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超
摘要:以德樹人,德育為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積極滲透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然而,當前的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現(xiàn)狀不容樂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取積極的教學對策,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現(xiàn)狀;對策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的開展,是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目標的提出,明確了教師德育教育的新方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教育內容,積極強化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為確保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礎。本文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思想,探索當前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現(xiàn)狀以及解決對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以德樹人,德育為先,是素質教育的初衷和最終目的。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就是為了改變應試教育的各種弊端,讓學生不再成為應試教育體制的“炮灰”。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應當重視德育工作,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德育教育工作卻不同程度的存在很多問題:
1、德育教育脫離現(xiàn)實生活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之前,我們首先要問一個問題: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就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達到全面提升國民素質的目的。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德育與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性,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踐行德育的宗旨。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德育教育應試化發(fā)展,忽視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從而使得德育工作無法為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2、說教式教育,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傳統(tǒng)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對于小學語文的德育滲透而言,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感染、熏陶下,理解文本中所蘊含的德育思想,并用相關的教育理念不斷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最終促進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師的德育工作不是滲透式,不是熏陶式,而是典型的說教式。這種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和德育工作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同時,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最終使得德育工作失效,難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在國內,考核是指導教師教學行動的唯一方式。誠然,有壓力,方有動力。德育工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是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德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和首要工作。但是,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德育工作沒有硬性的考核指標,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的開展基本上形同虛設。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有效方式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德育的滲透工作,通過全方位的改革,促進良好德育效果的實現(xiàn)。
1、立足生活,滲透德育
結合小學語文教育大綱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德育工作涵蓋的內容很多,如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勞動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德育教育。而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當前德育教育與生活實踐嚴重脫離的現(xiàn)狀,將德育教育與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德育生活化的教學目的。例如,教師開展尊老愛幼的道德教育,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中一些不道德的行為案例進行闡述,讓學生體會到尊老愛幼是一種社會公德和社會美德,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尊老愛幼,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樹立好自身的榜樣作用,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好的思想行為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2、立足課本,滲透德育
德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踐,同樣,德育教育也不能脫離教材課本。既然我們都說是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那么,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結合課本教材中蘊含德育的內容,深入挖掘,深化德育教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首先,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德育的內容。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人文科學,其教學內容有很多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應當深入挖掘,深入拓展,最終實現(xiàn)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當通過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積極地滲透德育教育,同時,還可以通過課堂互動的方式,讓師生之間的這種良性溝通和互動成為德育教育的滲透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
3、豐富教學活動,滲透德育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應當是通過說教的方式完成,而應當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德育無處不在。例如,教師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如到社區(qū)幫扶孤寡老人,幫扶孤兒,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等等,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這種以實踐形式進行的德育教育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只不過這種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認真做好規(guī)劃,方能促進良好德育效果的實現(xiàn)。
總而言之,德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基本教育形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廣泛結合當前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積極地滲透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月霞.小學《科學》課學生心理特征與教學效果關系探討[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0(04).
[2]申雪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