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摘 要: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因此富有童心、童趣的美術課堂教學是最受小學生喜歡的,而成功的課堂教學是給學生帶來愉悅的感受,應該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畫。因此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師更應該從學生的發(fā)展角度出發(fā),想方設法運用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用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展開教學,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創(chuàng)設適合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的學習環(huán)境。
關鍵詞:激趣導入;趣味講授;賞識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1-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95
小學美術學科是學習基礎美術知識、落實美育教育的主陣地。美術學科本身也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一門學科,學生喜歡參與。小學美術在學生快樂參與的過程中更容易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進而更好地發(fā)揮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地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用活躍的課堂氛圍去感染學生,全面育人。那么,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落實快樂教學呢?
一、趣味講授,使學生快樂學習
我們常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的魅力感染是激勵學生參與學科教學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師魅力最集中的表現(xiàn)就是“講”的藝術。如果課堂教學語言使用專業(yè)術語,如塊面、構(gòu)圖、色彩等術語,就會使學生難以聽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講授的語言應該兒童化一些、趣味性強一些,采用一些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
(一)游戲體驗法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會更主動,接受知識會更快。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好玩愛動的特點,讓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畫,教學效率很高。例如,在教學《我們愛運動》一課時,我和學生一起做跳繩、踢毽子、老鷹捉小雞等游戲活動。學生非常高興,沉浸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到生動的人物動態(tài),觀察四肢的變化,感受運動,遇到不會畫的運動姿勢時,他們互相幫助,展示動作給需要幫助的同學,激發(fā)了他們表現(xiàn)形象的靈感。學生從開始運動到選材,從構(gòu)思到無拘無束地完成作業(yè),整個過程他們活潑自由,與游戲融為一體,也拉近了與教師的距離,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美術課的情感,教育還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二)生活引導法
在兒童的眼里,生活中有著他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素材。教師要深刻理解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社會、家庭,乃至學生自身的各種資源加以整合,學會從學生的認知和身邊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收集富有趣味性的素材,使之成為鮮活、生動的教學內(nèi)容,并用自己生動的、生活化的言語和方式表達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色彩的魔術師》一課時,我在課前留了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在下雨時從近處向遠處觀察人們穿著的各種顏色的雨披,上課進行引導:你最先看到什么顏色的雨披?仔細觀察的小學生都會說黃色的雨披。緊接著我又問“上下學時,為什么會帶黃色的安全帽?”學生回答“因為黃色最亮,汽車司機在很遠處就能看到黃色?!崩^續(xù)引導學生“為什么把黃色定位為安全色?”學生很容易理解黃色最亮,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我繼續(xù)啟發(fā)學生“夏天特別熱,同學們最喜歡去哪里玩?”他們都會回答喜歡去海邊。我說“是不是看到藍藍的大海,海風一吹,就涼爽?那么從色彩學分析,我們看到了大面積的藍色就感覺涼快,小朋友知道嗎,那是因為藍色是最冷的顏色?!边@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知識,也深化了對于美術學科的認識。
二、鼓勵學生親身體驗,“玩”出創(chuàng)意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毙W生更是如此。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沒有什么比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親口嘗一嘗,更能真切地獲得感受了。例如,在教學《螞蟻的巢穴》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對螞蟻的巢穴展開探究。他們蹲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螞蟻筑巢、覓食、打架,有的學生給螞蟻一些食物,有的學生干脆就挖開土壤看看螞蟻的家。在實地考察后,他們又以泥土為制作材料,制作螞蟻的巢穴。的確,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多是在課堂完成的,他們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因此,在美術課上教師要盡量挖掘?qū)W生的生活題材和內(nèi)容,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使教學成為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此過程中也是師生共同探討、共享愉悅的過程。
三、欣賞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通常,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很投入認真,而學生卻不在其中,沒有調(diào)動學生的欣賞興趣,達不到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yǎng)成。欣賞課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所以教師要運用多種形式和方法,采取一些策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學習興趣,如《繁忙大街》所描述的景象,僅靠語言表達很難理解。教師可以利用直觀的視頻來呈現(xiàn)大街的景象,街上各式各樣的汽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了;向?qū)W生展示自己利用舊畫報剪成街道、大橋以及各式各樣汽車的樣子,這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這一課進行了課外拓展。作為美術教師,我們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yè)上網(wǎng)搜集與課題相關的圖片,有助于學生對所學課程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風景寫生》這部分內(nèi)容之前,美術教師要展示欣賞范畫,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和認識,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透視關系,如何取景,如何繪畫等。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也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果,為新知的教學及學生作業(yè)做好鋪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認識宣紙、筆墨。其中墨分五色,教師要逐一在黑板上示范然后引導學生練習。在教學生學習畫風景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畫遠處的天空,再畫近處景物,由遠及近一步一步深入刻畫,使學生在欣賞教師做范畫的同時對風景畫有基本了解。
總之,小學美術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愿學和樂學。
參考文獻:
[1] 吳章新.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1).
[2] 何旭鑫.小學美術個性化教育理論研究與模式構(gòu)建[D].首都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