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騰
【摘 要】王全安導演的《圖雅的婚事》和賽吉·德沃次夫?qū)а莸摹秷D班嫁給我》,以不同的視角表達了對當下婚姻選擇的反思。以主人公復(fù)雜的情感矛盾揭示出婚姻的選擇之困。透過《圖雅的婚事》《圖班嫁給我》兩部影片中對于婚姻選擇的困境分析,揭示除人自身以外,自然、生存雙重困境帶給人的不同婚姻選擇。
【關(guān)鍵詞】自然;生存;《圖雅的婚事》《圖班嫁給我》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9-0103-02
一、自然之困
在《圖雅的婚事》與《圖班嫁給我》中,導演都不同程度地描繪了游牧生活的艱辛:漫天的黃沙遮天蔽日,沙塵暴隨時侵襲;日常飲用水只能依靠駱駝或者卡車運輸?shù)取_@些內(nèi)容也從正面表現(xiàn)出自然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即在自然面前,人終是渺小的。而在自然面前,婚姻又有什么不同。
(一)惡劣自然環(huán)境之下的嫁夫
在影片《圖雅的婚事》中,圖雅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與失去勞動力的丈夫時,她就不再是一個女人,而是一名戰(zhàn)士。她要為了全家與自然作斗爭??墒?,當圖雅因為腰傷再也不能干重活時,找一個能養(yǎng)活她一家的人也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嫁夫養(yǎng)夫”在一些地區(qū)并不少見。這種用自己的身體換生活的方式也是人在極端困境下的無奈選擇。影片中,圖雅放牧累到和衣而睡,每天往返30里地取水,反映出在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下像圖雅一樣的牧民日常生活現(xiàn)狀。極端自然環(huán)境之下又沒有了勞動力,這種生活難以想象,同時也為后來圖雅“嫁夫養(yǎng)夫”提供了外在推力。
《圖雅的婚事》最初目的是用一個真實的事件記錄一種即將消失的情境。因此,影片將故事背景放置在一片即將被遺棄的荒蕪草原上,同時“儒家的自我實現(xiàn)理想主要以男性價值為目標的。中國文化在封建時代是明顯的男性文化。婦女依附于男子,服從于家庭,成為女性人文價值和人格理想的最高表現(xiàn)?!盵1]雖然這種觀點已經(jīng)被社會所拋棄和批判,但是作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它仍然存在著。圖雅就處在這種矛盾之中。[2]片中,這種矛盾又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相結(jié)合,在這兩種矛盾的作用下,圖雅“嫁夫養(yǎng)夫”的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惡劣自然條件之下的娶妻
想要在草原上獨立生活,就必須要有賢內(nèi)助,方圓十里內(nèi)就有圖班符合阿沙的要求。與其說是阿沙選擇老婆,倒不如說是他在選一個可以和自己一起對抗草原惡劣生活的“同志”。由于沙漠化的影響,草原也不再似當年。沙塵暴、缺水、生活必需品的缺乏等,阻礙著阿沙夢想的實現(xiàn)。沒有老婆,自己的理想生活就不可能實現(xiàn)。這時候,婚姻猶如一根救命稻草,出現(xiàn)在阿沙的眼前。只要班圖嫁給他,他實現(xiàn)理想就有了后勤保障。生活在草原上,必須要有自己的蒙古包,妻子就是建成蒙古包的根基。有了家庭,阿沙就是一個可以生活在草原上的家庭個體。兩個人的力量始終要大過一個人,娶了圖班,阿沙的夢想也就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
在影片《圖班嫁給我》中,沒有露面的TULPAN(圖班),其名字的中文意思是“郁金香”。在這片貧瘠的草原上,郁金香是不可能存活的。圖班更像是一場美夢,阿沙渴望但抓不到,因為圖班與這片草原格格不入。這也為影片最后圖班的逃離埋下了伏筆。
因此,這里我們講自然對于草原人民婚姻選擇的作用力。在自然環(huán)境的壓力下,愛情似乎遠離離他們,如何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斗爭,如何生活下去,是他們更加關(guān)心的問題。在生存困境面前,個人情感需求也被現(xiàn)實需要所代替。
二、生存之困
拋開愛情因素,如何在一場婚姻中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是當代人最為關(guān)心的。對于婚姻有這樣的解釋:婚姻,泛指男女之間的結(jié)合、一方到另一方家落戶成親,形成人際間親屬關(guān)系的社會結(jié)合或法律約束。由于觀念和文化的不同,結(jié)婚,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xiàn)形式被承認,這種結(jié)合通常以婚禮的方式對外宣告正式成立。結(jié)婚的具體原因有很多,比如法律、社會、情感、經(jīng)濟、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chǔ)和根據(jù),是家庭成立的標志?;橐鲭p方家長互稱“親家”或“姻親”。[3]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結(jié)合方式構(gòu)成了當代社會的婚姻。既然是人與人之間的結(jié)合,那么如何選擇又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對于圖雅來說,她的婚姻是為了活著
