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春蘭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提高重視,只有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才能夠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效率,并且能夠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知識的習得,同時在養(yǎng)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基于此,文章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進行深入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漸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更為看重,這也將成為今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在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當中,所開展的閱讀教學基本屬于“灌輸”模式,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無法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閱讀教學效率得不到保障,學生閱讀能力得不到提升【1】。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加強探索,需求更為科學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進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拓寬知識面,促進其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其一,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與提升,能夠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語文教材知識內(nèi)容,而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其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要到達一定的層次,而種種能力有利于小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句式排列、修辭手法、文章結構、主旨思想等語文基礎知識,對于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而言,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其二,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能夠進一步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其中語言表達能力包括文本表達與口語表達兩種,通過閱讀教學中對詞匯、句式的詳細解釋,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升華,其語言表達能力同樣會有所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相關策略
1.激發(fā)閱讀興趣
只有在興趣的激發(fā)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才會更加高效。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應放在首位,充分促進學生閱讀主動性的提升,去保證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其中,教師通過問題的創(chuàng)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而深入到對文本的閱讀當中去。比如,在講解《月光啟蒙》這篇文章時,教師便可結合文章內(nèi)容,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我的母親不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教師呢?”“文章中母親所唱的歌謠,對于我而言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等等。當然,問題的創(chuàng)設還需準確把握難易程度,不可過于容易,否則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難度太高又容易造成小學生失去耐心,因此應在富含思考價值的基礎上,盡量符合小學生認知能力。然后學生則可在閱讀過程中,帶著教師的問題以及自身的探究興趣進行閱讀,在教師的引導下去促進學生觀察、想象、思考、表達以及閱讀等多重能力的養(yǎng)成。
此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同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講解《煙臺的海》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對煙臺景色與大海美景的資料進行收集,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用圖片或影像的方式將煙臺海景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充分感受景色的美好。同時,教師還可設計旅游小游戲去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扮演導游,而教師則扮演游客,在教師的提問之下,學生充當導游的角色為教師講解煙臺四季的美景,以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更加仔細,在互動當中也就表現(xiàn)得更為出色,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
2.培養(yǎng)閱讀技巧與習慣
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離不開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有效的閱讀技巧,其中,習慣是一種日積月累的行為慣性,需要讓學生通過不斷地堅持閱讀實踐而獲得【2】。同時,在學生堅持每天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督促學生要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并且保持注意力集中,將自身的讀書感悟進行摘錄,遇到疑惑要利用工具書進行翻閱,抑或是尋求同學和教師的幫助,閱讀文本的選擇不可盲目,要制定科學的計劃。
此外,閱讀技巧作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教師要格外重視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更為準確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只有技巧的掌握,才能夠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都能夠進行無障礙閱讀。針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對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清楚地認識,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教會學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的人物特點、事件經(jīng)過以及主旨大意等等,比如作者的中心思想通常會放在文章的開頭或末尾,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有可能是段落大意的總結,還可教會學生在閱讀中將人物的關系譜列出,能夠更好地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而幫助理解。同時,對于閱讀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美詞句要進行摘抄,不僅能夠深化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夠為學生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3.尊重學生閱讀過程的主體地位
相對來講,更為寬松自主的閱讀環(huán)境,能夠帶來更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并且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閱讀文本,能夠深入地去理解文章所寫所悟,在閱讀過程中讀出真情實感【3】。為了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營造更為個性化的閱讀環(huán)境,促使其閱讀能力的自我提升。
比如,在講解《三亞落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自我想象,將自己幻想成一只海鷗,自由地飛翔在三亞的天空當中,然后以海鷗的視角去審視文章中所描寫的三亞落日的美景。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僅僅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則完全成為了閱讀教學的主體,學生的自我體驗有了進一步的加強,進而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深的理解。此外,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遇到問題的情況非常普遍,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將自己的疑問表達出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便學會獨立思考,進而其閱讀能力便得到有效地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作為小學生今后生活與學習當中不可缺失的必要能力,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重視,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且教會學生必要的閱讀技巧與方式,全方位提升其閱讀能力,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郝惠琴.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 都市家教月刊, 2013(8):54-54.
[2]鄧秀萍.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7(3).
[3]鄒春梅.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 科學中國人, 2015(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