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彬
摘 要: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以來,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不斷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力爭通過完善教學手段,進而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眾所周知,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建設是其語文知識的關(guān)鍵和基礎(chǔ),加強語文閱讀教學工作質(zhì)量可謂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為此,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關(guān)于學法的指導工作進行分析,希望以此能夠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強化和學科成績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學法指導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點學科,其不僅能夠強化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更能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國教育改革全面實施多年以來,小學語文教育不斷取得好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仍然有待完善和提高。其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要充分發(fā)揮其課堂主導者的作用,不斷加強學法指導,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手段下提高閱讀能力。
一、合理設計課件,激發(fā)學生閱讀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于追求趣味性學習的年齡階段,加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是保證閱讀學法指導質(zhì)量的關(guān)鍵。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切實滲透并融入趣味性元素,讓小學生時時刻刻秉承著最高的積極性進行主動閱讀。此外,良好的閱讀興趣也是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保障,當學生對閱讀教學產(chǎn)生學習興趣后便會樂于自主融入閱讀學習任務中去,主動積極思考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意思和隱藏含義。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教師在閱讀課件設計和引用中要盡可能選用一些情景感受較強的文章。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可能很多學生并沒有去過桂林,那么教師在對課件設計時便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課件設計成動態(tài)視頻或動態(tài)圖像,這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桂林之美,從而十分有利于其在閱讀中情感的流入,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的閱讀能夠大幅度提高閱讀質(zhì)量。
二、閱讀教學做到“授之以漁”,教授學生閱讀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要求素質(zhì)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僅是要教授學生文化知識,更要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此,教師在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進行指導時要讓自身對閱讀方法進行掌握,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如精讀、默讀、略讀和速讀等,當學生熟練地掌握這些閱讀方法才能更好地自主融入閱讀教學課堂中去。例如,在講授《小珊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默讀的方法進行文章閱讀,此外,教師還需要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如文章所描述的內(nèi)容是什么?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整篇文章傳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等。教師通過語言的引導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這樣便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重視閱讀實踐,引導學生進行“自讀”
教師在閱讀教學學法指導工作中會教授給學生多樣化的閱讀方法,而這些閱讀方法的掌握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即學生必須進行的“自讀”環(huán)節(jié),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自主閱讀并不是簡單的自己閱讀,而是要學生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并形成適合自己的獨特閱讀方式,這樣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達到教學目標和指導標準。例如,在教授《青山處處埋忠骨》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大膽對學生“自讀”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即教師先不通過“教讀”為學生分析文章核心內(nèi)容,而是讓學生直接通過自主閱讀來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理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通過小組討論來對彼此的理解進行分享,從而在思想的碰撞中發(fā)散自己的理解力。在分享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能感受到毛主席艱難抉擇后的寬廣胸懷。在最終階段,教師可對學生的理解進行點評,并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延伸閱讀范圍,結(jié)合課內(nèi)外閱讀內(nèi)容
雖然,我國小學課本上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精品文章,但其文章數(shù)量還難以滿足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和標準。若想不斷強化小學生閱讀能力,還需要將課內(nèi)的閱讀內(nèi)容不斷延伸,通過課內(nèi)外閱讀內(nèi)容的有效結(jié)合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需要注重對文章題材的選擇,切忌選擇超過小學生理解能力的素材,否則,不僅不能“開卷有益”,反而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完璧歸趙》這一文章后,教師可以結(jié)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對《孫子兵法》進行閱讀學習,通過文章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性的分析為學生合理地延伸閱讀素材,能更有效地保證學生閱讀質(zhì)量。為此,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合理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要將重視對閱讀教育環(huán)節(jié)的推進,不斷革新傳統(tǒng)的學法指導方案,讓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學法設計中進行深入學習,并以此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此外,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較為松散,教師在進行學法指導的過程中要保證其閱讀教學方法滿足小學生的心理訴求,讓小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升的前提下還能愛上閱讀,從而樂于自主進行文章閱讀學習。
參考文獻:
[1]安福喜.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語文天地,2017(3):72.
[2]鐘琳.初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新課程(小學),2015(11):154.
[3]楊勝宏.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新課程(下),2013(2):5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