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慶玲,金 易,鄧榕舒
(1.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市明信公證處,云南 昆明 650000;3.昆明市人才服務中心教育分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高校數字圖書館為知識獲取、信息傳播、專業(yè)咨詢和學術研究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在計算機通信技術和因特網的全面覆蓋下,高校數字圖書館知識共享空間的應用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但是傳統(tǒng)的固化空間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信息獲取路徑和學習偏好[1]。因此,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建設是當前高校數字圖書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具體來看,新時期高校數字圖書館將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以實現(xiàn)自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功能,盡管學生的學習行為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但是學生對于學習的知性結構未曾發(fā)生改變。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需要與時俱進,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各種知識和服務,更需要通過動態(tài)、持續(xù)和多元的知識和服務發(fā)展多種新的服務方式,即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從而與適應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匹配,打造一個更為便捷、舒適和高質量的空間,為我國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支撐[2]。
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所提供的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育功能和職能,在“能動”的意識形態(tài)中承載著專業(yè)化信息傳播和交互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靈活模式和方法,它的功能性決定了學習和共享能在不斷成長的范式下形成高效率的學習體系[3]。因此,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的一致性、發(fā)散性和變化性特征決定了空間的發(fā)展走向。
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與用戶群體之間存在著交互和共享,不再是單一的信息索取或給予,而是通過需求的動態(tài)調整融入主、客觀學習中,不僅能夠進行需求的滿足,同時在過程中嵌入了學習和發(fā)展的理念。從學生群體的需求差異化分析來看,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更多的是對信息獲取的方法和方式進行變革,從而根據動態(tài)的需求變革進行需求滿足的全覆蓋[4]。
能動型學習的發(fā)散性體現(xiàn)為共享空間交互方式的變革,傳統(tǒng)的交互是信息交互,而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則是在正向信息給予的基礎上,引入了反向的知識學習,這種學習可以從個人發(fā)散至團體,甚至在平臺中呈現(xiàn)出主題式的討論和分享,同時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差異變?yōu)楣餐瑢W習,而在信息使用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聚合力”,進而保證學習共享空間在便捷的信息使用中提升學習效率[5]。
學習共享空間的“能動”作用體現(xiàn)為任務、對話和行動的融合,通過目標分析保證學習由淺入深和由易入難,在既定的研究目標中不斷進行精確的分析,在不斷的交互和共享中將信息的“固態(tài)化”轉為“動態(tài)化”[6]。因此,學習共享空間的變化在信息匹配上較為靈活,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能夠進行需求的分類和聚類,并使其能夠朝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能動”作用下通過局部需求的滿足支撐平臺的趨向性發(fā)展。
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更趨向于滿足需求目標的學習共享,在結構層次上主要體現(xiàn)在空間結構的多元、多樣和多能方面。具體來看,隨著信息傳播方式向高、精、尖方向發(fā)展,共享空間的結構從底層的信息供給到中間層的信息交互,再發(fā)展為高層的信息整合與創(chuàng)新,這種結構化的空間能夠在統(tǒng)一的管理和信息調取中匹配動態(tài)的需求,保證根據不同需求的深度和廣度進行重新定義。在具體使用中,高校圖書館需要根據不同類別的信息需求進行分層設計,從而為學習者提供便捷性更高的信息服務[7]。
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的“能動”體現(xiàn)在信息的傳播和使用科學化上,而數字技術又為信息使用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如遠程瀏覽、電子下載、多媒體存儲和數據分析等,通過多平臺的協(xié)作能夠保證學習空間所需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傮w來看,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更趨向于功能性的多樣化發(fā)展,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能夠將大量的信息進行歸集、整理和處理,在信息覆蓋面逐漸擴大的前提下保證了學生學習、學校教育、學術科研等方面的效率和效度的增加。
高校數字圖書館從被動的信息服務平臺逐漸轉變?yōu)橹鲃拥男畔⒔换ッ浇?,任一需求的產生都能夠在信息互動交流和交互平臺上產生共聯(lián),這不但能夠充分地創(chuàng)新互動學習機制,而且保證了單一需求在平臺環(huán)境下迅速產生“反射弧”,這也是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和重點領域。與共享空間需求匹配的多元適用條件,不但能夠增加信息共享的適用性,而且能夠結合網絡媒介形成“可持續(xù)”的知識體系構建,真正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對“聚類”學習需求進行細化,將小組學習、團隊學習、成果共享和教育教學進一步形成合力,這也是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發(fā)展的趨勢[8]。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完善和發(fā)展提供了較為成熟的技術支撐,同時,為了能夠滿足高質和高效的學習需求,學者提出了“能動型”這一概念。如圖1所示,建設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需要將共享和控制的概念嵌入執(zhí)行過程中,從而進行面向知識學習的資源整合,還要保證先進技術手段的嵌入,從而為學生、教師、研究人員提供動態(tài)學習的智能地點。
圖1 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要素
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需要在科學的管理體系和共享機制中進行重新定義,雖然不同主體的需求存在差異,但能動型空間能夠在需求交叉中找到共性。具體到管理機制中,高校圖書館需要通過“用戶需求”把控空間創(chuàng)設流程,從而引導用戶精確獲取到自身需求的反饋并使其能夠從空間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流。
“能動型”共享空間有必要面向知識學習進行資源整合,這不但需要相關部門在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予以支持,同時更要在管控機制和知識互助層面打造具有成長性的發(fā)展體制并使之不斷完善。例如:為了應對多元化的學習需求,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需要設置獨立的部門和成員,同時還需要引入協(xié)同共享的平臺資源彌補自身“知識庫”的不足。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是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構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除了基于“信息流”的管理型軟件和服務器技術,還要將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技術應用到學習共享空間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還可以借鑒“知識付費”平臺和多媒體技術,從而保證技術的應用能夠迅速地實現(xiàn)空間覆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制約。
探索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的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各種教育及研究課題往往僅能夠解決當前問題,但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能夠實現(xiàn)“零誤差”的資源和服務集成,因此,高校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要保證思維發(fā)散、思考獨立和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如圖2所示,為了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對于學習的需求,高校圖書館只有在學習共享空間的建設中將能動型學習嵌入共享空間的結構化發(fā)展中,并設置更加多樣的功能支撐學習和共享,才能保證空間資源的不斷優(yōu)化。
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更加注重嵌入“主、被動一致”的學習模式,通過協(xié)作、共享、交互和管控保證共享空間實用性的提升,同時通過結構化的空間設計將需求進行分類和匯總,保證學習空間的“互通有無”。例如:東北大學圖書館設置了4級空間結構,從學生學習、科學研究、教學優(yōu)化和產學研等方面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匹配性的服務,通過信息共享、學術交流和成果交互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提升了空間的主觀能動性,成果斐然。
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的功能需要更加多樣,在構建過程中從學習、借閱、下載,到目前的在線問答、專家指導、課題共建,圖書館的能動性只有通過不斷豐富才能獲得新的發(fā)展。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針對不同服務對象細化了學習、科研和進修等多個模塊,不同的用戶只需要在圖書館門戶平臺上進行檢索和用戶自定義設置就能夠滿足自身所需,在豐富的功能支撐下能夠打造更加完善的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
高校數字圖書館在資源的數字化基礎上,通過網絡和實地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空間“利用率”的提高。同時,在搭建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的過程中,信息類相關服務的指向性和專業(yè)性需要提高,資源的規(guī)模性、專業(yè)性和實用性需要進一步加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信息供給主體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