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毅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時期,其中關于古詩詞的教學又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本文梳理了高年級古詩詞教學的經(jīng)驗并結合小學語文S版具體探討了古詩教學的改進方法,也對未來的小學高年級古詩教學的發(fā)展提出展望。
【關鍵詞】古詩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古詩教學一直是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特別是對于高年級古詩教學來說,承擔著更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新課改以來,已經(jīng)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古詩教學要引導學生預習
古詩高度凝煉的語言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帶給學生的信息是大量的。但由于年代久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很大距離。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主動從網(wǎng)絡資源中了解古詩的時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不但能引導學生走近詩人的內(nèi)心,與詩人感同身受,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當前,很多與課文相關的內(nèi)容都能通過網(wǎng)絡搜集到,學生自己也基本能讀懂,所以引導學生課前自學古詩,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課后根據(jù)課堂的交流進行延伸學習,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而且使得一首二三十字的古詩也變得異常豐滿。
為了使得學生在預習中學會自學,教師要著重引導。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教室進行演示,指導學生現(xiàn)場嘗試,讓他們充分感受網(wǎng)絡知識的豐富,網(wǎng)絡學習的方便和奇妙。課前教師為學生設計好一份學案,讓學生自行學習,包括詩人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詩句意思等。教師演示在百度里輸人關鍵詞,跳出的相關信息可能有幾十、幾百條甚至更多,這就需要進行甄別,也是教師必須教給學生的一個本領。首先,輸人的關鍵字要精準,不宜多。然后依次打開前幾條,逐條了解內(nèi)容,挑選比較通俗易懂的、和本首古詩關聯(lián)密切的內(nèi)容,先讀讀再摘選下來。如果教師能經(jīng)常這樣指導、要求學生,他們一定會被網(wǎng)上豐富的內(nèi)容吸引,對古詩學習充滿興趣,也會產(chǎn)生滿滿的自豪感。
二、誦讀經(jīng)典,營造古詩詞學習氛圍
(一)每日誦讀,把古詩詞融進校園生活
(1)課前誦讀。每節(jié)課預備鈴響后,由領讀員帶領大家反復朗讀書寫在黑板一側的詩詞,直到任課教師到來。利用好這短暫的課前二分鐘,每周可熟記兩三首詩詞,復習五六首,日積月累成巨大的精神財富。
(2)課下玩讀。學生每人手里都有一些自己制作的詩詞卡片,一面抄寫題目、作者,另一面抄寫詩(詞)文。課間十分鐘,可以四人一起玩詩詞牌,每人依次摸牌,如看到題目、作者則背誦詩文,看到詩文則說出題目、作者,答不出則讓下一人回答,最后以得牌最多者為勝。還可以引入聯(lián)賽機制,以免學生日久生厭。
(二)創(chuàng)建平臺,豐富故事積累活動
(1)詩情畫意。古詩詞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點,學生想象豐富,畫畫水平不錯,把兩者相結合,提倡學生根據(jù)詩意,為古詩配上圖,展開合理的想象,以畫來體會詩文的意境,體會詩人豐富的人生感悟。
(2)誦讀競賽。隨著學生對古詩文興趣的不斷提高,他們積累的古詩也日益增加,這時我就在班內(nèi)舉行形式不一的古詩文誦讀活動,如兩人賽讀、小組競賽、男女生對抗賽,進行限時背、輪換背、接力背等形式,激發(fā)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嘗試求新求異的創(chuàng)作精神。兒童是詩,詩是兒童。兒童寫下的是詩一樣的美好生活,詩寫下的,是比詩更美好的童年。教學中,要求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用心靈和詩歌對話。
三、吟誦明理,自主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中,有不少千古傳誦的名句,無不具備一定的哲理性,如,《題西林壁》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痹娙颂K軾概括寫了瀏覽廬山的總體印象,從中揭示了一種生活哲理來啟發(fā)讀者的思考和領悟。只因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緣故啊。正如一句格言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幾番誦讀過后,仿佛自己也聰明了許多。再如《題臨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樓外樓”也含有豐富的哲理。一句話,只有讓學生在誦讀中去感悟詩句的哲理美,才能使學生鑒賞能力和再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中的自主理解,就是自己用已有的知識去體會古詩的妙句,想象古詩的意圖。洋溢于古詩詞中的思想情感通過朗讀與自主理解展現(xiàn)出來,蘊含于古詩中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實踐傳承下來。
在小學高年級學習的古詩中,有不少的古詩,它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達的情感也不同。如有位老師教學《題臨安邸》中“西湖歌舞幾時休?”這一句詩的朗讀,隨著課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圖”,她感慨地說:“多么繁榮的景象,但從清兵跨入城門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飯袋們葬送了一個繁華如織的汴州,難道他們就不能再葬送一個風景如畫的杭州嗎?看到,想到這一切,你急嗎?讓我們問一問那些權貴!”于是,學生情不自禁地齊聲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聲音充滿了心急如焚的焦慮。老師又說:“你們擔憂嗎?再問!”于是,學生再讀,聲音里帶著深深的憂慮。緊接著,老師又說:“你們憤怒嗎?指著那些權貴的鼻子再問!”這一次,孩子門的聲音里充滿了激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愛國的詩人,借這簡潔凝練的詩句傾訴著無限的憤慨。在這令人心動的“三問”中,孩子們每一次朗讀,無不生成著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受著詩人那顆憂國憂民的心。啟示和激發(fā)學生深入地體驗和審視感受,領悟詩句中蘊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共同品味古詩中絕詩妙句的語言美。
四、結語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進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教學的地位,對小學生古詩閱讀材料不論從數(shù)量上還是內(nèi)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發(fā)展。走進古詩,細細推敲詩中的每一個字都蘊涵著豐富的寫作內(nèi)涵。潛入古詩,與作者對話,挖掘其深層思想,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及相關故事。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感悟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學形式,從而繼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
參考文獻:
[1]洪曄.挖掘經(jīng)典元素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語文S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文教學探析[J].廣西教育,2015(3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