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燕
幸福是什么?錢就有幸福,有人說有汽車、別墅才叫幸福,有人說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是幸福。而我認為幸福是孩子們的一絲微笑,一聲“老師,你好”,一個擁抱……
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名文明守紀的好學生。要了解學生心靈,要讓他們信服你,接受你,必先疏其思想,壓其雜念,定其行為,方可成效,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這樣方可能進到他們的心靈,探索他們的需求,從而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此,我創(chuàng)立了“三次機會法”這個班規(guī),孩子們犯錯,每一個人都有三次機會,每個月總結(jié)大會的時候超過三次犯錯的孩子,自愿接受全班人的懲罰,懲罰的辦法是大家想出來的:抄語文書最長那篇課文一次;值日三天;幫老師分早餐一星期;免寫一星期中的兩次作業(yè)。一學期過后,犯錯的人少了,孩子們團結(jié)了,合作能力也提高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提升了,學生對班級班規(guī)樂此不彼。長此以往,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喜歡上這個集體,在集體中幸福地成長了。
五六年級的孩子年齡大多處在10—13歲之間,這是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從生理上、心理上講,他們有的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孩子們的心態(tài)會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穩(wěn),使他們感到緊張、害羞、好奇,更加不敢在朋友、同學面前表現(xiàn)。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成年人給予他們更多的關(guān)心和幫助。
說起語文課堂,很多學生都覺得枯燥無味,老師一句一段分析,學生機械地回答,基本上就是任務(wù)式完成,學生就死記硬背成為常態(tài),那么學生厭學,膩學就特別明顯,那些基礎(chǔ)知識更加是學得一塌糊涂,一張試卷基礎(chǔ)分60分,基本就40多分占一半,中層生特別多,久而久之,孩子們也覺得自己學不好語文,對語文多提不起任何興趣,更加別提什么欣賞語文,品味人物的人設(shè)美。
為此,我創(chuàng)立了師徒結(jié)對法來鞏固基礎(chǔ)知識。全班50個學生,有12位老師,每位老師負責四位徒弟基礎(chǔ)知識的固定。只要徒弟今天的基礎(chǔ)知識達到要求,那老師跟徒弟今天的作業(yè)就可以免了。如果這組徒弟跟另外一組徒弟比賽贏了還可以得到自由。語文課可以自由活動一節(jié)課,還可以帶零食過來分享!為了得到零食跟自由,徒弟們認真背,并且主動要老師給他默寫,背課文,講重點句子,這樣一來,基礎(chǔ)知識扎實了,語文成績自然而然提高了,每次哪個孩子提高了成績,我都會大力表揚跟鼓勵,還要叫他在班會課做專題分享,而我也順勢操作,講一下怎樣抓好基礎(chǔ)知識。講解課文時候,每次有孩子舉手回答,不管對錯都大力表揚,還要給他的積分上加分。慢慢地,孩子喜歡上語文課了,的成績提高了,上課回答問題的膽子也大了,自信心爆棚,學語文也自覺了,那成績也提高不少了,孩子們有時候說可以一天都上語文課,很期待單元考試。孩子們樂學,愛學才是真的好學,才是真正學好語文!
開始以為我只要夠兇,嚴厲,孩子們就怕我,那上課自然而然就會認真,更加不會違反紀律,那樣我的班級管理就會變得更好。我認為這樣下去我的班級肯定管理得很好,開始我嚴厲批評跟懲罰,是有點效果,孩子們也怕我,不敢在我的課堂鬧,但是后面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變得沉默起來,而且有幾個壯的幾個男孩子根本就不怕我批評了,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味道,我想:這樣下去肯定不行,不但對這幾個孩子不好,還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班風。我得改一下我的做法,當有學生犯錯的時候不再是一味地批評跟懲罰,約他們一起去操場上聊聊天,跑跑步,拉近距離,讓他們走近我,喜歡我,自然就聽我的。一旦發(fā)現(xiàn)有個別孩子的成績或者情緒不對勁的時候,我不急著問原因,先跟他們聊聊,甚至星期六日約幾個同學去附近爬山,去哪里坐坐,當朋友一樣玩耍。結(jié)果長期下來,孩子們都非常信任我,很多知心話都會跟我分享,從而我獲得很多班級孩子們的信息,更加的了解他們,處理問題更加得心應(yīng)手。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碑斘覞M懷愛心去對待學生時,我已在愛中獲得了,那愛甜甜的,沁人心脾,回味無窮。我明白,要走進孩子的心,得到孩子們的信任,不僅有嚴厲的批評,更加要有要有寬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