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淼 張艷云 趙國琦
摘要:動物營養(yǎng)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yè)基礎課,如何結合SPOC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力求加強教學互動的前提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結合SPOC教學設計和學生反饋,長期摸索課程改革,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自學能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SPOC;教學改革;實踐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25-0156-03
2015年江蘇省根據(jù)《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和《智慧江蘇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制定了《江蘇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專項規(guī)劃》,該規(guī)劃中提出的主要目標為“實現(xiàn)教育全過程信息化,充分發(fā)揮教育信息化在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教育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進程,推動教育創(chuàng)新”也是該規(guī)劃中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SPOC也譯為“私播課”[1],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其中小規(guī)模限制性指的是僅針對校內選課學生開放的課程,這種模式由微視頻、即時學習、互動討論和學習測驗等要素組成,是MOOC本土化的一種學習模式[2]。但與MOOC相比,“SPOC更加強調賦予學生完整、深入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有利于提高課程的完成率”[3];SPOC更是促進了大學校內的教學改革,帶來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4]?!皠游餇I養(yǎng)學”是揚州大學畜牧學科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科學專業(yè)方向的專業(yè)基礎課,是一門應用型的基礎課程。課程的開設已有較長的歷史,教師團隊較強,教學經(jīng)驗和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還是習慣于課堂教師的講解,對在線資源的使用還沒有實現(xiàn)常規(guī)化。同時,本課程理論知識較多,抽象而復雜,學生不易記憶,對學習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以及為學分而學,不能深刻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如何科學融合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如何根據(jù)本課程內容的特點,引導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興趣,并督促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是現(xiàn)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如何將SPOC教學模式融入動物營養(yǎng)學課程,幫助學生提升自學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專業(yè)知識并培養(yǎng)應用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基于SPOC的動物營養(yǎng)學教學實踐目標
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為了擴展學生學習課程的方式,增加了解課程內容的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完整、深入的學習體驗,達到較好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果,SPOC課程方式是可以滿足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有目標的自主學習以及教師的課程掌控需要的混合教學模式。具體建設和應用目標如下:
1.建立單元學習模塊和任務:根據(jù)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進一步凝練教學內容。制定課程的總體內容框架,并提煉出每個章節(jié)的多個知識點主題,為更有針對性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這些知識點做好基礎。在提煉出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難易程度,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本次教學實踐設置了5個單元、涵蓋8個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作為混合教學探究內容。將每個單元拆分成若干個子單元,并在每個子單元下細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從學生自學的角度出發(fā),撰寫子單元導學;并根據(jù)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和教學過程,確定線上和線下的教學內容分布。教師設計的子單元導學設計案例見表1。
2.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以及充分利用線下答疑和討論,鞏固自學效果,目前設計的課程線下35學時,線上13學時,共48學時,與傳統(tǒng)教學的學時數(shù)相同。以第一階段凝練的課程內容為基礎,針對學生較容易理解的知識點,設置線上學習和考核,縮減課堂面授時間。針對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各種線上學習互動和線下討論答疑,引導學生學習。即課前通過線上單元導學、調查問卷、在線測試,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程度,線下課堂針對線上的學習情況進行答疑,并組織討論。課后在線上布置作業(yè),驗證學習的效果。單元導學以教師撰寫導學方案、課件、教案、微視頻和參考資料為主;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學生的前期基礎知識;在線測試主要考核學生預習后的理解程度,同時可以搭配線上論壇(案例分析和教師發(fā)帖提問兩種方式為主),綜合考察。以教學目標和內容為基礎,以提高學習效果為本,開展多元化的混合教學模式。課堂面授以解決知識難點為主,測驗的正確率以達到80%以上為目標,討論以每位同學都能自主思考為目標。
3.優(yōu)化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線上和線下考核指標及分數(shù)比例如下:(1)線上占50%:在線時長(4%)、學習筆記(5%)、在線閱讀教學材料情況(6%),課堂討論(45%)、作業(yè)及測試(40%)。(2)線下50%:課堂考勤(5%)、課堂討論(15%)、期末考試(30%)。
二、基于SPOC教學模式的動物營養(yǎng)學教學實踐效果分析
“動物營養(yǎng)學”作為揚州大學首批立項的SPOC課程,已進行了2個學期三個班級的SPOC教學實踐。課程實施的團隊,以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和執(zhí)行力強的青年教師組成教學團隊。教學過程覆蓋了80名本科生,從剛開始線下討論小組以9—10人為一組,到現(xiàn)在以3—4人一組。在SPOC教學實施的第一個學期末,對2個班進行了一次網(wǎng)絡問卷調查,共收回了50份有效問卷。問卷部分數(shù)據(jù)分析如下:
在問卷調查中,有64%的同學認為參與SPOC這種教學模式有難度;46%的同學認為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其學習要求,有44%的同學明確表示愿意繼續(xù)選擇SPOC教學模式。在調查問卷中,也設置了兩個主觀問題,即“你覺得本課程的學習與以往課程有哪些不同,這些不同是否使你學到更多?你覺得本課程前一階段的學習存在哪些困難”。這兩個問題可以反映出同學們的學習體驗。對于初次接觸SPOC教學模式的同學,他們的學習體驗是豐富的:“真正讓學生討論起來,課堂氣氛活躍;需要自主學習,主動性強;自主性更高,參與討論的同時也進行了歸納總結,學習到更多,在討論中對知識加深理解,發(fā)現(xiàn)問題能及時解決;很有趣,很充實,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這個數(shù)據(jù)也說明了參與學習的同學初次接觸SPOC教學模式,有不習慣但大部分同學能夠接受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而言,要充分思考學生的學習反饋,進行改進。
三、實踐效果分析
1.教師層面。教師在引入SPOC教學模式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教學信息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凝練、提升信息化教學技能;同時,針對初次接觸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生特點,要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同時,不能忽略線下討論和總結的重要性。教師要幫助學生脫離灌輸式學習習慣,就要從課堂面授交流中融入這種思想并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
2.學生層面。在SPOC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學生在線下課堂討論時,首先依照規(guī)定教材共同學習概念,再討論。而概念的學習應該是發(fā)生在課外,并且提前于線上討論的。那么就是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討論的步調不一致,而由于課堂學時有限,這就限制了討論無法擴展,教師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教學引導。而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學生的思想上還是依賴于課堂灌輸式教學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的另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學生在線上自學和線下討論過程中,很少提問,對于同一個問題在各參考資料中的不同描述不能正確分析;同時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不夠,還有靠死記硬背來記憶的習慣。
總之,動物營養(yǎng)學SPOC教學過程中的“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更容易被初次接觸或接觸程度較淺的學生所接受和參與學習,可以加強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的效果,并且也可以更及時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及時把控教學效果并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不斷探索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將SPOC教學模式更好地融入本課程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祝智庭.“后MOOC”時期的在線學習新樣式[N].中國教育報,2014,20(3):36-43.
[2]呂婷婷,王娜.基于SPOC+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352):85-131.
[3]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35(1):85-93.
[4]羅九同,孫夢,顧小清.混合學習視角下MOOC的創(chuàng)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4(7):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