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
摘 要: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自其產生之日起,便以其高度的相關性收到投資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青睞,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公允價值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飽受質疑。影響公允價值會計信息質量可靠性的,并非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本身,而在于活躍市場運行機制、公允價值應用環(huán)境等客觀條件,不斷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各項配套制度,是提高公允價值實際應用的關鍵。本文從公允價值運用的市場環(huán)境出發(fā),深入剖析公允價值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準則框架、市場機制、報表披露、改善配套環(huán)境、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公允價值 會計信息質量 可靠性 活躍市場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2(c)-166-02
隨著對我國特殊會計環(huán)境的認識以及公允價值在會計實務中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企業(yè)會計準則體系作為資本市場的規(guī)則之一,對于促進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完善資本市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是新會計準則正式實施的第一年,中國證監(jiān)會《關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度報告及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新會計準則編制2007年度財務報表,制定合理的會計政策、作出恰當?shù)臅嫻烙?,充分披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公司利潤的影響?;诖?,本文對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會計實踐中的應用作出探討,與大家共同商榷。
1 公允價值運用的影響
1.1 從宏觀角度看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以交易價格為基礎,容易受到市場非理性因素的影響,比如人們的心理預期、社會輿論和一些突發(fā)因素,既能加速經濟泡沫的膨脹,也能使其迅速崩潰。交易價格的大幅變動,容易造成企業(yè)的損益波動,使資本市場產生較大震動,最終將會影響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
1.2 從微觀角度看公允價值
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上市公司可能會因為市價的上漲,出現(xiàn)公允價值收益,調增了部分利潤;也會因為市價的下跌,出現(xiàn)公允價值損失,抵減了部分利潤。對投資者來說,如果沒有經過理性分析,而盲目地追高或賤賣,必定會產生損失。
1.3 從實際執(zhí)行情況看公允價值
滬深兩市2016年已上市的3,050家公司(其中A股 3,032家),除*ST烯碳未按期披露年報外,其余3,049家均按時披露了2016年度財務報告。年報分析發(fā)現(xiàn),個別上市公司未能準確理解各層次輸入值的區(qū)別,導致公允價值層次劃分不準確。例如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管理計劃的份額,以資產管理公司提供的該計劃資產結構估值表中列示的單位凈值作為其公允價值,將其分類為第一層次公允價值計量的項目,不符合第一層次輸入值的判斷標準。
2 我國公允價值在會計準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公允價值理論尚在研究階段,公允價值準則及框架體系尚未完善
目前,我國已發(fā)布的38個具體準則中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有30個,包括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等在內的17個具體準則,在不同程度上都涉及到公允價值計量。雖然近六成準則均要求運用公允價值計量,但提供了具體應用指南的只有第8號:資產減值、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10號:企業(yè)年金基金三項。這種情況導致會計人員不知道如何對需要公允價值計量的業(yè)務進行處理,導致上市公司按照自己的理解,得出的結果嚴重偏離實際情況,這將大大影響實務的可操作性。
需要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事項已分散于各具體會計準則中,但缺乏像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那樣的統(tǒng)一性的規(guī)范,存在相關準則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情況。
2.2 公允價值難以取得,可操作性面臨諸多困難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活躍市場逐漸增多,但能夠取得公允價值的市場依然較少,公允價值取得的難度依然較大。按照公允價值取得的三個層級,雖然會計準則要求使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但第一層級、第二層級無法取得活躍市場數(shù)據,第三層級設計的會計估計又過多,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造成很大影響。由于許多會計要素如資產、負債等很難找到活躍市場價格,企業(yè)可以選擇未來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的方法對現(xiàn)金價值進行折現(xiàn)計算,其中涉及的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率等因素直接影響公允價值。而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時點以及貨幣時間價值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難度,一方面現(xiàn)值計量的復雜性也成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推行應用的難點,另一方面不確定性較大也成為企業(yè)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2.3 公允價值信息的可靠性存在爭議
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與相關性,一直是公允價值模式在推行過程中爭論的焦點。由于公允價值是以市場價值作為確定基礎的,其相關性利于決策,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的會計信息是否可靠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衡量:真實性、可核性以及中立性。從真實性上看,要求會計計量與現(xiàn)象或狀況一致;從可核性上看,要求具有相同專業(yè)基礎的人對同一事項采用同一計量方法得出相同的結果;從中立性上看,要求會計信息公正而無偏見,面向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通常來說,歷史成本是可靠性最高的計量方式,而公允價值,特別是第三層級即不存在可觀察的市價時,影響公允價值的因素受主觀影響較大,隨意性強,更有可能成為進行盈余管理甚至粉飾報表的手段。但是,會計估計與會計假設是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礎,雖然公允價值建立在一定的會計估計和會計假設之上,不應以此否定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可靠性,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時間、折現(xiàn)率均可以合理的方式進行估計。同時,即使是以歷史成本進行計量時,也存在大量的會計估計和判斷,包括存貨計價方式是使用先進先出還是移動加權平均、固定資產折舊是使用年限平均法還是加速折舊法等,都存在會計估計。因此,以會計估計或會計假設作為否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可靠性是不合理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可靠性取決于會計估計的過程是否可靠。
