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梅
摘 要 練習課是課堂學習的延續(xù)和補充,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主陣地。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打破傳統(tǒng)習題千篇一律,機械枯燥的桎梏。應當秉持“人人參與有價值的練習,人人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理念。精心鉆研教材,做到走進教材,又深入生活。精心設計習題,促使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孩子心中全面“開花結果”。
關鍵詞 數學思想;生活實際;動手畫圖;數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079-02
眾所周知,練習課是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新課改一節(jié)新授課有時會配上兩節(jié)練習課,課后習題,題型靈活多變,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独劇皵祵W素養(yǎng)”》一文中作者提出:“數學素養(yǎng)理解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各種與數學相關學習活動中所能習得素養(yǎng)?!爆F(xiàn)如今練習課的教學目標也應逐漸變多元,不僅僅是“鞏固、熟練、強化”等,也要在“核心素養(yǎng)”上有所追求。在落實“雙基”后關注“核心素養(yǎng)”,應成為當今練習課教學新的追求。站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看待練習課,需要考慮的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力是否得到發(fā)展,思維是否得以提升,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這就需要對練習課的習題做有效選擇和合理使用,以提升練習課的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一、抓住本質,在比較中滲透思想
只有基于學生的真實需求和已有經驗,基于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水平,教與學才能實現(xiàn)有機統(tǒng)一。蘇聯(lián)數學家雅諾斯卡婭總結過:“什么叫解題?解題就是把題目轉化為已經解過的題?!本毩曨}的解答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也是學生做數學、理解數學的良好機會。如何抓住本質,引導學生將習題轉化為已經解過的題是解題的關鍵?
如:三年級下冊《排列問題》練習二十二第1題:唐僧師徒4人坐在椅子上,如果唐僧的位置不變,其他人可以任意換位置,一共有多少種坐法?課本例題是數字排列問題屬于純數學問題,而這一練習生活味極濃,如何引導學生將其與數學本質聯(lián)系起來呢?
師:他們一共有多少種坐法?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快速找出來?學生獨立思考。
匯報交流:
生1:我用序號1、2、3、4代替師徒4人,因為寫名字太麻煩了。坐法有1234、1432、2134、2431、4132、4231。有6種。
師:他用了什么方法來快速將坐法全部找出來?
生2:用序號代替師徒4人。
師:用序號既簡潔又讓人看得清楚,了不起。(滲透符號思想)
師:還有更簡潔的方法嗎?
生3:我只用了1、2、3代替,師傅不用考慮,因為他的位置不變,坐法是:123、132、213、231、312、321也是6種。
師:對于他的方法你想說什么?
生4:他的方法更好,這樣將4人變成3人來想簡單多了!
師:是呀!他將復雜問題變簡單了,那為什么可以這樣想?
生5:因為師傅位置不變。
這樣抓住本質,先將問題讓學生自主解答,有利于發(fā)揮其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獲得活動經驗,再通過交流、比較,滲透符號意識與化繁為簡思想,既進一步提升認知,又提升數學素養(yǎng)。
二、抓住生活實際,類比中提升思維
“生動且深刻“的活力課堂是儲冬生的教育價值觀。練習題講評如果也能做到這一點,那學生自然學得輕松,思維自然會被激活。一些練習題學生之所以不會解答,是因為題意不理解或一些問題離他們生活有點遠。
如:《面積與面積單位》練習十六第8題,求灑水車灑水的面積。以往的練習都是直接讓學生試做,講評。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比較差,如何讓它變得生動且深刻呢?我結合生活實際,將題目變成小麥收割機,題型是一樣的而它更直觀。工作路線展示更清晰。我進行如下教學:
師:孩子們,今天想請你們幫農民伯伯解決這個問題。(示題目)
小麥收割機,收割的寬度是3米,每分鐘行駛40米,行駛30分鐘,可收割小麥多少平方米?
師;看完之后,有什么問題想求助大家?
生1:求收割機的收割的面積,寬3米,沒有長怎么求?
