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強
摘要:小學數學與學生的日常實際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可以說數學源于生活,是對生活中問題的歸納和提煉,所以教學生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價值。新課程改革要求廣大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新運用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就要注重教學生活化,以生活中的事例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最終增強教學效果。本文主要論述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要求廣大教師要注重教學模式的革新,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不斷探索發(fā)現新的知識與內容,重視學生發(fā)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通過開展教學生活化,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
一、生活化教學的概述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把比較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的理解,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新課改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1]。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現在的數學教材在編排上越來越接近學生的生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并進一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構建一個鮮活的課堂,這樣就能給我們的數學教學注入活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開發(fā)身邊豐富的生活資源,并充分地利用這些資源,為實際教學服務,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1.預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學習中預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數學來源生活,同樣學習數學也可以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教材。因此生活化的數學預習對于學習數學知識是非常必要的[2]。例如學習“長度的度量”這一內容時,老師可以布置給同學們一個預習任務,充分地將生活化預習方法推廣到學生預習中。在課前老師可以給同學們布置一個任務,要求用自己的方法度量生活中物體的長度,可以是讓學生度量家里桌子的長度、高度等。首先要求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度量,有的學生可能會說有好幾把尺子加起來那么長那么高,再讓學生看課本內容,看看這些有關于厘米、分米、米等的度量衡。
2.課程導入生活化
一個好的導入能有效增強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絕大多數都能夠在生活中找到相應的事物原形[3]。例如在教學“多邊體周長”這一內容時,就可以設置一個較好的生活切入點引出課題。在課上老師可以選取幾個同學進行比賽,首先比賽的場地就選擇在教室里,把學生的課桌擺成不同的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及其他多邊形。然后選出幾個學生進行比賽,看誰先圍著多邊形跑完一圈。首先老師可以問同學們:“你們認為那個圖形會先跑完?”然后學生就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認為能最先跑完的圖形。之后比賽正式開始。有的同學歡欣鼓舞地先跑完了,有的則沒有。這時老師可以安慰沒有跑完的同學:“你不必傷心,其實你跑的速度不一定比他慢,你看你的圖形是不是比他的大?”之后老師說道:“接下來,我們就來開始解釋為什么有的同學會先完成而有的會慢一點?!敝蟊憧梢砸鼋裉焖v的周長的概念及內容。
3.例題講解生活化
教學數學知識,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對重點例題知識的講解,書本中的重點知識一般情況下都會以例題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做好重點例題的講解對學好數學至關重要。例如在學習“時、分、秒”內容時,肯定會遇到有關于時間單位的度量問題,比如“將1小時56分54秒,用秒的形式表示出來?!庇捎趯W生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時間,再加上不清楚小時、分鐘、秒等時間度量單位之間的轉換關系,很難解決這一問題。這時老師便可以同學生平時比較熟悉的事例進行說明,應用生活中學生經常玩的跳皮筋游戲進行例題的講解。把同學們跳繩比作秒,然后每個學生做六十個就給一朵小紅花,有了60個小紅花就給1個大紅花。這時老師問同學們:“你要是有1朵大紅花也有56六朵小紅花,然后你又跳了54個,現在你知道你一共跳了多少個嗎?”相信同學們一定知道自己一共跳了多少。相應的,就理解了這道例題。
4.知識運用生活化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樣我們所學的知識也要應用到生活中,讓數學服務于我們生活。為了防止學生成為“書呆子”,老師在學生知識的運用上要做出相應正確的引導。在這里老師可以通過列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用到的數學知識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學習知識的廣泛應用性[4]。例如在學習“24小時計數法”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展示“上午9點在公園,中午12點在吃飯,以及晚上9點在睡覺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說出畫面上的時間,然后提出問題“時針都指著9,為什么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卻是下午9時呢?”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學生探究,教師引導說出答案。教師還可以以學校裝修教室為事例,設計題目“學校黑板每平方米為 299 元,一個教室的黑板一共花了 587 元,問這個教室的黑板有多大?”其實這就用到了數學中最簡單的計算問題,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除法不是嗎?相信此時同學們就知道了應用數學知識的范疇,明白了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更認真地學習數學知識。
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開展教學生活化,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看到數學生活化是數學教學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教師應該及時革新教學觀念,把生活化教學貫穿到教學活動的始終,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杜春燕.淺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快樂閱讀,2015(10):68-69.
[2]方雁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外交流,2016(16):190.
[3]余志榮.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6(07):90-91.
[4]韓兆新.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教育,2017(0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