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照
【摘 要】目的:探析研究肛墊懸吊固定術與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4年間收治的混合痔患者中選擇68例進行分組治療,對照組采取外剝內扎術治療,觀察組采取肛墊懸吊固定術,各34例。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1%,住院時間為(4.5±1.3)d,均更為優(yōu)異(P<0.05)。結論:對混合痔患者使用肛墊懸吊固定術治療的效果更佳,臨床值得推廣。
【關鍵詞】肛墊懸吊固定術;外剝內扎術;混合痔;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2-03-0-01
混合痔是一種臨床常見肛腸疾病,該病癥的發(fā)病率與年齡呈正比,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混合痔會為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質量等產生負面影響。外剝內扎術是目前臨床用于該病癥治療的常用方法,其具有較為有效的臨床效果,但術后患者會有明顯疼痛[1]。近年來隨著臨床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成熟,肛墊懸吊固定術得以在臨床推廣應用。此次研究將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4年間收治的混合痔患者中選擇68例進行分組治療,研究肛墊懸吊固定術與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做下述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4年間收治的混合痔患者中選擇68例進行分組治療,將患者分為2組,分組方法為信封法,2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混合痔的診斷標準,均符合手術治療指征,無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均知曉研究目的及方法并自愿參與。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9例?;颊吣挲g:27-65歲,平均年齡為(45.4±3.2)歲。病史:1-12年,平均患病時間為(5.7±1.1)年。觀察組:男性14例,女性10例。患者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為(45.5±3.4)歲。病史:1-11年,平均患病時間為(5.8±1.6)年。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可行。本次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手術體位為截石體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消毒并鋪設無菌單,鉗夾外痔部分,并在基底部做手術切口,剝離外痔靜脈叢到齒狀線上約5cm位置,使用大彎止血鉗縱行夾住內痔基底部,使用7號絲線進行8字縫合,在殘端預留0.5cm,切除大部痔,若患者存在黏膜橋或皮橋過長的情況則要進行橫斷處理,并對斷端進行縫合??p合過程中要確保創(chuàng)口平整。確定無誤后則可關閉手術切口,結束手術治療。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病情監(jiān)護以及抗感染處理。
觀察組:術前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對患者的日常飲食進行干預指導,病情嚴重的患者則需要適當采用藥物進行治療。在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要為患者進行腸道清洗,并依據患者痔瘡位置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手術體位,為患者進行同對照組相一致的麻醉方法,麻醉起效后為患者進行擴肛處理,導入肛管擴張器并復位脫垂部位。在肛鏡縫扎器的引導下為患者進行荷包式縫合操作,縫合操作完成后要對殘留組織進行清除處理,并觀察內痔復位情況,若對復位效果不滿意則要重復以上操作。確定良好則可進行常規(guī)縫合結束手術操作,術后為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評價標準[2]:患者術后無脫垂、疼痛以及便血等癥狀,手術切口愈合良好,未有明顯不適則為顯效。治療后仍有部分痔瘡,存在輕微疼痛癥狀則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并未得到明顯改善則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率。②統(tǒng)計對比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本次研究中各類數(shù)據的對比分析,計數(shù)類資料的對比分析均采取檢驗,計量資料則采取t檢驗,若對比結果顯示P<0.05則表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4.5±1.3)d,對照組為(7.9±1.2)d。組間對比結果提示差異顯著(P<0.05),另外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也提示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1。
3 討論
混合痔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主要表現(xiàn)為內外相連?;颊呋疾『髸霈F(xiàn)肛門腫、便血癥狀,同時患者也可能會出現(xiàn)局部瘙癢的癥狀。該病癥以往多采取外剝內扎術進行治療,患者經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會為患者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且術后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明顯疼痛,為患者帶來較大痛苦。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應用成熟,肛墊懸吊術逐漸在混合痔的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3]。該種手術療法盡可能為患者保留肛墊,對提高肛門控便能力有積極影響,同時該種療法也對痔上動脈進行結扎,縮短黏膜縱橫徑,有利于痔萎縮,可大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減少患者的疼痛癥狀,更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除上述幾點之外,肛墊懸吊固定術的操作也相對更為簡單,不會對肛門括約肌造成明顯影響,因此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肛門功能,有效避免了肛門失禁以及肛門變形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住院時間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4.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5%。對比患者的住院時間結果也提示觀察組更短,證明肛墊懸吊固定術治療混合痔的療效更理想且更利于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與外剝內扎術相比,肛墊懸吊固定術對混合痔的治療效果更佳,患者術后康復速度更快,應用效果更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資料
鄭芳, 吳毅, 楊超,等.肛墊懸吊固定術與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的療效研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2, 18(1):34-37.
趙順.肛墊懸吊固定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5, 24(10):1080-1081.
倪之虹, 楊繼閩, 邱勝民.保護肛墊懸吊縫合術與傳統(tǒng)分段外剝內扎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療效比較[J].中國肛腸病雜志, 2017, 37(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