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江
1.教育的涵義
什么是教育?古今中外的人們對此做過諸多探究。在古代中國,西漢時期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認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在近代西方,英國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認為,良好的教育與訓練,能培養(yǎng)出生龍活虎的青少年。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認為,人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力量、幫助、判斷的能力全都是教育賜予的。綜合起來看,教育應該引導人向善;應該激發(fā)人固有或潛在的素質進而成為現實的發(fā)展狀態(tài);也應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包括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
2.美育、德育的涵義及相互關系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yǎng)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钡掠?,狹義的理解就是道德教育?!暗赖陆逃钡慕K極目標和理想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德育的核心即引人向善,讓受教育者去思考、感悟、理解、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我。
美育與德育有不同的教育目標,美育重在培養(yǎng)有高尚審美修養(yǎng)的人,德育重在培養(yǎng)有高尚道德修養(yǎng)的人。美育與德育又有共同點,即他們都作用于人的心靈,都著重于人格的修養(yǎng)。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學校所有的課程,都與美育相關。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美是人道德純潔、精神豐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F代教育者也逐漸意識到,沒有美的德育必然是僵化的、機械的教育,美育可以促進人類道德的完善。
3.以美育促德育的重要意義
人的成長離不開教育,可教育應該是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以美育促德育,構建具有時代性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開拓一條適合湘西農村地區(qū)學校以美育促德育的新的育人渠道,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特色人才。
我在湘西農村學校白羊溪中學完全小學任教19年,我有這樣一種體驗,就是在信息時代城鄉(xiāng)差距越來越大的今天,父母外出務工造成親子隔離、家庭結構不完整、監(jiān)護職責的不到位問題已經發(fā)生,并對學生倫理道德的養(yǎng)成造成了影響,有的學生崇尚金錢與暴力、沉迷手機或網絡、勞動觀念觀念淡薄、自我中心、目光短淺、學習懶散、缺少遠大理想、不懂感恩……他們穿衣要“牌”,花錢要“款”,聚會要“場”,發(fā)型要“酷”,身心脆弱、素養(yǎng)不高、責任意識淡泊,道德觀念淡薄。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我認為除了社會不良現象、家庭環(huán)境的消極影響外,學校教育的偏差才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目前學校教育重智育,輕美育與德育;重道德知識灌輸,輕道德情感培養(yǎng)。因此,要想切實有效地提高湘西農村地區(qū)九年一貫制學校德育的實效性,必須改變或扭轉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
在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問題上,其實早有學者提出通過美育促進德育的觀點,認為美育與德育的融通是當前中小學德育的有效途徑。美術教育是美育的多種形式之一,也是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生美術教育是完善人格獨立成立的基礎。如何以美育促進道德教育是我們湘西地區(qū)農村教師現行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我認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藝術教育融入學校各項工作包括德育工作之中。藝術教育應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每學期至少召開2次以上藝術教育專題會議。藝術學科教研組應該做到期初有計劃、期中有檢查、期終有總結,做到月月有重點,件件抓落實。
第二,每學期有計劃的送藝術老師外出培訓、學習,請有關藝術教學專家來校輔導,從而不斷提高藝術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
第三,開設輔導課,組建書法、美術、音樂興趣小組,進行特色教育。開展常年持久的輔導和培訓,學校規(guī)定第七節(jié)課為專門輔導課,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長,使之年年有人才,年年出成果。這樣,學生在學校生活中能夠體驗快樂,藝術特長也能夠得到充分展示,也能夠為湘西民族地區(qū)特色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建議藝術老師上好專門輔導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的藝術素質與其他素質和諧發(fā)展,為打造文化湘西、特色湘西貢獻力量。
以美育促進后進生的成長。后進生大多學習成績不拔尖,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注重對后進生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促進這些后進生精神的成長,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并且讓他們有機會以特長生的身份考入高中,拓寬升學渠道。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是專業(yè)的美術教師,但在我的不斷努力下,具備了一定的美術書法素養(yǎng)。在學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輔導學生學習書畫,指導學生參加“三獨”暨“書畫”大賽,均獲得優(yōu)異成績。2010年,初64班學生粟志剛因考一中沒有把握而對升學失望,在我的勸說、幫助及影響下,他具備了一定的美術專長,順利考入瀘溪一中,最終于2013年7月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以此為鑒,美育和德育融合確實能夠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
第四,通過營造藝術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藝術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繪畫、書寫技能,提升這些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藝術表現水平及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滋潤其心靈,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將會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管理的模式,開拓一條適合湘西農村地區(qū)中學的以美育促德育的新的育人渠道。
只要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教師密切配合,以美育催開品德之花,全就能拓寬育人渠道推動藝術教育健康發(fā)展,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品德,取得以美育促德育的豐碩成果,促進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