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桓
情感體驗的基礎是朗讀。學生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朗讀時感情越充沛,情感體驗則越深。而學生情感體驗的程度也只有通過動情地讀,才能反饋給教師,使教師適時調(diào)整教學程序。所以朗讀又是檢驗情感體驗的標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彼裕诮虒W實際過程中應當盡量安排時間,讓學生多讀課文,通過感情朗讀,借助聯(lián)想,展現(xiàn)形象,烘托氣氛,感受到語言美,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形象、生動,從而領會到語言的結構美、色彩美、音韻美、節(jié)奏美,使學生對字、詞、句獲得整體的感知。
通過感情朗讀,還可以讓學生領略文章的意境美。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教學中,我們應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體會其中蘊含著優(yōu)美的意境。如教學《窮人》一文,文中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寫了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yǎng)她的孩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桑娜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深入人物內(nèi)心,體會其中表達的窮人那種純樸、善良、富于同情心的美好心靈。
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奮發(fā)向上的情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在反復的誦讀中,文章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會轉變?yōu)楦谢牧α浚辉诼暻椴⒚囊髡b中,豐富的內(nèi)容深厚的情感會陶冶稚嫩的心靈;在抑揚頓挫的涵詠中精湛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可以潛移默化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如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緩慢的語速,降抑的語調(diào)中包含著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在低沉與明亮、沉郁與鮮明的語調(diào)變換中,冷酷的現(xiàn)實與美好的幻想構成了強烈對照。激起學生對資本主義黑暗的痛恨,對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的珍惜。讀《桂林山水》,在柔和、恬靜的誦讀中,會領略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也欣賞到如桂林山水般優(yōu)美的語言。
“讀”是體驗學生是否理解了作者表情達意的最好方法。讓學生讀出文中所含的“愛與恨”“喜與怒”“樂與哀”,最好是讓學生分步閱讀,通過“讀”來訓練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智能,層層推進,分步到位。
我在教《難忘的一課》一文時,采用了三步讀書法:1.整體感知,試讀出文章的“形”。 2.理解課文,細讀文章的“情”。3.體味課文,品讀出文章的“味”?!拔沂侵袊耍覑壑袊边@一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三次,每次出現(xiàn)都飽含著作者對祖國濃濃的愛,且一次比一次強烈。首先,我讓學生“試讀”,學生讀時表情平靜,語調(diào)平淡,顯然沒有讀懂。接著,我進一步指導學生把這一中心句放進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抓住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臺灣人民認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參觀小禮堂的動人情景,引導學生領會臺灣人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認真態(tài)度和迫切心情,感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再讓學生朗讀,學生的表情激動,情緒高漲,聲音激昂??梢姡瑢W生在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和感染。
朗讀時速度的快慢是由課文的內(nèi)容和體裁決定的,聲音的高低是依照思想內(nèi)容的變化而調(diào)動的。如讀《豐碑》中“聽見沒有,警衛(wèi)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指導朗讀這句話要讀出將軍的悲痛和憤怒的心情,語調(diào)要高,語速要快一點。當將軍知道凍死的是軍需處長時,讀將軍的動作、神情的句子語調(diào)要低沉,語速要緩慢,讀出將軍的沉重、內(nèi)疚、崇敬之情。
朗讀時停頓處理得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語速,更明快地傳達語句和段落的意義。讀得有輕有重,才能使語義鮮明,把感情的起伏、氣氛的變化表達出來。
讀后注意進行評議,學生讀得好壞,教師要進行講評,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吸收優(yōu)點,指出缺點,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辯音能力,又可以正確評價某位學生的朗讀能力,以促進學生整體朗讀水平的提高。
朗讀的方式很多,我們應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目的,采用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朗讀不至于成為一種枯燥機械的活動。齊讀是訓練全班學生的最好方式,能調(diào)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形成熱烈氣氛;個人的試讀是對課文的理解過程,表情朗讀則是對課文理解結果的反饋;分角色朗讀有利于表達出特定人物的特征;范讀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集中體現(xiàn),能披文動情入境,以美的表情,美的語言把教師豐富的情感直接傳遞給學生,這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內(nèi)心體驗,起著極為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我在教學《月光曲》第九節(jié)時,用了四種讀法:第一遍,分合讀,教師讀“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現(xiàn)實部分),學生接讀到“……涌過來”(聯(lián)想部分);第二遍指名讀,讓學生體會貝多芬由平靜到激動的情感變化;第三遍男女分讀,女生讀“平靜”部分,男生讀“激動”部分,讓學生感受音樂特點;第四遍提問讀,教師提問“他好象面對著什么?”,“月亮從什么地方升起來?”……讓學生用朗讀作答,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大海在月光下微波粼粼”和“在風浪中波濤洶涌”兩幅畫面。這樣,讓朗讀與思考、聯(lián)想、感受、領悟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讀清了層次,讀出了情感,讀出了美感,讀出了意境。
由于通過感情朗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過潛移默化的訓練培養(yǎng),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思想素質(zhì)、文化素質(zhì)也顯著地提高,增強了審美能力,達到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