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柳
摘要 目的:探討貴州遵義地區(qū)婦女感染人乳頭瘤病毒與年齡、基因亞型的關(guān)系,為當?shù)豀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學和婦女宮頸病變的篩查與預防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1655例婦女宮頸脫落細胞樣本,均行HPV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檢測,分析檢測結(jié)果。結(jié)果:HPV陽性277例(HPV陽性率16.73%》。HPV感染在21-25歲年齡段最高(陽性率28.46%》。其中以高危型感染為主,檢出214例(感染率12.93%》。居前3位的基因型分別為HPV16型81例(陽性率34.91%》,HPV52型50例(陽性率21.550x》,HPV18型39例(陽性率16.810x》。感染結(jié)果中多重感染占42.24%),以二重感染為主,單一感染例數(shù)為多重感染的1.37倍。結(jié)論:HPV感染以高危型及單一感染為主,多見分型為HPV16、52、18型。其中年齡與HPV感染有很大相關(guān)性。應加強健康意識、自我保護和定期篩查,及時防治HPV,預防宮頸癌。
關(guān)鍵詞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分析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的球形DNA病毒。其在世界范圍內(nèi)有著較高的流行水平,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污染性物品或性傳播感染人類的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引起人類皮膚的多種乳頭瘤狀或疣及宮頸上皮增生性損害[1]。長期反復感染HPV甚至會發(fā)展為宮頸癌。早在1995年WHO已將HPV確定為宮頸癌的病因[2]。目前,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先進的檢測技術(shù)有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shù)、熒光PCR檢測、二代雜交捕獲法等。本研究通過熒光PCR法對HPV進行檢測分析,預測宮頸病變的發(fā)生危險度,對決定治療方案、檢查間隔、追蹤隨訪和宮頸癌預防有重要意義。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遵義市貴州航天醫(yī)院婦科門診、住院部以及體檢中心檢測HPV的受檢者共1 655例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年齡16 - 65歲,平均(37.9±10.3)歲。樣本為宮頸分泌物,采樣時用于棉球擦凈宮頸口分泌物,將專用宮頸毛刷前半部置于宮頸管內(nèi)1 cm,適當加壓,順時針旋轉(zhuǎn)5圈左右,收集宮頸管內(nèi)及外口的脫落上皮細胞,放人專用細胞保存液管。
方法:①提取核酸。將所取樣本經(jīng)過漩渦法震蕩,洗凈刷頭上的細胞,離心沉淀,吸取上清液沉淀宮頸脫落細胞。如遇紅細胞過多的樣本還需加入適量的紅細胞裂解液進行處理,再加入相應裂解液,用人乳頭瘤病毒核酸分型檢測試劑盒,提取并保存DNA。②引物和探針設計經(jīng)序列分析。各型HPV的非編碼區(qū)及E1、E6、E7和L1區(qū)均有保守序列。通用引物選擇在E1和L1區(qū),型特異引物選擇在E6和E7區(qū)。單鏈引物長度15 - 20 hp,G/C含量20%-30%。Taq-Man引物的Tm值在68 - 70℃。③PCR反應將提取的核酸由PCR儀,經(jīng)過變性(94 - 95℃)、退火(50 - 55℃)、延伸(72-73℃)共40個循環(huán)擴增,最后通過相應PCR軟件采集熒光探針信號完成試驗。可對18種高危型(HPV16、18、31、59、 53、 33、 58、 56、 52、 51、 82、73、68)及3種低危型(6、11、81)核酸予以分類檢測。④結(jié)果判定。標本核酸提取全過程嚴格按試劑說明書操作,對結(jié)果進行判定。定量檢測的擴增曲線呈S型且CT值< 36為陽性結(jié)果(見圖1)。陽性結(jié)果中有≥2個類型屬于多重感染,同時出現(xiàn)高危型和低危型結(jié)果為混合型。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f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不同年齡段女性患者感染HPV高危型、低危型、混合型陽性率變化情況:18類高危型和低危型均在陽性患者中檢出,其中高危型214例,陽性率12.93%(214/1655);低危型45例,陽性率2.72%(45/1655);混合型18例,陽性率1.08%(18/1655),見表1。