2.4 與公允價值應用所配套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仍需改善
目前我國市場化程度還較低,產權交易市場并不活躍,大多數(shù)資產和負債很難找到可以觀察到的市場價值,公允價值第一層級、第二層級很難得到應用。而同時即使是存在交易市場,由于市場運作的不規(guī)范,中介機構很難真正做到獨立、客觀、公正,公允價值并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價格。市場的不規(guī)范運作,導致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公平交易更無從談起,從市場上取得的交易價格也就不能作為真正的公允價值。市場主體中的各方,包括政府、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等,各方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當存在利益沖突時,市場交易的缺陷導致市場價格并不是真實的公允價值。
2.5 公允價值計量容易產生利潤操縱行為
當上市公司管理層蓄意造假、會計審計人員失去職業(yè)道德與證券市場監(jiān)管失靈時,公允價值便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
針對上市公司管理層蓄意造假,在確定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時更加謹慎,添加了許多限制性條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上市公司管理層利用盈余管理操縱利潤的行為。
在實務操作中,公允價值的計量一定會設計估計和假設,只能由會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來確定。而運用職業(yè)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會帶有主觀性,一旦會計人員經受不住利益的誘惑,就會很容易用公允價值這一手段來操縱利潤。
3 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對策
3.1 不斷完善公允價值準則及框架體系
自2006年財政部發(fā)布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以來,其中近9成準則中直接或間接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雖然如此,新準則對公允價值運用還是有所保留的,只有在謹慎、適度和有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由于公允價值理論研究有限,未能形成公允價值理論體系,造成實務界在公允價值應用上的相對滯后。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對公允價值計量研究造成了很大沖擊,同時也促進了公允價值研究向更深層次探索,在新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過程中,我們也借鑒了國外研究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在借鑒的同時,結合我國國情,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允價值計量理論體系,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
3.2 培育成熟市場運行機制,擴展公允價值的獲取途徑
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中,第一層級,即存在活躍市場的,以活躍市場上的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可靠性最高。第一層級取得的公允價值,是最簡便的獲取途徑,同時也是最為客觀、最為可靠的市場價值。因此,完善各級市場,培育成熟的市場運行機制,是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治本之策。同時,要建立健全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機制,中介機構作為市場交易的專業(yè)服務機構,只有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管理,使中介機構真正做到“獨立、客觀、公正”,才能使交易雙方獲得相對公允的市場價值。
3.3 引入全面收益的概念,編制全面收益表,提高公允價值的可靠性
全面收益表是提高公允價值披露質量的方式之一,按照公允價值原則編制全面收益表,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我國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全面收益表理論體系和實務操作規(guī)范,但無論是借鑒美國的在傳統(tǒng)報表的基礎上增加全面收益表,或是參考英國增加“全面利得或損失表”,都不完全符合我國現(xiàn)有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因此,需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按照歷史成本原則編制利潤表的同時,按照公允價值原則編制全面收益表,這樣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企業(yè)的經營狀況,便于作出正確的決策。
3.4 加快資產評估事業(yè)的發(fā)展,改善公允價值應用所配套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
除了第一層級公允價值可以直接從活躍市場上取得,其他層級的公允價值的計量時都需要用到評估技術,所以發(fā)展健全資產評估行業(yè),能夠更好地完善市場環(huán)境。發(fā)展資產評估業(yè),需要從業(yè)務規(guī)范、保證評估業(yè)務質量、提高評估人員素質等方面著手,沒有資產評估業(yè)的支持,在實務操作時很難對公允價值進行應用。因此,完善資產評估事業(yè),能夠進一步完善公允價值計量運用的市場環(huán)境,為公允價值計量提供一個更好的基礎。
3.5 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減少通過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主要內容。我國大多數(shù)國有大中型企業(yè)開始初步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由于新舊體制轉換企業(yè)需要時間適應,加之具體操作又缺乏規(guī)范的指導,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公司治理結構需要進一步改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促進企業(yè)產權主體多元化。我國股權過于集中,國家是最大的股東,降低企業(yè)中國有資本持股比例,讓企業(yè)加入競爭的行列,讓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資本市場上來,都是勢在必行的。從而為規(guī)范公司治理結構創(chuàng)造條件。第二,完善獨立董事制度。我國已開始推廣獨立董事制度,但卻常常存在“獨立”董事不“獨立”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在于,董事會的成員大部分來自控股股東,獨立董事無法獨立履行職責的。因此,應該讓獨立的中介機構進入董事會,使獨立董事不受公司控股股東的影響。第三,充分發(fā)揮監(jiān)事會的作用。監(jiān)事會應該切實履行該職責,監(jiān)督董事、經理是否有違法亂紀的行為,維護公司的利益。
公允價值計量理論在我國發(fā)展時間不長,尚未形成完善的公允價值理論體系,在實務操作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但公允價值計量是會計理論和實務發(fā)展的必然方向,隨著各級市場的不斷健全完善,公允價值可靠性逐步提高,公允價值計量在實務中的運用不斷擴大,公允價值必將以其高度的相關性,在經濟業(yè)務活動中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舉.公允價值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的運用[J].經濟研究導刊, 2015(9).
[2] 雷宇.公允價值的概念性難題及其解釋[J].財會學習, 2016(1).
[3] 呂亞.淺談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運用[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18).
[4] 李秀敏,單旭.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實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