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靜
文學是人學。教學,是科學,亦是藝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有機整體,所謂教學的藝術性,就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更好地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下面筆者就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體會:
(一)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教師要激發(fā)兒童的學習熱情,必須根據(jù)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開火車”“打電話”“猜謎語”“講故事”“編歌訣”等活動進行拼音教學。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學生對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難以區(qū)分,有時默寫聲母把整體認讀音節(jié)也默寫進去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一套打電話找朋友的游戲節(jié)目讓學生表演,使學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戲活動中,由抽象到具體,分清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
(二)課堂教學的啟發(fā)性
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如果都能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將起著重要作用。那種傳統(tǒng)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不能培養(yǎng)能力,自然也無藝術性可言。有兩位教師教《燕子飛回來了》這一課中“飛過”一詞,就體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觀?!帮w過”一詞在課文中出現(xiàn)三次,詞義卻不一樣。前一位教師在教學中直接點出了三個“飛過”,不僅告訴學生分別是什么意思,而且進行板書,這是讓學生“伸伸手,接果子”,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師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當課文第一次出現(xiàn)“飛過”時,稍微點撥了一下,“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你們閱讀時注意了沒有?找出來,結合句子思考一下,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這就是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將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其中,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啟發(fā)式教學離不開課堂提問,但學生不經思考就能回答出來,決不是啟發(fā)式教學。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最講究分寸。因此,對課堂提問必須精心設計,不僅要在備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客觀的預測,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這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藝術。
(三)作業(yè)設計的藝術性
作業(yè)的目的,在于鞏固、消化、運用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組織好學生的作業(yè),對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才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學生作業(yè)的問題上,比較普遍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數(shù)量多,學生負擔重;二是純知識的機械性的作業(yè)多,不利于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應該從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上設計好學生的作業(yè),一般說來,應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靈活性
很多字詞如果只是讓學生讀幾遍、抄幾遍,就沒有多大作用,應該根據(jù)詞語特點進行各有側重的訓練,有的重在讀準字音,有的重在比較中掌握字形詞義,有的重在理解中運用等。階段性。小學有低、中、高三個階段,一個學期也有初期、期中、期末三個階段。作業(yè)設計也應有階段性,不要總是“老面孔”,要有變化和發(fā)展。
2.綜合性
語文教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功訓練,作業(yè)設計也要相應地體現(xiàn)綜合性。單一性的訓練,不利于學生掌握語文這個工具。
3.趣味性
作業(yè)設計與課堂教學一樣,也應該講究趣味性,要讓學生愛做作業(yè),而不把做作業(yè)看成是一種枯燥無味的負擔。
4.激發(fā)性
激發(fā)性就是設計一些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欲望的作業(yè),這種作業(yè)往往有一定難度,也應該像課堂教學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一樣,因人而異,不一定要全班學生人人都做。
1.妙設導語,先聲奪人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著詩意的美的散文。教師運用情感化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感情,而語文課堂的導入更應精心構思,巧妙設計,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在上周國平的《人生寓言》時,我就以著名作家蕭伯納的名言“人生有兩大不幸:一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不到他心愛的東西”為導語,讓同學們先產生疑惑,為什么得到心愛的東西也是一件不幸的事,繼而引出白兔和月亮的故事,可謂水到渠成。
這樣運用一些詩文名句,不但能夠很快地渲染一種詩情畫意的典雅氣氛,而且能創(chuàng)設“先聲奪人”審美情境,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
另外還可以用故事導入,這招叫欲擒故縱。學生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注意力并不是最為集中的,導語作為過渡,有時可先宕開一筆,采用“曲徑通幽”的方式,用學生喜歡的一種形式開始,這樣能很快把課堂引入到和諧有序的氣氛中,使師生之間的知識傳遞融入到和諧的情感交流之中。
2.合理用法,達到最佳
“教學藝術是育人藝術”。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在于育人,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表現(xiàn)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教學手段、方法,以達到最棒的教學效果。
1.聲情并茂的朗讀是開啟學生情感閘門的鑰匙
朗讀能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激蕩心靈情感的潮流。郭沫若在《文藝論集》中描述道:“立在海邊,聽著一種轟轟烈烈的怒濤卷地吼來的時候,我們不禁心要跳耳要鳴,我們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種勇于進取的氣象?!惫?jié)奏有力的濤聲能引發(fā)人的情思,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自然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樂在共鳴中得到升華。
2.妙趣橫生的講解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石
講解課文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它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講解課文的過程,不僅是師生共同進行文學鑒賞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藝術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語言不僅應具有傳統(tǒng)教學中所要求的準確性、簡明性、邏輯性的特點,還應具有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點,要善于抓住課文中的動情處,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導語、過渡語、結束語等,以情導情,使它們與文章內容所表現(xiàn)的情感產生共鳴。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教給學生“東西”,然而藝術性作為“使學生喜歡”的手段非重視不可,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讓藝術性與科學性完美結合,讓藝術與科學相伴而行,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