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國
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
初步了解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文化特點、經(jīng)濟狀況、工業(yè)分布等方面的知識。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及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培養(yǎng)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及學科興趣,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教學準備:
1.課前學生分成6個小組,收集日本的資料
2.教師了解各組資料準備情況。
3.大幅日本地圖,但沒有找到。
設計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行動者,教師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進行指導。教師真正的關注學生,促進主動的個性化的學習。在課堂形式的設計上突出一個“動”:
1.課前“動”—收集資料
安排學生在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收集關于日本的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培養(yǎng)和鍛煉他們預習、自學、歸納的能力,培養(yǎng)合作探究意識。
2.課上“動”
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供舞臺,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基礎:
許多教師反映初一年級中,一班上課效果最不好,個別學生不但不學,而且搗亂,并且班級同學之間不團結,沒有學習風氣。但,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指導,在綜合實踐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了一定的提高,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探索實踐的良好學風,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已初步建立。師生間、學生間相互評價,相互提問的互動活動和積極氛圍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礎上進行此課,預計課堂效果會比較好。
教學過程:
師:本節(jié)課,由兩名同學主持,各組依次展示所收集的有關日本的資料。
在此,對大家提出如下要求: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由李祥雪、譚婧琦主持整節(jié)課。)
最后,教師點評(根據(jù)當堂課情況)。
布置作業(yè):班級同學把材料匯總后,出一張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