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 要 語文教學是教學中的"老大難",而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中之難。我認為初中學生作文能力提升,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1)注意審題,(2)注意選材,(3)立意要新,(4)錘煉語言,(5)一些技巧。
關(guān)鍵詞 初中 語文 作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是教學中的“老大難”,而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中之難。上作文課學生頭腦中沒有材料、無話可說,沒有寫作積極性;教師改著學生干巴巴的作文,也覺得沒情趣。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的心不應是真理的倉庫。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惡習就是冷漠,缺乏熱情。兒時的內(nèi)心冷苦冰霜,來日必成凡夫俗子?!苯逃菫榱伺囵B(yǎng)人的心靈的豐富性、多樣性,教師要想在學生心田中激起情感的連漪至浪花,必須著力培養(yǎng)“多情善感”的學生,尤其在作文教學中要注重真情實感的表達。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心說過六十年來寫的短文都是“心有所感,興之所至,真實地反映了、抒寫了我當時當?shù)氐乃枷牒透星椤?。文章寫出了真情實感,才可能打動讀者的心。沒有真情的文章,只會讓人“一看就從腦中抹去”。
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因真實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他散文的一個核心是“真”字。用真摯的感情,記寫真實的景物,發(fā)表真實的議論?!侗秤啊分?,朱自清抒發(fā)了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真情。樸素的情感打去了萬千讀者的心,從而使《背影》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但長期以來,說假話、套話、空話的現(xiàn)象在習作中屢見不鮮。從現(xiàn)在的學生作文中,很難尋覓到生活真實的影子、心路的真實歷程。不知道是否真有那么多的老師帶病上課暈倒在講臺上,不知道雨中媽媽送雨傘會感動得自己淚水伴著雨水流,也不知道在車上給老奶奶讓座能贏得全車乘客的喝彩聲……但千篇一律的文章讀下來,不是感動而是悲哀:作文本是個人品質(zhì)情感的宣泄,包含人文價值和人文底蘊,不應是寫作大全的拼讀、粘貼,否則遭遇挫折咋會有一半的學生家庭離異或父母去世呢?看似在寫我,其實是“人云亦云”,空話虛情令人作嘔,因此,讓真情充溢篇章這是作文之根本。當然,學生寫好作文有了真情實感就行了嗎?當然不是。我認為初中學生作文能力提升,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1注意審題
如果寫作前不注意審題,寫作時不扣題,寫起來就有可能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是導致作文低分的罪魁禍首??紙鲎魑母鶕?jù)寫作水平一般由高到低分四類。如果出現(xiàn)審題失誤,偏離題意,那么作文就定為四類作文,得分會非常低。因此,準確審題,看清題目,分析話題的范圍,把握材料的重點,吃透材料,準確悟出題意就顯得非常重要。
2注意選材
材料選擇上,切口宜小,題材宜新。要善于在原話題下找到適宜自己寫作的突破口,“擇其一點,不及其余”。把寫作角度選得小些,這樣有利于在所選的這一點上進行比較深入的挖掘,能把意思表達得透徹,內(nèi)容更具體集中,中心更突出。如以“環(huán)?!睘樵掝},《永寧河的變遷》當然比《救救地球吧》好。材料選擇上要新,大家都寫地震,我不寫;大家都寫掃馬路,我不能寫;大家都寫拾金不昧,我堅決不寫。要從身邊小事入手,善于從生活中去選取題材。例如《散步》一文中,全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發(fā)生了分歧,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出了深意,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把它變成了文章的好題材。
3立意要新
清代學者趙翼也曾在《論詩》中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庇纱丝梢?,作文貴在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不要總是按照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既有的思維定勢進行構(gòu)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中所蘊藏的另類內(nèi)涵,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一般來說,寫作時選材立意包括順向立意和逆向立意。從與通常的情感傾向或與傳統(tǒng)的觀點、看法一致的角度來確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順向立意。反之,則是逆向立意。魏志遠的《小男孩》塑造了一個由于父母離異而變得無所依靠、孤獨寂寞的近似孤兒的形象,這是小男孩和親人的故事,但表現(xiàn)的不是親情的溫暖,而是自私和冷漠。這就是一種逆向思維。只要我們多角度、多側(cè)面發(fā)散思維,拓寬思路,就能寫出別具一格的作品,把我們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
4錘煉語言
課文學完,老師的復習往往只是孤立的做練習講試卷,其實這個時候我們認真的將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歸納,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課本已經(jīng)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寫作的素材,多角度多層次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只要加以整合,便是一篇好文章。如柳永的《雨霖鈴》一詩寫在“寒蟬凄切”的清秋節(jié)與戀人分別,情到深處無法自抑,秋天成了離情的廣闊自然背景。白居易在‘‘楓葉狄花秋瑟瑟潯陽江頭巧逢琵琶女,一抒遭貶的塊壘。杜甫的《登高》將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時代之秋融為一體,憂憤深沉,是悲秋的大境界之作。郁達夫的《故都的球》指出了古人悲秋的深沉原因,再聯(lián)系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秋天在革命豪情萬丈的青年革命家筆下,成了另一派盎然生機和抵擋不住的自信。將他們加以歸納,可以以“我讀秋天”為話題,寫出自己對秋天的理解。讓學生放飛想象,讓他們的思想在天空馳騁,總之,盡可以大膽地寫出自己,張揚自己,在新世紀的陽光沐浴下,把一個真實的、全新的自我展示給同學、老師看。于是乎活潑開朗點的,作文就多幾分輕松和快樂;內(nèi)向沉靜點的,作文就多一點深沉和含蓄;幽默風趣點的,作文就多幾分俏皮和灑脫;抑郁憂傷點的,作文就添些許動人的感傷……總之通過這些具體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在作文中必須注意語言的錘煉才能寫出真正的優(yōu)秀作文,而那些煩瑣枯燥平淡無奇的語言是無法讓思想精彩紛呈的。
總之,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寫好作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文教學之路是艱難的。要指導學生從點滴抓起,做生活的主人,多留意觀察,多閱讀積累,一定能克服學生害怕寫作的情緒,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白堅.創(chuàng)新大作文(高中)[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2] 李白堅.大作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3] 唐納德·麥奎德.寫作中的思維訓練[M].吳其馥等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