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小華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等重要的生字詞及其含義
2.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通過誦讀課文,感受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情感
3.揣摩本文優(yōu)美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
4.培養(yǎng)學生樹立愛國意識和憂患意思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深層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賞精彩句、段,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精講點撥法、歸納法
教學課時: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演講《我愛你,我的祖國!》
(二)白板展示
1.課外積累
請你填寫思鄉(xiāng)的名句。
(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
(2)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 ——崔顥
(3)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崔顥
(4)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
(5)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R知章
2.給加點字注音
熾痛 嗥鳴 斑斕 讕語 怪誕 亙古 蚱蜢 田壟 鎬頭
3.詞語解釋
熾痛 嗥鳴 斑斕 讕語 怪誕 亙古
4.作者簡介
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lián)”,發(fā)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從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漢等地從事抗戰(zhàn)文學活動,創(chuàng)作亦走向成熟與多產(chǎn),計有長篇小說《大地的?!?,以及《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等一系列風格獨異的短篇小說。
5.背景介紹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們東三省,“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變”過去整整十周年時寫的,當時抗日戰(zhàn)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nèi)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深沉的愛國熱情,寫下了這篇文章。
6.內(nèi)容簡介
(三)點評展示
最佳書寫獎組:
最佳創(chuàng)意獎組:
最佳講解員組:
教師導入語設計: 親愛的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開始學習新的一課,希望我們在這堂課上合作愉快!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土地,對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自己的土地,人們總是像母親一樣深深的依戀著他。如果有一天,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離開他的時候,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心痛。當日寇的鐵蹄踐踏祖國的東北大地,無數(shù)東北同胞流亡關內(nèi),有家不能會的時候,作家端木蕻良滿懷悲憤和思念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土地的誓言》,去感受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
(一)感知土地的美麗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喜歡或者有疑惑的句子,并且思考令作者魂牽夢縈的是一塊怎樣的土地?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作者對這片土地懷著怎樣的情感?(熾痛的熱愛)
請以“我通過文中_______句話,感受到了這是一塊 的土地”句式告訴大家。
(二)感受土地的憂傷
這么肥沃、豐饒美麗的土地,當時卻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飽受蹂躪,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看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話,一個詞語或一個字來概括自己此時的心情。
看到這一張張圖片,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感到內(nèi)心的沉重。作為當年事件的親歷者,作者將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文章里,所以文中籠罩著一種美麗而憂傷的氣息。請再次閱讀課文,找出作者在文章里蘊含的情感。
方法指導:摳詞縫里蘊含的情味。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弊髡邽槭裁床挥谩帮h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埋葬”只用于已經(jīng)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歡笑確實 “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xiāng)的田壟間。因為昔日飄蕩、回響在田壟間的歡笑隨著“九一八”的到來已經(jīng)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這里用“埋葬”比“飄蕩”“回響”,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
請以“我通過文中 _______句話(詞語、字),感受到作者_______的情感?!本涫礁嬖V給大家。
這是一篇風格濃郁的抒情散文,作者是靠什么方法把自己的情感抒發(fā)的淋漓盡致的?小組合作探究,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
(1)運用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fā)感情。
(2)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加強感情的沖擊力。
(3)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后面又改為第二人稱,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產(chǎn)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三)聆聽土地的誓言
作者的那份感情就像憤怒的漿液,決堤泛濫的河水,噴涌而出,不可遏制。因而面對這片自己魂牽夢繞的土地,作者發(fā)出了堅強的誓言!請速讀第二段后半部分,找出作者面對土地發(fā)出了怎樣的誓言?
“我必定為她而戰(zhàn)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xiāng),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墳前?!?/p>
從這錚錚的誓言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作者熱愛家鄉(xiāng),具有崇高的愛國情懷,具有愿意為家鄉(xiāng)和祖國的解放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主題歸納:
這篇散文以飽含深情語言,回憶了故鄉(xiāng)的景物,追憶了自己成長的足跡,顯示了與土地密不可分 的關系,既有對故土的深情贊美,也暗含有家難回的憂傷和憤怒,更有面對土地發(fā)出的眈眈誓言 ,流露出強烈的愛國情懷。
(四)抒發(fā)自己的心聲
有一首歌,生動的再現(xiàn)了九一八事變之后廣大東北人們的心聲,讓我們用心來聆聽這首歌曲,并結合自己的學習完這篇文章的感受,抒發(fā)自己的心聲,發(fā)出自己的誓言。
播放音樂《松花江上》。
(讓學生把自己的此時想要說的話寫在本子上,并且給大家宣讀學完這篇文章后自己寫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