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樣跳繩作為跳繩運動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在繼承了跳繩運動優(yōu)勢的同時也彌補了其練習趣味不高的劣勢,是中小學優(yōu)秀卻不常見的體育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開設花樣跳繩課,把它融入學校體育課當中,使它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課程內容轉變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花樣跳繩課程的建設,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以及教學效果,對于提升體育課堂魅力有較大意義。
關鍵詞:花樣跳繩;課程建設;素質
跳繩活動的開展歷史悠久,我國已考證的跳繩歷史長達1000多年。早在南北朝時我國就出現(xiàn)了單人跳繩的游戲。《北齊書·幼主紀》中便已有“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的童戲。隋唐時期(581年—907年)將跳繩稱作“透索”?!队详栯s俎》中記載:“婆羅遮并服狗頭猴面,男女無晝夜歌舞,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為戲。”國外的跳繩歷史也相當久長。1657年,教育家Jacob Catsen在其關于兒童休閑游戲的書中曾收錄瑞士蘇黎世少年跳繩的圖片。
繩是學生十分喜歡的體育器械,價格便宜,便于攜帶,不需要很大的場地隨時隨地可進行鍛煉,是體育課中很好的教學內容,運用繩進行跑跳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jié)、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fā)展,對于發(fā)展彈跳力、靈敏性、協(xié)調性等具有顯著作用。跳繩運動對學生身體發(fā)展所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場地器材的優(yōu)勢也進一步奠定了其在中小學體育課堂的地位,很多地方也將其作為體育中考的項目,更促進了跳繩運動在體育課堂的高出現(xiàn)頻率和師生的高重視程度。上海體育學院楊小鳳等采用實驗法,比較花樣跳繩、跳繩體育課教學訓練,對13~15歲少年身體素質的影響。結果顯示:12周花樣跳繩訓練可有效改善少年的骨密度,顯著增強其力量、爆發(fā)力、柔韌、平衡等身體素質。
花樣跳繩作為跳繩運動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在繼承了跳繩運動優(yōu)勢的同時也彌補了其練習趣味不高的劣勢,是中小學優(yōu)秀卻不常見的體育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開設花樣跳繩課,把它融入學校體育課當中,使它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課程內容轉變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適合單元起始階段的跳繩花樣
在單元起始階段,要教會學生挑選繩子,花樣跳繩的繩子要稍長,不易變形的竹節(jié)繩較好,練習內容上主要選用一些過程清晰、難度較低的簡單花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為目標。例如扭髖跳、高抬腿跳、弓步跳、開合跳、鐘擺跳等,學生基本都可以跟著教師的示范同步完成,難度稍高的蹲跳、正反編花跳可以作為學生自主練習的主要內容,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夠親身體會到自己的付出與進步,所以學生樂于練,也愿意將自己的成果與同伴和老師分享。
二、適合課堂新授的跳繩花樣
體育課應該注重學生運動技能的提高,通過花樣跳繩單元授課教會學生一些跳繩技能才是區(qū)別于學生課外自己活動所得的根本。在課堂新授的內容應是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且有一定的難度和技巧,通過教師教授和點撥能讓學生有所悟的內容。例如單人花樣中的撩繩編花跳,即先將繩子在體側后撩一次后兩手交叉編花跳;敬禮跳,即兩手分別曲臂位于體前、體后連續(xù)跳的一種跳法;雙人花樣中的綜合跳、帶人跳等;多人花樣中的多繩跳可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教學,練習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成功率,學習得更有動力和韌性。
三、課堂中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跳繩花樣
在多人花樣跳繩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3人一組的練習小組,同時給出“3人2繩”的任務要求,教師先給出花樣提示,并做簡單示范,例如可以“兩人搖長繩,一人在長繩中跳短繩”,當然也可以在單人跳上再思考難度花樣;亦可以“兩人同心跳,其中一人再帶人跳”;還可以“一人跳雙長繩”,即兩人同時左右手各搖一根長繩。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思考、練習、展示,力求花樣的新穎,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四、提高階段適合學生展示的跳繩花樣
在單元后半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跳繩基礎后,多以學生小組展示為主,在一些基礎花樣上做創(chuàng)新,師生共同探索。例如,在雙飛和編花跳基礎上的雙飛編花跳、難度較高的胯下跳;由同心跳做節(jié)奏變化所得的車輪跳、多人的同心跳、帶人跳在人數(shù)和難度上的提高;多人繩中繩在三人基礎上從搖繩者到跳繩者人數(shù)和花樣難度的增加。在實踐課中,分組以3~6人為宜,學生能較好地在小組中發(fā)揮自身的才能,學生以展示作為考核內容,同心跳有的組已經可以達到8個同學同時跳,繩中繩可以做到6人3條繩子連續(xù)完成5個,連續(xù)編花跳甚至可以達到100個。各個小組比成功率,比創(chuàng)新,考核變成了美的欣賞!
花樣跳繩,舞動的是多彩的繩索,展示的是多樣的技能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只要我們愿意思考,多發(fā)掘身邊的優(yōu)秀素材,加以揣摩和加工,體育課堂一定會更加豐富,更加高效,有汗水的同時也會有更多的歡聲笑語,有疲憊的同時也會有更多的收獲,體能、技能、思想、情感……小小的繩趣,帶給我們的是更富有創(chuàng)意、更富有成效的體育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彩霞.花樣跳繩教學的實踐探究[J].甘肅教育,2017(10).
[2]張小美.花樣跳繩教學實踐[J].青少年體育,2013(2).
作者簡介:劉偉偉,1987—,江蘇淮安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體育。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