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瑤
摘 要:數學是小學低段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科,在解題過程中,很多學生常常會出現錯誤,這便是“錯誤資源”。針對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的形成原因進行闡述和分析,并探討“錯誤資源”的有效應用方式。
關鍵詞:“錯誤資源”;小學數學;低段教學;應用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也是一門難點學科,尤其是對于低段兒童而言,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種種問題,在課后練習中,錯誤也如影隨形,成為影響低段兒童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幫助他們規(guī)避錯誤,成為師生面臨的一個難題,實際上,學生的錯誤并不是偶然發(fā)生的,如果他們可以主動認識、分析錯誤,學會對錯誤資源進行歸類、總結,便可以有效降低錯誤的發(fā)生率。
一、作為教師要用欣賞的心態(tài)正視錯誤
在教師職責中,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即使修訂錯誤,扎實學好每一項知識”,可以看出,教師的職責之一便是引導學生直面錯誤。低段兒童,在學習新知識時,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激勵、理解學生,鼓勵他們去思考,積極發(fā)表見解,為教師展示自己的思想,解決學生害怕批評的后顧之憂。
以“混合運算”為例,低段兒童數學學習中的錯誤,很多都是由于口算不熟練造成的,其實,任何計算題都可以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基本口算題,如果學生口算不熟練,就容易出錯,如14+7=22、6×6=34、17-9=9等,之所以出現這些運算的錯誤,多是由于學生缺乏熟練的口算技能。對于學生出現的這類錯誤,我將其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出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析、總結,并教會他們正確的口算方式,鼓勵他們在課后鞏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學生的計算錯誤率顯著下降。
二、利用錯誤資源,擺脫舊知識干擾
小學低段的孩子,在聽覺、視覺方面都有選擇性,對于以往所學舊信息思維的印象更加深刻,容易對學生的思維造成干擾,在做題時,容易受到題目中運算符號、數據特點以及練習要求等因素的影響,將其他的定律和法則忽視,出現錯誤。
如,在計算3+4=?5+6=?8+4=?這類題目之后,再讓他們計算7-4=?時,受到前面思維定式的影響,容易形成思維慣性,按照加法的方式來計算減法問題。還有一些知識點,教師常常耳提面命,學生在課后也常常練習,但是如果將這些知識點從計算機改為判斷題讓學生來解決,他們也時常出錯。
如:120×8÷120×8=1
270-270÷5=0
40+53-40+53=0
23+4×8=23×4+8
之所以學生出現錯誤,大多是由于他們只關注到運算的某一內容,沒有從整體上進行感知,因此,在計算時會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影響了解題的正確性。計算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弄清楚計算道理更加重要,只有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學生才能夠適應習題的變化。為此,在日常教學中,要引導他們多動腦、多動手,通過自己的實踐主動來構建知識模型,理解其中的算理。
在13-7=?教學中,可以先引導孩子們采用火柴棒來操作,先把13根火柴棒拆分開來,再從其中減去幾根,觀察共剩下幾根?從具體實踐到抽象算理,引導學生自己來抽象出數學符號,掌握算理,再進行計算,這比起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成效更加理想。在學生掌握算理之后,再將錯誤資源匯總進行分析,既能夠鞏固算理的把握質量,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出錯誤資源的作用和價值。
三、通過錯誤資源,理清知識概念
低段孩子對于知識常常似懂非懂,看似課堂上聽懂,但是由于課后缺乏鞏固,無法在頭腦中構建成熟的數學模型。
如,在關于“進位乘法”的講授時,有的孩子誤將25×8計算結果寫為1640,之所以出現這種類似的錯誤,就是由于學生對乘法算理的領悟不準確;再如,“2個4的和與2個4的積”,有的學生都用2×4或者2+4的計算方式,這正是由于沒有很好地把握“和”“積”的概念。
正確的解題必須要建立在對概念、算理正確理解的基礎上,只有做到方法得當、算理清晰,才能快速、準確地得到答案。為此,我們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每個學生作為一個個體,在數學的學習上都會面臨不同的困難,而由于數學學科的獨特性和難了解性,如何使教師更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針對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在這一方面可以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基礎知識、學習習慣等采用激勵性評價模式,對于學生的錯誤,要持“開放接受”的態(tài)度,在作業(yè)的評改上,多應用鼓勵性語言,如“你的書寫非常規(guī)范”“這次有進步”“加油,再繼續(xù)努力,一定行”,引導學生朝著特定的方向來努力,在學生糾正錯誤后,要及時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小學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科目,和其他科目相比,小學數學要難學得多,而且在學習過程中還容易出錯。通常教師認為導致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足和思維能力不高。為此,在計算方面,要求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的好習慣,學會審題,看清題目要求,畫出其中的關鍵字,根據運算符號、數字來選擇計算方法。在做完題目后,要及時檢查,在檢查中發(fā)現自己的錯誤,及時更正。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才能逐步形成。
合理利用小學數學中的錯誤資源,能夠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發(fā)現學習的樂趣,找出正確的解題方式,從而提高錯誤資源利用率,確保卓越課堂的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梅玲.巧用“錯誤”資源 生成精彩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4).
[2]史亞寧.論有效的即時評價與和諧的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
[3]張學俊.精致源于細致 細節(jié)決定品位:解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