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超 董彬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和推廣,國家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也隨之提升。音樂素養(yǎng)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技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變、形式多樣、層次鮮明的教學手法來增強音樂課堂的靈活性、實用性和層次性,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探究;機動靈活;實用性高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優(yōu)良的音樂素養(yǎng)與科學、合理、規(guī)范的學校教育密不可分。而技校的學生大都是鄉(xiāng)村、城鎮(zhèn)的初高中畢業(yè)生,對音樂的認識知之甚少。因此,在技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與訓練中,逐步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陶冶自己的情操。
一、技校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枯燥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梁啟超曾經說過,教員不是拿所得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出這一結果的方法教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由音樂教學的傳授者逐步轉變?yōu)橐魳方虒W的引導者,從而在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分析音樂、探究音樂、欣賞音樂的音樂實踐水平。
然而,在面臨技校學生音樂水平普遍較低、授課任務重、課時緊張等實際問題時,很多教師將技校音樂課堂的重點放在音樂知識點的講解、音樂名篇的創(chuàng)造背景以及音樂名家的介紹上,而忽視了對音樂實用性、新穎性和層次性的融入。這種枯燥、單調的課堂講解,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嚴重阻礙了學生音樂鑒賞力和音樂空間想象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二)“一刀切”現(xiàn)象嚴重,忽視個體性差異
音樂教育是一種以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存在、向學生傳達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個體性差異,為其提供層次化、立體化、全面化的音樂指導,從而促進不同學習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技校學生存在音樂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低、注意力分散等特點,因此,為了提高音樂課堂的知識溶解量,很多音樂教師通常會采用“一刀切”的“填鴨式”授課方式來進行日常的技校音樂教學活動。這種缺乏實際聯(lián)系性、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技校音樂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討
(一)豐富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
豐富、生動、靈活的音樂課堂內容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技校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班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選取一些與教材聯(lián)系密切、學生感興趣而且實用性強的音樂題材來增強課堂的實用性、趣味性和靈活性。
例如:在學習與貝多芬相關的音樂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音響、視頻、報紙、書刊等材料,從貝多芬的生平經歷、創(chuàng)作代表作、音樂成就等方面入手進行講述。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們播放《月光曲》《命運交響曲》《悲愴》等音樂曲目,調動其視覺、聽覺、腦力等多方面器官,從而讓學生在感知音樂、學習音樂、了解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自身對音樂的學習熱情,進而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音樂實踐能力。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保持音樂課堂進度一致性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真正做到在精讀教材的基礎上,融入時代感強、靈活性高、層次分明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主動融入到感知音樂、欣賞音樂、學習音樂的氛圍中來。
例如: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曲目簡單、曲調悠揚、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來欣賞,通過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好感、享受和興趣,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而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選取一些難度大、靈活度高、發(fā)散性強的音樂供學生進行課余娛樂、課外興趣小組研究題材、課外探索導向等。這種層次分明、梯度明顯、時代感強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引導學生去探索音樂、欣賞音樂、學習音樂,還能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三、小結
眾所周知,技校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中、高級實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技能型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更應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而音樂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道德情操的良好途徑。因此,在技校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從班級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勢利導,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同時,促進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和音樂欣賞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