過二者的聯(lián)合作用減少小腦梗死面積,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保護患者神經(jīng)功能,從而促進了眩暈癥狀的減輕,減少患者眩暈時間,提高患者工作和生活質(zhì)量。
FIB與機體中血栓的形成具有較高的相關性,研究表明,F(xiàn)IB含量的升高會加快血管中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患者發(fā)生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會增加[17]。本研究中,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中FIB水平都顯著降低,其中觀察組的變化更大(P<0.05),表明長春西汀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能夠有效的通過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機制降低FIB的水平,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D-二聚體含量的增高能夠促進患者發(fā)生腦梗的概率,它能夠反映FIB的溶解水平,本研究中治療后D-二聚體含量顯著降低,這與FIB含量的降低有一定程度的關系,說明治療后患者體內(nèi)纖溶-凝血功能得到了改善,逐漸接近正常[18]。PT、TT和APTT能夠反映患者體內(nèi)凝血情況,本研究表明,治療后PT和APTT含量增高,TT值沒有發(fā)生顯著性變化,提示與機體凝血功能亢進有關[19]。
綜上所述,長春西汀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顯效率,降低眩暈時間,并能夠促進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復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提示臨床上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使用長春西汀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從而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