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孜瓊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點點滴滴的德育滲透,豐富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感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币虼?,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德育的滲透,讓德育豐富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和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體會其中的愛國情感。例如,在學習《詹天佑》一課時,課文第三段寫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工程師詹天佑不怕帝國主義國家的嘲笑,敢于接受這項艱巨的任務,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我在教學中,采用導讀的方法,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習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時,我引導學生體會詹天佑對工作嚴肅認真,遇困難身先士卒、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進一步讓學生感悟到詹天佑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同時引導學生要向詹天佑學習,為中國之崛起而刻苦學習。
二、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學生從小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中,已經把無償享受父母之愛看做平常事,在語文教學中,我總是適時地讓他們知道父母的愛應該予以回報,要學會感恩?!秼寢尩馁~單》講的是彼得為媽媽做事每天開一份賬單,向媽媽索報酬,當他看到媽媽開具給他的賬單金額為零時,彼得深深地感受到母愛的無私,最后把索取來的報酬放回媽媽的口袋。學完本文,我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yè):放學后為父母做一件事。第二天的語文課上,孩子們競相匯報:“老師,我為媽媽梳頭發(fā),媽媽流淚了。”“老師,昨天我給爸爸洗腳,爸爸夸我是個孝順的小烏鴉?!薄犞⒆觽兊膮R報,我開心地笑了,并告訴他們:“寶貝們,你們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中幸福地成長,今后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父母的愛?!痹谶@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親自實踐,悟出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進行了感恩教育。
三、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比較自私,他們一心只為自己著想,從不去主動關心幫助別人。在學習《假如》一文時,我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關愛他人、關愛環(huán)境之情。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線索去理解作者,體會他的心情,文中四次出現(xiàn)“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第一次是想幫助小樹渡過寒冬,第二次是想幫助小鳥不用忍饑挨餓,第三次是想幫助不幸的西西有一雙好腿。我在讓學生多種形式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教育他們關愛他人,關愛環(huán)境,形成有愛心、心中有他人的道德品質。
四、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我班有些同學非常懶惰,做事情拖拉,總喜歡把事情留到以后再做。在這種情況下,我引領他們學習教材中珍惜時間,和時間賽跑,才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的道理,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去領悟,使他們懂得珍惜時間,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如在學習《匆匆》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認識到時間一去不復返,它在你不經意中就轉瞬即逝,并做句式訓練:讀書時,時間在你的書本中飛過,你會收獲知識,讓自己變得睿智;閑扯時,時間在你的廢話中飛去,你會落下功課,讓自己變得遲鈍……同學們通過自己聯(lián)系實際的造句,發(fā)現(xiàn)了在平時的習慣中不經意地就浪費了許多時間,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他們表示從現(xiàn)在開始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不再白白浪費光陰。爭取和時間賽跑,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五、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在一次課間的交談中,我發(fā)現(xiàn)幾個女生在說笑,她們一句“真是村里來的”刺痛了我的心,熱愛勞動人民這不該是學生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嗎?所以在學習《挑山工》一課時,我引導學生體會挑山工身上那種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fā)他們對挑山工的熱愛與敬佩后,將話題引導到農民身上:農民和挑山工是一樣的,他們勤勤懇懇,面朝黃土背朝天,吃苦耐勞,無怨無悔。沒有農民的辛勞付出,就不會有我們的豐衣足食,我們應該熱愛這些勤勞樸實的村里人。學生也暢談了對農民的尊敬,表示從今以后會尊重勞動人民,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除了可以通過課文學習對學生進行德育,還可以通過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來進行德育,如:周一早晨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假期撿拾廣場垃圾,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重陽節(jié)去敬老院給老人獻愛心,對學生進行尊老敬老的教育等。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正視語文和德育的關系:語文中有德育,但語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語文只是滲透了德育。努力讓德育的點點滴滴都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不但要用博大精深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要注重在社會實踐中把德育有機地融入其中,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