FQ-PCR法檢測HPV感染在患不同亞型女性患者的分布情況:在232例高危型結(jié)果中,前3位高危型感染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6型f34.91)%,HPV52型(21.55%),HPV18型(16.81%)。中國地區(qū)常見的HPV52、58、33型分別為21.55%,14.66%,5.17%。其中HPV16型在< 31歲最多;HPV52型隨年齡增高逐漸下降;HPV18型在各年齡段分布差異不大,見圖1。
不同年齡段女性HPV單一感染與多重感染狀況:感染標本中單一感染較多,為57.76% (160/277);多重感染42.24%(117/277),包括二重感染31.41%(87/277),三重感染10.83%(30/277),見表2。
討論
宮頸癌嚴重危害婦女的健康與生命,是目前女性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據(jù)WHO統(tǒng)計,全世界每分鐘都有確診新發(fā)病例,每2分鐘就有1例婦女死于宮頸癌,在中國每天約有80例婦女死于此疾病,并從1994年至今任呈現(xiàn)上升趨勢[3]。女性HPV感染有較大的地區(qū)差異,總體報告范圍在6.4%- 25.6%,其中南美洲12.3%,非洲22.1%,北美洲20.4%,歐洲8.1%,亞洲18.0%[4]。分析認為形成感染差異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中國感染率在16%- 30%,不同省份略有差異,如四川21.98%,重慶27.3%,貴州23.76%[5]。本調(diào)查顯示感染率16.73%,較其他地區(qū)少,可能是由于居民意識較好、體檢人數(shù)偏多所致。
依據(jù)HPV危險程度可以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本研究中高危型占感染數(shù)的12.93%,低危型占2.72%,混合型占1.08%。據(jù)國內(nèi)外流行病學發(fā)現(xiàn)HPV感染隨年齡呈兩頭高的‘V形,國外報告高危年齡在16 - 24歲,40 - 49歲;國內(nèi)報告在20 - 24歲,40 - 44歲[6]。本文報告高危年齡在16 - 25歲,40 - 44歲,與國內(nèi)外文獻一致。其中< 30歲的HR-HPV陽性率最高為16.78%,隨年齡增高有所下降;30 - 40歲LR-HPV為3.35%,年齡沒有差異。針對此類情況,提示16 - 25歲和40 - 44歲感染HPV概率較高,應引起警示。
現(xiàn)研究已發(fā)現(xiàn)HPV感染型有>150種,HPV感染陽性的婦女在2年內(nèi)有15% - 28%進展為宮頸鱗狀上皮病變,尤其是HPV16、18型感染危險性更高[7]。HPV感染亞型分類研究發(fā)現(xiàn),高危型HPV16、18型無明顯地區(qū)差異,是最常見的感染型,感染率約64%,在亞洲以52、33、58型居多[8,9]。我國南方地區(qū)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主要為16、18、52型,北方為HPV16、58、33型。本研究地區(qū)處于中國南方,基因分型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6型、HPV52型、HPV18型、HPV58型和HPV51型,與參考文獻符合。HPV的多重感染危害較大,較單一感染更易造成宮頸病變:本研究是以單一感染為主,占感染數(shù)的57.76%,是多重感染的1.3倍,多重感染中二重感染占感染數(shù)的74.36%,與大部分報告相似。
綜上所述,HPV感染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具有可逆性,連續(xù)感染HPV>2年,會造成官頸上皮內(nèi)瘤變,8 - 12年就會發(fā)展為癌變[10]。因此,宮頸癌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本研究希望通過對遵義地區(qū)HPV感染情況、年齡與基因類型的了解和分析,有針對性地對婦女行相關(guān)檢測和預防,加強早期篩查和治療,為防治宮頸癌提供有利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