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娜
摘要:新課標強調(diào)學科之間的整合。利用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聯(lián)系,促使學生的素養(yǎng)提升。本文就語文學科與生活、其他學科的整合進行有效的探索。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3-0006
傳統(tǒng)的語文單科過分強調(diào)了工具性,極少與學生的生活、與其他的學科甚至與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整合,從而割裂了知識的整體性,造成學生知識的支離破碎,從而限制了學生的視野,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廣度,更何談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針對語文教學的這種致命缺陷,我嘗試著以各種整合方式,來挖掘和利用不同的知識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從而使它們形成有機整合,促使學生的素養(yǎng)向更深更廣發(fā)展?;谶@種想法,我做了一些整合嘗試。
一、與學生生活相整合
陶行知先生也說過:“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彼?,教育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其實,語文學科的很多教材都是反映學生生活中的事,也許還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一樣,因而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來感受教材,感悟會更深刻,思維也可以更拓展。
上學期剛剛教學說明文,我正苦于沒有合適的說明文入門的切入點,剛好碰到了我的學生張詩潔的家長,猛然想起寒假家訪時一件很使我感動的事。那就是我家訪到了張詩潔家,她媽媽曾關切地詢問我的身體狀況。我說,其他還好,就是血壓、血脂有些偏高。她媽媽告訴我每天喝少量的紅酒可以緩解,并告知我自釀葡萄酒的方法。于是我決定把《說明文的制作過程》當作說明文入門的最佳切入點,我對一位學生說她媽媽告知過我自釀葡萄酒的方法,可惜我有些遺忘了。請她回再去詢問后作記錄。上課時請該生用記錄速度介紹,請其他同學幫教師記錄一下。學生上課記錄后,我告訴學生,這其實這是一石二鳥的練習,既讓學生練了聽記,又是上課前的一個熱身運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梢哉f,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因而我們應立足文本,同時走出文本,將生活引入語文,想方設法讓學生走近生活,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加強學生的思維,增強語文的素養(yǎng)。
二、與其他學科相整合
語文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所有的學科與語文的關系均很密切。有人形象地說:“語文與美術(shù)整合會使畫面更生動;與音樂整合會使旋律更美妙;與自然整合會使演示更直觀;與社會整合會使實踐更具體;與網(wǎng)絡整合會使信息更快捷……”
1. 與美術(shù)學科相整合
在教學《木蘭詩》時也用了類似的方法,先把《木蘭詩》的幾幅連環(huán)畫打亂順序,要求學生按先后順序排列,并講出這樣排列的理由(促使學生讀原詩),然后要求學生為這些連環(huán)畫寫出簡單的說明文字,邊放邊說明。這樣,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也歸納出了每個畫面的大意。接著還是利用了連環(huán)畫幫助學生進行了背誦,達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學生紛紛說:“其實背誦很簡單,只要腦中有畫面,詩句就會根據(jù)畫面流瀉而出?!?/p>
美術(shù)在語文課中恰當?shù)剡\用,可以通過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動感變化,來揭示語文的各個知識點,真正起到了輔助語文教學的作用,同時還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欣賞的品位。
2. 與社會學科相整合
俗話說:“文史是不分家的”。眾所周知,魯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來評價司馬遷的《史記》,就是因為這部史書把歷史與文學很好地融合了起來,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邊緣藝術(shù)境界。我們把司馬遷的文章既可以當作歷史著作來讀,又可以當作文學作品來讀。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一些與歷史知識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文學中感受、認識、評價歷史,使他們更有興致學習語文。
3. 與道德修養(yǎng)相整合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總目標中曾經(jīng)指出:“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如在上《皇帝的新裝》一課對人物的評價時,就有學生提出騙子很聰明的問題,引起了學生間的爭辯,結(jié)果通過爭辯,學生不僅興趣盎然,結(jié)果也就越辯越明:騙子不是聰明,而是狡猾,他們善于利用皇帝、官員以及國人的劣根性,利用他們的“自?!毙睦矶脑O計了這個騙局。因而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地挖掘課文有關內(nèi)容,自己提出疑問,進行相互間的爭辯,不僅易使學生獲得無比樂趣,有助于對知識的深化理解,更有利于對學生是非觀的培養(yǎng),這是硬性的、單純的思想教育所達不到的效果。果然在以后類似主題的《漁夫的故事》的教學中,就再也沒有學生提出“魔鬼很聰明”之類的錯誤認識了。
三、與融合性作業(yè)整合
眾所周知,現(xiàn)代課程的改革,使各門學科之間具有密切性與綜合性,而現(xiàn)實問題往往也不是以單科語文問題的形式出現(xiàn),也不是僅憑某一機械、重復、封閉的作業(yè)練習就能解決的。既然是問題,就常常具有綜合性,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須調(diào)動綜合智慧和多種生活、知識、技能。我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把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在知識上相關或思考方法相似的作業(yè)綜合在一起布置,把它們整合起來。例如語文的過程性的說明文可以與科學的實驗報告整合;語文的綜合性活動《人類的起源》《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等可以與歷史整合;語文小報可以與電腦作業(yè)與美術(shù)作業(yè)整合……這樣就形成了融合性作業(yè)。融合性作業(yè)并不是幾門學科的簡單相加,而是和多種生活、知識、技能的整合,它是以學科為中心的作業(yè)系統(tǒng)轉(zhuǎn)變?yōu)橐詫W習者為中心的作業(yè)系統(tǒng),是各科思維方式的融合。
新課程注重學生本位,強調(diào)“練習應少而精,富有啟發(fā)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币罁?jù)這一理念,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文學習也以自己的認知情感結(jié)構(gòu)和個性品格這個已知世界向外在客觀信息世界擴張融合的過程,這種融合過程既增加對外新發(fā)現(xiàn)的機遇,也增加了觸發(fā)內(nèi)在靈感的機率,從而提高和發(fā)展人的生命智慧。
(作者單位:浙江省泰順縣第二中學 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