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活動導向”中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能夠使得課堂氛圍更加融洽,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本文就小學“活動導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 “活動導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單元的組成部分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個是單元導讀,一個是課文,還有一個是語文園地,放在課文的后面,屬于最后一個層次的內容,包含的知識豐富,有口語交際以及寫作訓練、自我發(fā)現(xiàn)、展示臺等欄目。這幾個層次中,導語的導學功能比較強,單元也是圍繞某個專題進行編排,這些都為小學語文“活動導學”教學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注重教師的導向和牽引作用,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活動導學”教學
1.拼音教學
作為語文教學的第一步,拼音教學是漢字知識學習的基礎。要重視拼音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對于語文老師來說,在拼音教學中進行引導啟發(fā),要盡可能的運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為小學生做好表率,讓他們也用正確的讀音進行學習。可以采用多讀、多寫的方式,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梢栽谡n前先準備一個小卡片讓學生看,引導他們進入拼音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拼音小卡片,寫上那些難以記住和容易混淆的韻母,比如,ong/eng等,還可以運用“給字母找鄰居”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提高拼音教學成效。
2.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基礎。由于我國漢語的詞匯量比較大,形體變化形式也很多,字跟字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這并不是說漢字的存在是雜亂無章的,其具備內在的規(guī)律性。小學生在進行生字學習的時候,容易犯的錯誤有讀音不是特別準確、書寫的筆畫不規(guī)范、運用不恰當?shù)龋绕涫悄切┙Y構比較復雜的生字。因此,采用“活動導學”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可以選擇故事識字法的引入,給學生講“小猴子下山”、“三只小豬”等的故事,營造歡樂的識字教學氛圍,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
3.詞語教學
詞語教學要盡可能的做到“詞不離句”,“活動導學”要求學生學習詞語的時候要能夠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下。比如在“蜜蜂引路”這篇文章中,針對“向導”這個詞語,可以針對這句話“列寧非常風趣的說,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guī)У竭@兒來的…….”,可以在引導教學中問學生“向導”具體是什么意思,就會有學生回答:“向導,就是指引路的人。”接著向學生提問:“文章中列寧的向導是誰???”學生就會回答“蜜蜂”,老師接著問“蜜蜂真的可以做向導嗎?它能帶我們去北京嗎?”學生說“不能”。接著教師再跟學生解釋“蜜蜂不能真正引路,這是列寧通過仔細觀察利用它來引路的”。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個詞語的含義。
二、小學語文閱讀“活動導學”教學
“活動導學”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語文教師要認真合理的評價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概括,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師再去賦予新的思想觀點,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比如,在學習《要下雨了》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進行引導,先讓大家討論下雨前有什么樣的神奇自然現(xiàn)象,讓學生發(fā)散自己的想象力,討論其對于下雨問題的看法,有的說螞蟻會搬家,有的說蜻蜓會飛的很低,有的說會烏云密布,有的說會刮大風,這就改變了傳統(tǒng)的呆板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個性展示的機會,對于表現(xiàn)好的給予表揚,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在這樣環(huán)境下開始文章的講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有效的拓展。再比如,以某單元教學為例,這個單元基本都是圍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來進行組織專題。包括神奇壯觀的黃果樹瀑布,還是風景綺麗的黃山,教師在“活動導學”中,都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些地方的特色是什么?有著什么樣的地形地貌?一年四季又有什么樣的變化?大家去過這些地方嗎?在電視上看到過的?可以說出你的感悟嗎?把這些話題結合在一起就是小學生對祖國河山的宣講課堂。此外,教師還可以配合多媒體課件,用優(yōu)美的曲子為背景放這些地方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聽著曲子反復去閱讀、朗誦課文,在頭腦上想象風景的奇特。相信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講解,通過學生的閱讀和感悟就能夠感受到如何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并能夠在寫作中表現(xiàn)出來。
三、小學語文言語表達的“活動導學”教學
簡單來說,所謂的言語表達就是口語交際與習作訓練。單元后面的“口語交際”與“習作訓練”內容跟整個單元的課文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梢砸谩盎顒訉W”模式,在單元的每一篇課文后面都進行適時的安排“口語交際”與“習作練習”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大量的聽和說的機會?!翱谡Z交際”可以列出計劃,提供指導的范本,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主要的教學流程概括為以下幾點: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內容、初次品讀課文、了解內容、仔細品讀課文、拓展訓練、反思欣賞、深化主題等。而在進行這習作訓練的時候,也可以運用“導語”進行引導,比如,要選擇一副秋天的畫進行寫作,教師可以先用導語來指導學生:“金秋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看到了秋季繽紛的色彩,也聽見了秋天美妙的聲音,感受到了秋天帶給我們的歡樂,那么,現(xiàn)在請用你手中的筆來描繪下你心中的秋天的形象?!蓖ㄟ^這樣的策略提高了小學語文整體教學中聽說讀寫的整合訓練成效。
結論
霍林斯基就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了不把知識變成靜止的學問,就要注重語言這種創(chuàng)造工具的運用?!睂τ谛W語文教師來說,運用嚴謹、精煉的理論言辭進行“活動導入”,注重授課的語言風格,最好能結合相應的肢體語言,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活動導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馮建軍.論“活動單導學”模式的核心:活動[J].江蘇教育研究,2016(10).
[2]袁玥.“活動單導學”:推動日常課堂變革的力量[J].人民教育,2017(10).
[3]潘洪建.活動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