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群 趙巖
摘 要: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注重語言的交流,培養(yǎng)與學生的情感共鳴。多與學生情感交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與學生情感的交流讓學生隨時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最終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交流;學生
教學是一個教和學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有時能夠感覺到教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學生沒有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沒有體現出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課堂的教學過程比較沉悶,而且學生并沒有向生動活潑發(fā)展。特別是語文教學,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特征和情感色彩很濃的學科,語文教學在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多于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不僅能夠達到與學生情感共鳴的效果,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學習積極性。
于漪老師在《我和語文教學》中提出:語文老師不單單是培養(yǎng)他們語文方面聽、說、讀、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讓他們通過知識懂得做人的道理。語文教學不只是課堂教學,它也是一種人生信條的培養(yǎng),是對學生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語文教師要用合理的情感教育方法來幫助和扶正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表情,看看誰走神了,誰睡覺了,誰又和同桌說話了,沒事多和學生談心,多進行情感的交流。交流中我們會發(fā)現學生有時自信有時敏感,有時好學有時懶惰,他們也渴望被理解,喜歡被重視,只要用心與學生交流,他們不會拒絕你。我們在與學生交流中要做到與他們“平等對話”,有時只要很小的一個動作,很簡單的一句話就能發(fā)揮很好的效果。比如在一次課堂教學中,自己已經很努力,但總感覺效果不是很理想,總是無法與學生達到很好的“平等對話”。一位老教師在聽課之后給出的建議中的一條就是說我對學生的熱愛程度不夠,在和學生交流中沒有真正去蹲下身子與他們交流,學生總是處于仰視你的狀態(tài),這樣達不到平等的交流。于是我誠懇地接受了他的建議,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如何做到在教學中真正去愛學生。由此,每次上課我都會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并及時給予一些激勵性的評價。偶爾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以及對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我發(fā)現他們上課情緒高漲,越來越積極主動,我的幽默教學贏得了他們的認同,這對我來說,無疑是興奮不已,找到了許久未有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讓我在上好一堂課后會心情舒暢,信心倍增,讓我真正體會到上好每一堂課對學生的重要性,也更深刻地讓我領悟到一個好的老師要勇于誠懇地接受別人的意見,認識自己的不足并用心地去改正它們。這樣自己才會得到學生的肯定,才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優(yōu)秀。因此教師只要真正用心去幫助學生,要善于發(fā)現其優(yōu)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我們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學生,機會要平等,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只要他們敢于回答問題,只要比原來有所進步,這些都是好的表現,都應該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隨時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語文教學中愛并不是溺愛,這里也要有嚴厲的愛,這個過程更要注重教學中的情感溝通。教學中有時這種嚴厲的愛可以使得政令暢通,提高人格魅力的外塑。比如一次語文考試結束后,大部分學生都把上課是老師反復講過的詞語寫錯,有老師很生氣,要求學生抄寫詞語幾百遍。有的學生抄寫了多遍之后反應已經記住,不想再寫,但老師仍然堅持這樣做。這就很明顯老師忽視了學生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忽略了個別學生較強的逆反心理等,從而惡化了師生關系,那么在實施的過程中就很有可能導致政令不通。教學中的師生要進行平等的對話關系,加強交流,在教學中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然后在一個班級小制度的提出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在踐行層面上沒有什么障礙了,那么所達到的效果也會是預期中的。教師的嚴格是在尊重和關心學生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前提下,這個過程中就要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思想、學習態(tài)度等,從而能在日常的教育實施過程中所采取的理性而端正的態(tài)度。嚴厲的前提是建立在平等地位上的對話,是一種師生間的情感的共鳴,這也是一種處理師生關系的愛。我們只有與學生多進行情感的交流,我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才能由陌生漸漸熟悉起來,再加上幽默教學,這樣才可能慢慢地贏得了他們的認同。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于同一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認知和想法,溝通讓我們彼此更加了解對方的想法。教學中加強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情感交流能有效促進師生間的關系,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學生也能了解老師的用心,更加地配合老師。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情感交流讓我們學會換位思考,更加體諒彼此;情感交流能讓人敞開心扉,讓人變得更加開朗;情感交流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而多姿多彩。最終這些都能很好地服務與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讓我們的知識去感染一顆顆幼小的心靈,為他們照亮前方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羅曉暉.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教學[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32-35.
[2]楊麗群,趙巖.淺析語文教學中教師情緒對學生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6(59):34-34.
[3]于漪.我和語文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黃小忠.語文教學中的嚴厲美學[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1(3):45-46.
作者簡介:
楊麗群,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理工大學附屬小學;趙巖,講師,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