當圖雅躺在醫(yī)院的床上,巴特爾的姐姐勸說其離婚時,怎樣選擇一個能接受巴特爾和他們的孩子的男人,成了圖雅首先要考慮的。沒有壯勞力的草原生活是難以想象的。巴特爾的姐姐無力承擔照顧弟弟的重任。圖雅與巴特爾在萬般無奈下選擇了離婚。離婚是為了圖雅可以找到一個能照顧整個家庭的男人。
在影片《圖雅的婚事》中,在婚姻的選擇上,圖雅沒有更多為自己考慮,而是重點考慮人——選一個能接受自己一大家的人,能滿足所有人需要的人。影片中有三次提親的描寫。三次前來提親的人在觀眾看來條件都是優(yōu)越的,但是最后都是因為對方無法接受巴特爾而不了了之。在整個故事發(fā)展中,一直是圖雅身邊各種各樣的人在推著她往前走,直到故事的結(jié)束。
時長兩個多小時的影片,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苦衷,有著自己的難處。對于巴特爾來講,與圖雅離婚是無奈的選擇。為了生活,巴特爾選擇打井,也正是因為這口井,巴特爾從圖雅的丈夫變成了前夫。這口沒有打成的井也就成了圖雅嫁夫養(yǎng)夫的見證。
影片中,除了一直活在臺詞中的泰格的妻子外,巴特爾的姐姐也是十分重要的角色。泰格的妻子為了遠離草原枯燥而又貧窮的生活,一次又一次選擇“跑”。這種行為我們不予評價。與此同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巴特爾的姐姐。她年輕時沒了丈夫,一個人含辛茹苦拉扯6個孩子長大。生活很艱難,更何況是對于一個生活在草原上的女人呢。在生活的壓力下,她還能為了圖雅的將來勸說其離婚,并提出讓巴特爾跟隨她生活。巴特爾的姐姐身上有著少數(shù)民族女性與生俱來的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責任的擔當。這種責任感或許是因為草原生活所形成的吧。
對于影片的主角圖雅,她嫁夫養(yǎng)夫的決定是自愿的嗎?不知道。她內(nèi)心也向往著普通人的家庭生活,但是生活不可能盡如人愿。所以,她選擇了再嫁,拖家?guī)Э谠偌蕖а葸x擇這一特定空間、特定事件下的女性對于婚姻的選擇,也是帶給觀眾反思:當你面對困境時,婚姻如何選擇?生活本不易,婚姻又如何。
(二)對于阿沙來說,婚姻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曾經(jīng)的海軍退伍回到草原,沒有人知道阿沙內(nèi)心的落差。一望無際的海此時變成了成群的羊群。阿沙說過,海軍都會把夢想畫在領(lǐng)子上,他的夢想是有自己的蒙古包,自己的羊群。不過首先他要有一位妻子。生活在姐姐家中不是長久之計,況且,還有一個處處和他作對的姐夫。
《圖班嫁給我》這部影片中有兩對夫妻,不約而同的,這兩對夫妻都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恩愛夫妻,他們會爭吵,會鬧矛盾,會因為一點小事歇斯底里。世上沒有那么多令人潸然淚下的愛情故事,生活中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長谷川曾說過“男人因結(jié)婚而知女人之賢淑;女人因結(jié)婚而知男人之愚蠢?!钡拇_如此,阿沙姐姐的婚姻中更多的是柴米油鹽,是生活;圖班父母的婚姻中除去柴米油鹽、除去生活,更多的就是互相嫌棄又不得不在一起。前者隨著時間的流逝免不了會變成后者。阿沙沒有想那么長遠,他現(xiàn)在只想娶圖班。圖班不這樣想,她想要更好的生活,她想去都市,想遠離草原。人總是向往更好的生活,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也不例外。
圖班用一個近乎荒唐的理由——阿沙耳朵太大,拒絕了阿沙的求愛,這個理由在所有人看來是荒唐的,但是對于阿沙來說,他認為圖班說的沒有錯。阿沙渴望圖班嫁給他,但是他忽略了作為時間主人公的圖班,她不愿意像父輩一樣生活在此。不斷重復(fù)著一件事會讓人感到厭煩,更何況是幾代人重復(fù)著同樣的事情。
圖班是新一代的草原人,渴望遠走他鄉(xiāng)。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社會的變化。世界在變化,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會發(fā)生變化。所有的事物都會發(fā)生變化。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所有的事物又都在延續(xù)先輩的足跡,發(fā)展的本質(zhì)就是新事物的產(chǎn)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但是,我們站在阿沙的角度來思考,生活在草原,娶妻生子也并沒有什么錯。在姐姐的家庭中,阿沙是個外人,就算姐姐一再挽留勸說,阿沙始終不歸屬于這個家庭。在草原上,他也是個外人。沒有家庭作為支撐,他無法生活下去。就像阿沙救的羊羔一樣,沒有家庭他也會走向死亡。當他把夢想展示給他希望的另一半時,圖班的沉默也代表了這段婚事的結(jié)束。夢想是阿沙一個人的夢想,他渴望的不是圖班渴望的,也不是圖班父母渴望的?;橐龅倪x擇在一方面是趨利避害的,阿沙知道,所有人都知道。
最后,無論是圖雅還是阿沙,他們的婚姻都是在自然和生存的雙重困境之下選擇的。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艱苦的生存條件都在促使著主人公對婚姻態(tài)度的改變。困境之下人自身的情感需求渺小不堪,如何活、如何更好地生活,是他們在婚姻選擇時所要面對的。雙重困境之下的婚姻選擇既包含著無奈又隱含著必然。
參考文獻:
[1]中國電影片的倫理傳承[J].當代電影,2006.
[2]劉進華.《圖雅的婚事》解不開的“家庭倫理”結(jié)[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報,2007(7).
[3]魏春艷等.婚姻港灣[M].北京: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