生2:每分鐘行駛40米,就是長。
生3:不對應當是40乘30等于1200才是長。
師:關于長有爭議了,不急,請先仔細看視頻,看看收割機怎么工作。(示視頻)
師:看完之后,現(xiàn)在有答案了嗎?(生個個躍躍欲試)
生1:收割機工作的面是長方形,它的總長應當是用每分鐘行駛的40米乘行駛的時間30分鐘。再乘寬3米就是面積了。
師:同意嗎?
生2:我還有不同方法?其實如果將40米先看成長也是可以的,我先用40×3先收割機每分鐘收割了多少平方米。再乘以30分鐘也就求出了總面積。(孩子們都點點頭)
師:了不起。(課件將他們想出的兩種方法展示出)
師:生活中除了收割機工作出來的面是長方形,想一想還有什么機器工作出來的面也是長方形?
生1:灑水車
生2:壓路機
生3:播種機
師: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起看看吧!(示視頻)
師:那要求它們工作的面積,方法就與誰一樣?
生:收割機一樣。
這樣將生活“搬“進課堂,孩子就能近距離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議一議,看一看,不斷修正完善自身的想法,讓孩子自主發(fā)現(xiàn)收割機的工作的面是長方形,學會用數學眼光去思考、分析,這樣過程是生動、有效的。再引導孩子找生活中與收割機工作的面一樣的機器,孩子由于思維被打開,一下了就想到了3種機器,成功將知識拓展,提升孩子思維,學習怎能不深刻!
三、抓住“動手畫”,在操作中豐盈思維
“兒童的智慧大都體現(xiàn)在他們的手指尖上?!薄皠邮之嫛被顒邮菙祵W學習的一種手段。讓他們通過眼、手、腦等多感官協(xié)調參與,目的是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鍛煉數學思維發(fā)展內在動力。一些練習題孩子不會解答,就是理不清關系,畫圖就可以以直觀形式將各種關系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解題。
如:《面積與面積單位》練習十五第8題
小林從左邊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圖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對于學生來講這題最難的是找不到剩下圖形的長和寬。畫圖就可以很好解難。
師:在解答這題時,老師有個小建議,你們可以在圖上畫一畫、標一標。
匯報交流展示優(yōu)秀畫圖,并請這位學生解釋。
這樣在直觀圖形的指引下,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要求圖形的長和寬。通過數形結合,使文字信息與圖形一一對應,不僅有效降低了難度,同時也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畫圖在解題中的作用,使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豐盈學生的思維。
四、抓住關鍵詞,交流中拓展思維
一些學生對于一些稍難的題目上,往往望而卻步,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只是粗讀題目,抓不住題目實質意義。對于題目中的“關鍵詞“不懂找出隱藏信息。因而出現(xiàn)答非所問,如何引導孩子有一雙數學的眼睛呢?
如:《面積與面積單位》練習十五第7題。
師:一個長方形花壇,長50米,寬25米,在花壇的四周圍一圈圍欄,求圍欄的長度?
讀完題目,請你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生1:50×25=1250(平方米)
生2:(50+25)×2=150(米)
師:對于這兩種答案,你支持哪一種,為什么?
生3:我認為第2種對,因為這里求的是周長,不是面積。
師:你怎么知道是求周長?
生4:因為題目中講到“四周圍一圈“就是圍周長。
師:了不起,你能從“四周圍一圈”想到求周長。看來這一題中誰是關鍵詞。
生:“四周圍一圈”
師:咱們將它圈起來。
這個教學片段中,通過學生自主閱讀解答、交流,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把模糊、雜亂的數學知識,通過抓住關鍵詞,變得更加清晰明了。
日本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曾說:“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在出校門一兩年后就忘了,唯有數學的思想方法與精神以及看問題的著眼點等卻隨時隨地發(fā)揮著作用。”這說的正是數學素養(yǎng)。習題練習價值的最大化,依賴于教師對習題的有效作用。因此練習課的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思考,讓他們在認知、思維、能力等諸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才能讓數學素養(yǎng)真正植入學生心中。
參考文獻:
[1]郜舒竹,常鑫.例談“數學素養(yǎng)”[J].浙江教學月刊社,2017(4).
[2]何月豐.談小學數學練習課的目標定位[J].小學數學教師編輯部,2017(3).
[3]劉偉平.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J].廣西現(xiàn)代教育雜志社,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