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邦
摘 要:體育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要掌握如何向學生進行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主要的是能否使學生快而準確地學會并掌握你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這就是體育教學效果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由于體育教學具有空間大、組織繁、外界干擾因素多、學生思想不易集中等特點,因此如何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則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的對象是人,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以人為載體,因而教學對人的塑造和影響在人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特征和差異,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實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智慧、才能、興趣特點都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因材施教;體育教學;運用
1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的作用
環(huán)境、教育、學生本身的實踐以及先天的遺傳素質不同,學生不僅有年齡特征,而且存在著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已經成為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特征和差異,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實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智慧、才能、興趣特點都得到發(fā)展。
1.1因材施教的要求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因材施教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有目的地進行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能力傾向上的個別差異,選擇最適合學生能力傾向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我們的教師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上要認同因材施教的要求。從教師與學生關系角度看: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要求等。
1.2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育人和教學
教師應做到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所有學生相同的機會。這既是因材施教的原則之一,也是教育學生做人的榜樣。不管是笨學生還是聰明的學生,漂亮的,或不漂亮的,他們都希望被關注和被尊重。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在比較愉悅和寬松的環(huán)境下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因學生的基本素質參差不齊,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之以法,使他們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創(chuàng)造能力。
1.3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制定統(tǒng)一的目標,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做同樣的練習,要求同樣的步伐,布置同樣的作業(yè),學生在教師面前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個性,這樣顯然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膽創(chuàng)新,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應用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做到有針對性,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個性和知識的全面發(fā)展。教學設計就要考慮到教學的梯度教學策略,構建學生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間的適應度。教學過程中,使多數(shù)學生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絲不茍、因勢利導、持之以恒;教師應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找出相應的知識要點,引導學生理解相應的知識;老師所教的知識,學生到底掌握了幾分,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系統(tǒng)的反饋功能。根據(jù)學生反饋信息,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數(shù)量和難度也應有所考慮,依據(jù)學生能力的差異,可以采用分層布置作業(yè)的方式,但不能指定學生做什么題目,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層次的作業(yè)。
2體育課程因材施教的前提
體育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要掌握如何向學生進行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主要的是能否使學生快而準確地學會并掌握你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這就是體育教學效果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由于體育教學具有空間大、組織繁、外界干擾因素多、學生思想不易集中等特點,因此如何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則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教學中的看法。
2.1備教材,備教法
教材是一堂課的依據(jù)和內容,而組織教法是如何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才能更好地上好一節(jié)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鉆研教材、熟悉教材、研究教法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體育教師應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明確教材的意義、任務、特點、內容及要求,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根據(jù)教學任務、對象,抓住教學關鍵,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做到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要靈活,手段要多樣,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是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及現(xiàn)有的場地器材,從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導,以愉悅身心為前題,以達到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質為目的。才能更好地達到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學中教師還應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加強自身修養(yǎng),嚴以律已,為人師表;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講解示范要準確無誤;口令清晰宏亮;要精講多練,給學生以完整美觀的、正確的技術動作及概念。
2.2備學生、備場地
了解學生、啟發(fā)誘導、提高興趣,是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根本途徑。教師應善于了解學生,研究分析學生的不同年齡、個性、思維特點、心理狀態(tài)等因素。一般說來,初中學生的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的刺激所吸引;初中學生比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目的性和選擇性。高中學生的注意力已基本穩(wěn)定和持久,注意范圍也有所擴大,他們能比較集中和持久地注意他們所要學習和面對的問題。因此體育教學要有鮮明的針對性。中學生由于腦的發(fā)育基本完善,智力水平迅速發(fā)展,認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思維情緒的表現(xiàn)多為積極、亢奮;但他們在的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容易感情用事,主觀臆想易占優(yōu)勢。這就形成了他們易沖動、易走極端,易表現(xiàn)自己;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和錯誤的技術動作動力定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勵他們思考。啟發(fā)誘導他們去分析理解動作的要領,有目的的去完成每個練習。另外,教學中還應注意了解分析學生的個性差異,這就是備學生。要因人而異的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目的。有的學生性格比較怯懦,膽子小、反應慢,往往在練習中力不從心。對待這樣的學生,在教學中,應多表揚、多鼓勵,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練習中,哪怕是少許或一點點進步都應在同學們中給予積極的鼓勵的表揚。有的學生活潑好動,愛自我表現(xiàn),懷有高人一等的心理,情緒表現(xiàn)的比較激烈,波動性大,對他們在教學中應少表揚,多引導他們發(fā)揮其特長,做好每一個練習,培養(yǎng)他們善于集中注意力的良好品質,使他們在不斷克服困難的練習中,增強意志,精益求精,從而更好地完成技術動作的練習。
3因材施教在體育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3.1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的教學新觀念
學生是主體,是教學的對象。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主要是學生學的情況如何?掌握知識的情況如何?而不是教師講解的情況和示范動作做如何?當然,正確規(guī)范的動作示范和生動形象的講解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特點和差異,根據(jù)他們的特點去組織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扇绾巫寣W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卻并非易事。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必須讓學生成為教學的核心,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在教學法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也體會到自己對教學進度和其他學生的積極影響,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比如在準備活動中,每節(jié)課有一組的體育值日小組長帶做準備活動,這一組的每個同學帶做一節(jié)徒手操,并要求后做的學生不能重復前面學生整容幫過的內容。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給大家?guī)Я艘还?jié)自己掌握的準備活動,也給了其他同學以啟發(fā),從而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3.2運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斷的更新。多媒體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為體育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在推鉛球的教學中,先采用在信息化教室或是多媒體教室理論講解,通過幻燈片、動畫等,使學生在理論上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和完整的動作技術動作概念。通過幻燈,使他們了解場地、持球、握球和投擲的角度;使同學們有一個直觀的初步的印象,再通過投擲角度與投擲遠度的關系動畫的演示,使同學們知道投擲角度直接影響著投擲的遠近;通過最后用力的動畫演示,使他們了解最后用力的重要性;通過完整技術動作的動畫演示,使用他們了解推鉛球的完整技術動作,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為下一步的實踐教學提供了根本保證。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3加強安全教育,以保證教學效果
加強安全教育是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體育課的安全教育。特別是進行器械體育課的教學時,除安全教育外,還必須有一定的安全措施,確保教學的安全。因為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故此,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的安全教育應貫穿到整個教學中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逐步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洪澳.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因材施教[J].運動,2017(154):81-82.
[2]吳桂花.因材施教在體育課中實際運用研究[J].體育世界,2017(10):76.
[3]趙麗娜.談因材施教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5(0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