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家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東坡一生多才多藝,其在文、詩、詞等方面皆有極高的造詣。蘇東坡這一生輝煌燦爛又坎坷曲折,他多次從廟堂之高跌落市井田野。面對貶謫,他努力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尋覓人間美味,用那份溫暖排解心中苦悶。
蘇東坡因受累“烏臺詩案”于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貶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朋友徐君猷把黃州城東一塊荒廢軍地給他,獲得這塊地后,蘇軾笑稱這是東坡,自己就是東坡居士了。他自耕自樂,開始研制那些便宜、好吃、接地氣的美食。東坡菜66種,有35種在黃州研制,其中最享譽天下的便是東坡肉了。
當時黃州有句俗語:“稻草系豬豬不跑”,那時富人不吃豬肉,而窮人也不會吃,所以豬都養(yǎng)得肥肥的,跑不動。生活窘迫的蘇東坡愛死這個豬肉了,他摸索出一套獨特的烹飪方法。他在《豬肉頌》里寫道:“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甭?、少水,便是他燒制豬肉的訣竅。
此后,蘇東坡不斷豐富完善做法,把豬肉切成大塊,加蔥、姜、酒,慢火細燜,煨制成色澤紅亮,味醇汁濃,入口香糯、肥而不膩的紅燒肉。民間便把這種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成為傳統(tǒng)的名菜,與蘇軾的詩詞一同流傳至今。
文人的生命里不可能沒有酒的相伴,食亦要飲,蘇東坡這位曠世奇才對酒寵愛有加,“不可一日無此君”。他說“我有一瓢酒,獨飲良不仁”,所以他更“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余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于客”,他要的是飲酒的氛圍和情趣。他在詩中多記飲酒之樂,“釀為真一和而壯,三杯儼如侍君王”“不學劉伶獨自飲,一壺往助齊眉餉”。盡管生活不盡如意,酒之于蘇東坡卻不是借酒消愁的工具,而變成了他恬適、曠達、樂觀性格的催化劑。
蘇軾不僅好品酒,更好親釀,“持我萬家春,一酬五柳陶”的“東坡萬家春”,“一杯羅浮春,遠餉采薇客”的“東坡羅浮春”,還有“米、麥、水,三一而已”的“東坡真一酒”全是他自釀而成。
美酒點燃了蘇軾橫溢的文學才華。他既有閑云野鶴,得“幾進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的曠達情懷;又能跨馬長嘯,有著“酒酣胸膽尚開張”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干云豪氣;更有細膩之心、豪放之情,譜一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篇。
1085年,宋神宗駕崩,宋哲宗繼位,太后臨朝聽政,盡廢王安石新法,史稱“元更化”。任用司馬光為宰相,也使得蘇軾從戴罪之身的從八品到正三品,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
經(jīng)歷過人生起伏的蘇軾,卻依舊無法放棄自己“不追隨、不盲從、堅持實事求是”的為政原則。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鎮(zhèn)壓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和盡廢新法后,認為司馬光與所謂的“王黨”不過是一丘之貉。蘇軾再次向皇上提出諫議,抨擊舊黨執(zhí)政后的各種腐敗現(xiàn)象,至此,他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容于舊黨。
為了不重蹈“烏臺詩案”的覆轍,蘇軾索性懷著“一肚皮的不合時宜”遠走杭州,出任杭州太守。1091年,早已看透盛衰成敗的蘇東坡,卻又被召回汴京,太后希望他能成為與新黨制衡的力量。1093年,太后駕崩,宋哲宗親政。新黨再度執(zhí)政,開始了瘋狂的政治反撲,蘇東坡便又開始了他悲苦的貶謫生涯。
這次被貶之地是廣東惠州,這是在當時與黃州相比更加偏遠荒涼的地方。來到惠州,作為被人監(jiān)管的犯官,生活依舊凄苦。但蘇東坡創(chuàng)作詩文與美食的欲望依舊未減。
當?shù)厥a(chǎn)荔枝,蘇軾對荔枝的美味贊不絕口,邊吃邊詠下那句千古名句: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p>
光吃水果沒有肉是不行的。當時惠州商品匱乏,市場上每天只宰殺一頭羊,蘇軾作為犯官,自然不能與達官貴人爭搶羊肉。于是蘇軾私下囑咐殺羊的人,給他留下當時沒人要的羊脊骨。取回家后,蘇軾先將羊脊骨徹底煮透,再用酒澆在骨頭上,點鹽少許,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
蘇軾吃這些在羊脊骨間的碎肉,吸骨頭間的骨髓時,竟吃出了海鮮蝦蟹的味道。蘇東坡給弟弟寫信,介紹這種吃法,還調(diào)侃了一把,說:“這種吃法是不錯,只是這種與狗搶食的吃法,讓圍繞在身邊的幾只狗都很不開心?!?/p>
后來這羊脊骨被后人起了一個霸氣的名字,叫“羊蝎子”。人們喜歡用它做火鍋清湯,味道鮮美,易于吸收,且有滋陰補腎,養(yǎng)顏壯陽的功效。
蘇東坡在惠州的時光并不長,來惠州2年后,一紙詔書,把他貶到了更為荒遠的海南儋州。當時有這樣一種說法,比滿門抄斬輕一級的懲罰便是發(fā)配海南。
外界的一切不順都沒有壓抑蘇軾的吃貨天性,他入鄉(xiāng)隨俗,學當?shù)厝擞惺裁闯允裁?,什么蝙蝠、老鼠、蛤蟆,全都品嘗過,還寫了一首詩記錄:“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p>
當然,蘇軾最喜歡的還是當?shù)赜忻奶禺a(chǎn)——生蠔。蠔肉味鮮美,東坡食后,詼諧地寫信給他兒子:
“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蘇叔黨,東坡第三子)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币馑际牵簝鹤樱f不要告訴那些朝中的士大夫們,怕他們跑來,跟我搶美味。
謫居海南3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東坡得以南渡北歸,卻在常州一病不起。1101年8月24日,蘇東坡在常州逝世。在蘇東坡去世前3個月,他曾寫過這樣一首類似一生總結(jié)的詩——《自題金山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p>
短短二十四個字,寫盡一生的坎坷波折?;厥滓簧K東坡最想夸耀的并非高居廟堂的時光,而是遭受貶謫的歲月。面對貶謫,豁達爽朗的他并未因仕途失意而忘掉自己從政的“初心”。他總是竭盡所能,放下包袱,為轄區(qū)百姓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實事、好事。
在杭州,他賑濟災民,疏通西湖,再造堰閘,修復六井。在黃州,他寫信給當?shù)靥?,懇請出面制止溺嬰惡習。在惠州,他多方“化緣?,修筑了東新橋、西新橋等基礎設施,極大地便捷了交通,緩解了當?shù)厮?。在儋州,他極力勸說黎族百姓以農(nóng)業(yè)為本,指導大家如何耕作。為了百姓,他可謂用心良苦。
東坡居士美食里的味道,以及其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 , 仁愛、勤政的作風,豁達、樂觀的精神意志,匯聚成獨屬于中國的民族味道,融進每個人的靈魂里——于平凡中不失樂趣,于困厄中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