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計算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當然也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計算是小學生接觸數學的第一步,有助于培養(yǎng)對數字的敏感性。計算的學習可以抽象,可以形象,而且必然是由形象到抽象的學習過程,即從數手指到心算,這就是計算能力的進步,同時也是計算思維的成長。因此,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從簡單計算開始,延伸到生活實例等。本文筆者以自己的教學經驗為基礎,提出幾點培養(yǎng)方法,希望能得到批評指正。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培養(yǎng);思維品質;模式
要想確切地指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方法,首先要明確具體的思維品質種類,以及和數學計算之間的內在聯系。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主要總結以下幾點: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培養(yǎng)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等等。具體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要根據知識點的不同,以及學生的思維特點等來進行個性化的課堂組織,而從教學規(guī)律上來講,也能歸納為比較重要的幾點。并且在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計算速度,這無論對于數學學習的效率,還是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或是數學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關鍵的。
一、尋找問題特點,相似“相聚”,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和細心
從數學問題解決的角度來講,耐心和細心的思維品質非常重要,甚至是觀察和舉一反三能力的基礎。培養(yǎng)耐心和細心,將特點相似的問題總結在一起,讓學生一邊解決,一邊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只有發(fā)現問題的不同點,才能據此來正確解決。從計算學習的角度來說,可以將百以內的加減法做成一個階梯狀的問題解決邏輯,解決第一個問題,才能攻克第二個。并且如果第四個問題回答錯誤,那就需要從第一個問題再重新開始計算。這樣學生如同做游戲一般,而且每一步必須要謹慎小心。若是將這種計算方式組織成游戲的形式,讓小組成員來完成接力,更利于學生耐住性子,去認真解決每一個問題。如連續(xù)的計算題,第一堆答題卡為3+4=?等兩個數字相加;第二堆答題卡為4+3+2=?三個數字相加;第四堆為4+5+2+6=?等等,數字一直增加,看哪位學生能夠做快完成所有題目,做錯必須再重新抽答題卡。這樣學生會更加認真地完成每道題目,想要順利通關。耐心和細心完全是可以通過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也許有的學生數學學習天分比較高,思維比較活躍,但是在耐心和細心方面可能不如一些思維較慢的學生。所以這作為基礎薄弱學生的優(yōu)勢,可以得到教師的肯定。并且在計算學習中,逐漸展現出優(yōu)勢,然后用此優(yōu)勢來彌補弱勢,最終也能拔高數學成績。
同時,尋找問題的共同點,設計相同或相似題目多遍訓練的方式,也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可以是教師主動將一些相似的計算題目集中在一起,讓學生多遍練習,從教師幫助一起計算,到后來的自己獨立計算;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學習的計算題目來重新設計,并給出答案。在這一題目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就有對之前題目的一種總結,再反思,最后是以成果的形式呈現。尋找問題特點,發(fā)現計算題目解決的本質,將原本需要刻意記憶的知識變成一種自然,很順暢地運用到日常計算問題的解決中。
二、分析問題本質,培養(yǎng)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建立數學模型,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步驟。因為許多計算題并不是以“加減乘除”的形式直接表示的,而是“藏匿”在許多文字之中,需要做題者將這些文字也數字化,最終用數字表示含義,并用數字解決。如:小明拿了35元錢去超市買東西,必須買的有10元的醬油、12元的面條、以及8元的蘋果,請問小明還能留下多少零花錢。將數字提煉出來,并明確幾個數字之間的關系:35-10-12-8=?提煉出這樣的計算式之后,題目就幾乎能夠做正確了。再增加難度,如兩瓶醬油,每瓶5元,這樣的混合計算,更能鍛煉學生的建模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例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從例題開始,帶領學生進行深度的剖析,將數字的含義用計算來表示,最后發(fā)現問題。因為例題是教學的精髓,聚集了編者的智慧,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一帶而過,必須要給他們這個思維訓練的好機會。另外,培養(yǎng)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切忌固化他們的思維方式。因為教學中會發(fā)現,一些學生容易犯“代入”的錯誤,遇到問題時,第一感覺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回想自己是不是遇到過。這樣思維就受到了局限,也限制了思維速度的提升。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每次分析問題,都要邀請不同的學生進行,讓他們說明“前因后果”,真正對思維進行鍛煉。
三、大家來找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觀察力雖然和細心有一定的相通之處,但是不能完全互相代替。這里的觀察力尤指觀察生活的能力,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思維品質。因為數學不是書中的科學,而是一門應用學科,特別是計算,在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利用數學計算這一學習機會,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應用的認識,也能夠認真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科學。例如舉兩個相似的生活實例,然后讓學生用數學的思維來分析其中的不同點。“小明有兩個朋友,小紅比小明的兩倍還要多兩個,小李的蘋果個數是小明的加兩個的兩倍,請問小紅和小李的蘋果一樣多嗎?”類似于這樣的問題,正是因為比較拗口,才更容易比較出區(qū)別。學生可能最初會認為是一樣的,但是列出計算式之后,就會發(fā)現不同,這就是觀察力,要培養(yǎng)對數字的敏感度。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是基礎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期。通過對學生思維的重新梳理,和不斷糾正與完善,定能訓練地更高效和高成功率。
參考文獻
[1]范炳榮.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5).
[2]吳徐娥.學生思維品質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培養(yǎng)[J].教育科學:引文版.
[3]涂傳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應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J].亞太教育,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