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楊雅琴
摘要:立足于MHK評價標準,以S學校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漢語學習活動為研究對象,從漢語掌握情況、學習目的與意愿、學習策略、學習感受四個維度對漢語學習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
關鍵詞:MHK;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漢語學習;現(xiàn)狀
一、 漢語掌握情況調查分析
1. 漢語掌握程度。50.81%的學生能熟練聽說讀寫,41.32%的學生能聽懂但講得較差,5.72%能聽說但讀寫較差,僅有2.51%的學生基本不會。這表明大部分學生掌握程度較好,在聽懂漢語方面基本沒有問題,這也是雙語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直接體現(xiàn)。但仍有部分學生在表達和書寫方面存在困難,須重點加強。
2. MHK過級率和取得證書等級情況。超過50%的學生已獲得MHK證書,其中三乙人數(shù)最多,占總數(shù)24.87%;22.54%的學生取得三甲證書,3.58%的學生獲得四級證書,表明過級率和證書等級還有待提高。
二、 漢語學習目的與意愿調查分析
1. 漢語學習目的調查分析。56.17%的學生是為今后找到好工作打基礎,54.2%的學生喜歡學習漢語,50.45%的學生是為充實自己、豐富業(yè)余生活,這說明學生已充分認識到作為語言工具的漢語的重要性;有21.65%和8.77%的學生是為完成學業(yè)任務,分別是為取得MHK證書以達到畢業(yè)條件和因學校安排了漢語課程,被動學習;另有2.68%的學生表示是來自家庭、父母的壓力。結果表明多數(shù)學生漢語學習目的具有實際性,但不可避免存在應試現(xiàn)象和應試心理。
2. 學習意愿調查分析。當問及“是否希望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漢語”時,98.21%的學生表示希望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僅有0.72%的學生不希望,另有1.07%的學生抱著無所謂態(tài)度。這說明S學校的學生在主觀上有強烈的學習愿望,這對提高學習興趣大有裨益。在對“你希望自己的漢語達到什么等級”的調查發(fā)現(xiàn),50.81%的學生希望能通過四級甲等,25.22%的學生希望漢語能達到三級甲等,僅有1.07%的學生表示無所謂,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預期要求較高。
三、 漢語學習策略調查分析
1. 學習時間。46.69%的學生會在2小時左右,45.8%的學生用時在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還有7.51%的學生課后基本不學。這表明大部分學生愿意支配時間在學習上,但仍存在學習時間不多、不夠的問題。
2. 學習方式。21.47%學生以聽課為主,19.68%的學生以自學為主,另有58.86%的學生聽課和自學兼顧。而課后學習方式中看電視節(jié)目學生最多,占總人數(shù)的63.15%。其次是與漢族同學交流,占總人數(shù)的19.14%。第三是閱讀書籍,占11.27%,6.44%的學生通過聽音樂等間接學習。這表明,大部分學生不僅注重課堂也重視課后,但課后學習多以娛樂休閑為主,讀寫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鍛煉。
3. 使用漢語交流情況。72.09%的學生在學校與漢族老師、同學交流時會使用,51.16%的學生在學校與本民族老師、同學交流時會使用,17.89%的學生在家中與父母、親人交流時會用到,僅有6.98%的學生表示除非必須說,否則不用。這表明,多數(shù)學生在日常漢語交際中是積極的,但仍有部分只在必須使用時才用,主動使用意識較弱,致使良好的外部語境并沒有對學習漢語起到有效促進作用。
4. MHK考前復習情況和備考方式。在MHK考前復習過程中,57.42%的學生經常復習,靠平時積累,25.58%的學生是考前突擊復習,13.42%的學生只偶爾復習,3.58%的學生基本不復習。在備考方式的選擇上,73.88%的學生“做模擬題”,37.39%的學生“看漢語書籍或影視作品”,20.21%的學生“向漢族同學請教”,24.86%的學生參加輔導班或其他方式備考。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學習策略基本正確,但仍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或者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習慣于把希望寄托在考前課堂輔導和突擊復習,學習自覺性還有待提高。
四、 漢語學習感受調查分析
1. MHK考試對漢語學習的影響力。68.52%的學生認為MHK考試對漢語水平提高幫助很大;18.6%的學生認為幫助較大,10.73%的學生認為只有一點幫助,還有2.51%的學生認為MHK考試對漢語水平的提高沒有作用。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肯定MHK考試對提高漢語水平有積極的反饋作用。
2. 對使用漢語交談感受。75.49%的學生用漢語交談感到愉快,18.96%的學生覺得存在困難,5.55%的學生覺得不好意思。表明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在使用漢語交際方面存在困難,這與對使用漢語交流情況的調查結果一致,部分學生習慣于用母語交際,用漢語表達怕出錯,不敢張口,缺少用漢語進行溝通交流的意識。
3. 對漢語學習和MHK考試難易度的感受。在對“漢語學習最難部分”調查顯示,59.75%的學生選發(fā)音,14.49%的學生選會話,9.3%的學生選寫作,7.16%的學生選閱讀,5.19%的學生選聽力,4.11%選文字;在對“MHK考試最難部分”調查顯示,第一位是口語考試,有68.69%的學生,第二是筆試閱讀理解,占22.18%,第三是筆試寫作占18.07%??梢?,超過一半學生在發(fā)音和口語表達上存在困難。
五、 小結
研究表明,學生對漢語學習有較高的積極性和熱情,對MHK有較高認同度,肯定MHK對提高漢語水平有促進作用;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是難點,過級率和證書等級有待提高;需引導學生將學習目的和動機著眼于更高目標,樹立更崇高的學習觀,在認可學習目的實際性基礎上,引導他們將學習動機提升到對民族振興、對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xiàn)有所貢獻上來;在策略方面,需保證足夠學習時間、改進方式方法,提高主動使用漢語交際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鞠文雁,魯新民.從HSK到MHK—漢語水平考試在新疆[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9(3).
[2]江承鳳,張霞,盧鴻近.預科學生漢語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以塔里木大學為例[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3(1).
作者簡介:
李萍,楊雅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