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蘇笑朋
摘 要:本課題以內蒙古科技大學男子籃球隊為研究對象,通過核心力量訓練對球員身體素質施加影響,提出“大強度、多調整”的核心力量訓練原則,為球隊備戰(zhàn)自治區(qū)大學生CUBA籃球預選賽奠定良好的身體基礎,同時為我國高校男子籃球隊訓練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隨著運動訓練研究的不斷深入,核心力量訓練的新理念、新方法被應用到籃球運動訓練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核心力量 男子籃球隊 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84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024-02
籃球運動屬于同場競技類比賽項目,這要求運動員不僅擁有出眾的專項技術,而且要具備優(yōu)秀的身體素質。隨著比賽對抗程度的日益增加,以力量為基礎的身體素質在比賽中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提高運動員的力量是籃球界關注的焦點,也是運動訓練學中所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長期以來,人們將競技體育的力量訓練重點放在四肢上,忽視了軀干部位肌肉的力量訓練。雖然人體軀干部位的肌肉并不直接完成人體的運動,但是這部分肌肉收縮產生力量可以為人體建立起一個支點,從而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縮力量。隨著運動訓練研究的不斷深入,核心力量訓練的新理念、新方法被應用到籃球運動訓練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學術界,通常我們所說的核心(core)是指軀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圍的肌群。加強人體核心區(qū)域力量是力量訓練的重點,這對傳導力量、穩(wěn)定重心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內蒙古科技大學男子籃球隊中20位運動員,平均年齡20.5歲。研究方法采用:(1)文獻資料法。筆者以“核心力量”為關鍵詞,通過查閱中國知網共檢索相關文獻472篇(截止到2017年12月),通過整理、歸類、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參考。(2)實驗法。①實驗時間。2017年7月10日~8月10日。②實驗內容。核心力量訓練安排4周時間,共分4個階段,具體時間安排如下:第一階段(7月10~17日)共安排5次核心力量訓練,以基礎動作和呼吸模式為主,采取初級徒手力量訓練。練習目的以調動運動員深層肌肉的募集能力,提高肌肉力量輸出為主。第二階段(7月18~25日),共安排5次核心力量訓練,主要以肌肉耐力訓練為主,訓練強度逐漸增大,加入波速球、阻力帶、健身球、壺鈴、等器械,將核心區(qū)域多肌肉群搭配訓練。第三階段(7月26日~8月2日),共安排8次核心力量訓練,采用身體同一部分核心區(qū)域多角度訓練原則,這個階段對運動員意志品質要求較高,教練員要注意兩組之間的間歇時間,多鼓勵運動員保質完成練習。第四階段(8月3~10日),共安排4次核心力量訓練,針對不同隊員的核心力量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專項訓練,訓練完成后要有足夠的抻拉放松時間,避免長期運動疲勞引起傷病。(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實驗后對球員身體素質數(shù)據在SPSS 18.0應用軟件上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測試部分標準參考2016年6月CBA體能測試評分標準,數(shù)據內容包括肌肉力量、速度耐力、耐力素質。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訓練前后球員力量測試結果
籃球運動屬于同場對抗性類項目,籃下爭奪球權是比賽的焦點,這需要運動員必須有良好的彈跳力量、腰腹力量、上肢力量,這是一名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所必備的條件,也對教練員的訓練計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基礎力量訓練水平為球員在比賽中的對抗提供重要條件,增強球員對抗的能力,注重肌肉力量的發(fā)展水平狀況,才能和競技水平相當?shù)膶κ衷诟偁幹刑幱趦?yōu)勢。同時,球員肌肉力量的增加在外界力量沖擊下保持身體穩(wěn)定和平衡,能夠將運動損傷的幾率降到最低,并且肌肉力量的增加能減輕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負擔,對關節(jié)保護也起到促進作用。
通過31天核心力量訓練,男籃隊員們在力量方面發(fā)生了積極地變化。在握力方面,從宏觀上觀察,全隊平均成績由訓練前的55.17kg提高到58.47kg,訓練前背力全隊平均成績是163.45kg提高了167.43kg;全地原地摸高平均成績訓練后是325.08cm提高到6.4cm。從微觀上分析,訓練前后對全隊3項力量成績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握力成績方面訓練前、后數(shù)據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背力和原地摸高訓練前、后數(shù)據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結果表明:(1)短時間核心力量訓練后對男籃握力力量提高不明顯,歸期原因是核心力量訓練主要提高運動員的核心部位如腹橫肌、腹斜肌等肌群,對于末端肌肉力量提高不顯著。(2)背力和原地摸高訓練提高效果顯著,加強核心力量對于背部和四肢力量提高其穩(wěn)定和促進作用。
2.2 訓練前后球員有氧耐力測試結果
耐力訓練始終貫穿一支高水平籃球隊整個準備期,耐力訓練質量對運動員在球場上的發(fā)揮起決定性作用,無論是防守質量和投籃命中率,耐力素質是保證球隊技戰(zhàn)術的前提。有氧耐力訓練屬于基礎耐力訓練,其主要目的是為后面的專項耐力訓練打好基礎。在本次試驗中,采用1500m作為測試運動員心肺耐力的測試指標。
2.3 訓練前后球員速度耐力測試結果
根據籃球規(guī)則24s和8s的規(guī)定,籃球比賽節(jié)奏越來越快,要求運動員攻防轉移次數(shù)越來越多。根據統(tǒng)計,一場高水平的籃球比賽雙方的頻繁轉移次數(shù)達到100多次,誰掌握速度就能把握戰(zhàn)機和競賽的主動權,這就需要人體在相對較長時間內保持較高輸出功率的能力。人體的速度耐力受很多因素影響,如下肢肌群的爆發(fā)力、協(xié)調性、靈活性,跑步動作、身體控制能力和心理素質等因素。速度耐力測試標準參考CBA專項體測標準,并進行一定修改。在籃球場地兩邊線之間共15m的距離折返跑17次,組間間隔2min,共跑4組。具體規(guī)則如下:當教練員發(fā)出哨音信號后,球員開始起跑,完成17次折返跑后,以測試隊員軀干過線后停表成績?yōu)闇省?/p>
3 結語
首先,核心力量訓練能有效提高高校男籃身體素質,尤其在背力和原地摸高、速度耐力方面效果顯著,對提高男籃握力、心肺耐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建議在球隊基礎期訓練時,對每名球員的身體素質有詳細的測量,針對不同位置的球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排訓練,保證訓練的效果。其次,核心力量訓練對傳統(tǒng)力量訓練起促進作用,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不能夸大核心力量訓練作用。每一階段核心力量訓練都應明確主題,根據主題選擇練習手段如自身身體練習( 力量練習器、瑞士球、平衡板、平衡球、懸吊繩)或借助器械練習(腿臂交叉兩頭起、仰橋、臥挺髖、單臂俯臥撐控腹等),教練員要注意訓練內容的時間和順序。針對不同階段的訓練主題,教練員要運動員的訓練情況進行測量和評價,注意和專項素質的結合。同時核心力量在保證訓練量和強度的情況下,注意運動員的恢復和調整,避免運動員因疲勞引起的傷病。
參考文獻
[1] 陳華偉,扆錚,文世林.核心力量訓練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30(3):5-10.
[2] 李丹陽,李金榮,胡鑫.批判性視角下的核心區(qū)訓練價值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1):42-45.
[3] 張蕊.核心力量訓練的理性闡釋——科學化訓練新視角[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4):120-123.
[4] 林華,王潤生,叢培信.核心力量訓練原理初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