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
[摘 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一門重要的課程,是本科生必修的一門公共課。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以教師講解為主,重理論而輕實踐,加上一些學生認為“馬原”課程有一定的難度,使這門課程的教學遇到了一定的挑戰(zhàn)。蘭州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研室認真探索,在“馬原”課程中加入了實踐課環(huán)節(jié),努力打造“魅力哲學”、“通俗政治經濟學”、“走近科學社會主義”三個模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實際相結合,對他們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實踐課;魅力哲學;通俗政治經濟學;走近科學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8)05-0143-0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大學本科生必修的一門公共課。“馬原”課程重在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思想指導體系,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指導下,形成切實可行的方法論并付諸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1]
“馬原”共由三個板塊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以教師講解為主,重理論而輕實踐,使一些學生認為政治課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沒有真正從思想上加以重視。而如果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停留在背一背、記一記的層面上,就非常難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真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盵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堅持遵循教育規(guī)律、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fā)展需求,注重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普遍要求和分類指導相結合,提高工作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chuàng)新,增強工作時代感和實效性”[2]?!陡叩葘W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中也提到:思政課教學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革,優(yōu)化教學手段” [3]。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精神和教育部相關文件的指導下,蘭州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研室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目前在“馬原”課程中除了理論課教學之外,還增加了實踐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應用性、生動性和趣味性,努力打造三個模塊:“魅力哲學”、“通俗政治經濟學”與“走近科學社會主義”。教學改革的嘗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思政課“獲得感”。
一、“馬原”實踐課教學嘗試
(一)“魅力哲學”模塊
在“魅力哲學”模塊,在教師講解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以后,讓學生根據學習情況以及自身的專業(yè)和特長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朗誦、詩歌、繪畫、講故事等形式相結合進行展演,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讓學生體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用性和美感,更好地體會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魅力和內涵。目前,蘭州文理學院“馬原”“魅力哲學”模塊實踐課所進行的嘗試有以下幾個方面:
1.哲學詩
哲學詩的教學實踐是在學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之后,讓學生自己查找或寫出有哲學意蘊的詩歌并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進行分析,然后做出PPT,在上實踐課時進行朗誦,并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對詩歌做出分析。在美麗的詩歌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魅力,因為在這里,詩歌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實現了完美結合,這也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學生慢慢學會用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解釋詩歌,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再是一個個難懂的理論,而是插上了詩歌的翅膀,變得生動起來,學生理解起來也較為容易。
2. 圖說哲學
圖說哲學是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長和個人特長,讓美術專業(yè)或有繪畫特長的學生畫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原理圖,畫出之后在課堂上將相關哲學原理講出來。通過繪畫實踐,可以讓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更加清晰、明了,化哲學理論于畫面之上,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而對于畫哲學畫的學生來講,在繪畫的過程之中,通過思考哲學原理——將哲學原理轉化到畫面之上——講出哲學原理這樣的一個過程,將哲學原理融會貫通,也是對哲學原理不斷認識、不斷理解和把握的一個過程。所以,不管對畫哲學畫的學生來講還是對在課堂教學中聽哲學原理的學生來講,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都是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
3.講故事
①哲學小故事
在我們熟知的小故事中,有很多可以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智慧,因此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完相關哲學理論以后,讓學生找一找與這些哲學原理相關的故事,讓他們在實踐課上講出來。比如與“事物的永恒發(fā)展”理論相關的“刮目相看”的故事,與“真理的一元性”相關的“指鹿為馬”的故事。在講解哲學故事時,學生們把哲學理論和具體的故事聯系起來,加深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理論的認識。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我”的故事
在學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后,讓學生用相關哲學理論講一講學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之后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自己怎么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自己人生起了怎么樣的指導作用。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來講,說服力很強,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切實轉化成方法論,對班上的其他同學來說,也能起到很好的啟示作用。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用來指導學生的人生,讓學生把唯物辯證法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這是學習本課程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解決問題,不管什么時候、干什么工作,都會給我們方向,給我們思路,給我們啟迪,給我們辦法,給我們指導”[4]。
4.哲學散文
哲學散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延伸性學習。在這個部分,指導學生找出或寫出具有哲理意味的散文,并做成幻燈片進行學習和朗誦,目的在于讓學生體驗哲學之美,從而讓學生增強學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興趣。
通過哲學詩、圖說哲學、 哲學小故事、哲學散文實踐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哲學的美麗和魅力。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前,很多學生認為這一板塊不太好理解,比較難懂,但在上完哲學實踐課以后,很多學生認為這一板塊非常有意思,他們真真切切體驗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體驗到了馬克思哲學的魅力和美感。
(二)通俗政治經濟學模塊
在通俗政治經濟學板塊,會接觸到一些政治經濟學名詞和公式,學生們常常認為很難。為了讓政治經濟學更加通俗易懂,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一模塊的內容,蘭州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研室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1.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是在學生學習完通俗政治經濟學內容之后,根據學習內容自己編排小品。在編排小品的過程中,學生對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及其趨勢都會有更清楚的認識。這樣有助于他們從書本的理論中“走出來”,在表演中去理解、學習政治經濟學理論,政治經濟學理論在學生的小品表演中變得通俗易懂。
2.計算比賽
在學到剩余價值等內容時,會遇到一些公式,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這部分內容,在講解完之后,可在實踐課上找一些政治經濟學試題讓學生進行計算比賽,算得準確而且較快的學生可以在平時成績中加分。通過比賽環(huán)節(jié),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并理解政治經濟學中各個公式的熱情,原來在學生眼中極難的公式,通過一次次的比賽變得簡單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解。
3.猜名詞比賽
在這個實踐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三個學生一組:一位同學通過幻燈片或卡片展示政治經濟學名詞,一位學生描述,另外一位去猜。三位同學在課堂上隨機組合,看哪一組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的政治經濟學名詞最多,獲勝者可予以獎勵。這種形式比較活潑,學生們在愉快的氣氛中加深了對政治經濟學名詞的理解,同時增強了學生學習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興趣。
(三)走近科學社會主義模塊
在這一模塊,蘭州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主要用音樂、舞蹈、演講、話劇表演等方式進行,在學完科學社會主義知識之后,指導有專業(yè)特長或者個人特長的學生找到與社會主義發(fā)展相關的歌曲、舞蹈、演講稿和話劇劇本(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己寫演講稿或者自己編寫話劇劇本)進行排練,排練好之后在實踐課課堂上表演,這種形式使“馬原”實踐課氣氛十分活躍,讓學生對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了更好的理解,有助于他們進一步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并對社會主義的高級發(fā)展階段——共產主義階段進行展望,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使他們更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馬原”實踐課的特點
(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原”課的實用性
“馬原”實踐課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目的在于提升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魅力哲學模塊,嘗試讓學生講一講“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我”的故事,讓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去解決自身遇到的一些問題,用辯證法的思想去應對生活中的難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聯系”、“變化”、“發(fā)展”的思維方式,用矛盾分析法去看待和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理解“實踐”的重要作用,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做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這些方法不只是在學生上“馬原”課時發(fā)揮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轉變?yōu)樽陨淼闹笇枷?,讓“馬原”課程真正成為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5]的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的科學性,還在于它的實用性,“馬原”實踐課嘗試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實現了“馬原”課的實用性。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原”課的生動性
“馬原”實踐課重在化理論于實踐,讓學生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把“馬原”三大模塊內容展演出來,無論是演講、朗誦、唱歌、跳舞或者是小品、計算比賽,都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方式,給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體現了“馬原”課程的生動性、趣味性。通過“馬原”實踐課的嘗試,學生參與課程的力度增大。蘭州文理學院“馬原”實踐課結合了學生的專業(yè)特長、個人特長和興趣,使學生們對課程的理解和領悟更加深刻,學習方式也更加靈活多樣,學生們以前覺得“馬原”理論課抽象難懂,現在感覺“馬原”課程直觀具體、生動有趣。另外,在生動的實踐課中,學生們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整體能力得以提升。
三、總結
蘭州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研室對“馬原”實踐課的探索,突破了學生的傳統(tǒng)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完相關理論之后,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己或分小組進行設計,來完成實踐課教學,充分發(fā)揮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馬原”課的魅力,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以致用,更好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真正發(fā)揮了“馬原”課程的作用。“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對于我們來說,在思政課改革探索的道路上,我們只走了一小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結合時代特點、學生特點,不斷進行“馬原”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真正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精髓,真正學好、悟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真正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12-09.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3] 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Z]. 2015.
[4]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解決現實問題[Z].新民網,2014-03-04.
[5]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Z].新華網,2015.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