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福
【摘 要】地理課堂的教學始終離不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正確處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之一。筆者就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學設計為例,談談新課程標準下地理課堂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自主學習 降水 降水的分布
一、教是教師的引導、點撥和調控課堂的過程。
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節(jié)里,教材分三部分內容:即降水和生活、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降水的分布。教師為了便于引導學生的學習,把教材內容重組,先引導學生學習降水的分布和季節(jié)變化,最后才講降水和生活。這樣處理,教材結構更合理,思維邏輯性更強,知識拓展更自然科學,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
教師在處理降水的分布和季節(jié)變化時,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季節(jié)變化圖,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教師設計了貼圖和繪制降水量的柱狀圖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降水與生活時,教師組織學生以分組形式討論,交流降水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引導學生共同完成課本P54頁活動一后,出示降水對人類影響的有關資源,更進一步深入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和體現(xiàn)教師“導向”作用,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問題,是“引導”的關鍵。
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或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困難和問題,甚至有的學生借“活躍的課堂氣氛”去擾亂課堂紀律,影響教師正常的教學秩序,因此,教師對學生思維活動的點撥和課堂行為的調控非常重要,它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例如:觀察課本P53頁圖3.19,提問:圖3.19是怎樣讀的?(答:學生1,8月降水最多;學生2,降水每個月變化較大等等),學生的回答往往不夠完整、準確。教師就需要及時點撥、精講,引導啟發(fā)學生橫坐標表示月份,縱坐標表示降水量,單位是毫米,用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要求分組繪制四個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時,教師就要對根據(jù)降水量數(shù)據(jù)大小建立坐標、柱子大小、圖形美觀等進行點撥,并且隨堂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要特別關注“雙差生”的行為,關心幫助他們,克服思維障礙或惰性心理,樹立其信心,做到人人參與教學活動。同時,發(fā)揮組內骨干學生作用,去幫助后進的同學,起到“兵”教“兵”的作用。所以,教師課堂上的點撥、調控是順利完成各種教學活動的保證。
二、學是學生參與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改變教師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方法,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過分強調知識、忽視實踐和實用,脫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提倡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節(jié)里,教師設計了三個讓學生參與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即貼圖、繪圖、以及根據(jù)資料討論交流活動。教師利用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圖,讓學生貼圖,親自感知探索世界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在貼圖活動中把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并歸納出世界降水量空間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事實上,學生對地理貼圖活動興趣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繪制降水量柱狀圖時,教師根據(jù)課文原有的活動要求,出示了四個城市各月降水量數(shù)據(jù),學生分組繪制地圖,然后讓每組學生派代表到黑板上挑選自己組畫的城市降水柱狀圖,再觀察比較,說出該組所畫的降水量柱狀圖有什么特點。這樣,通過學生繪圖說圖活動,不但明確了世界各地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的特點,而且提高了學生繪制地圖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科學的求知精神,印象深刻、意義深遠。對于降水與生活,學生分組討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相互交流。對于這部分活動,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fā)言,相互補充。做到了集思廣益,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去分析降水對人類的影響,充分擴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并培養(yǎng)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huán)境意識。
三、教與學的有機組合關鍵在于教師
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都是在教師組織策劃下進行的,從課題的引入,問題的提出,學生的參與,認識過渡、歸納、延伸,以及對教材的處理,時間的分配等等,都有賴于教師課前充分的準備,精心的設計。因此,教師要用好新教材,上好每一節(jié)課,培養(yǎng)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樹立發(fā)展性的育人意識。
教師積極學習研究現(xiàn)代教育理論,包括素質教育理論,發(fā)展性育人觀,現(xiàn)代地理學,學生心理學等等。全面了解地理課程改革的目的、作用和意義;了解地理新課標準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學習的方式和評價標準;了解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人才的作用和意義。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全面育人的意識,才能用發(fā)展性的眼光培育人才。
2.認真鉆研新教材,科學合理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為地理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課堂活動和閱讀材料,色彩鮮艷的各種地圖、景觀圖片等,它們是教材有機的組成部分,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正確處理。因此,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新教材,熟悉教材,把教材各部分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靈活運用,科學處理,才能全面實施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3.善于運用最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師針對地理學科特點,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各學校地理教學設備的狀況,學生的個性特點,已有知識基礎等方面,選擇最優(yōu)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善于運用傳統(tǒng)地圖教學和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突破重點、難點,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
4.注重地理信息的搜集,關心社會和生活。
舊的地理課程內容弊端之一是脫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忽視實踐和應用;新的地理課程內容注重觀察、實踐、應用,富有時代氣息。因此,地理教師在平時工作生活中,應做到關心社會和生活,注意搜集地理信息,把地理學產生的新成果、新知識、新觀念及時反映滲透到地理課堂,把地理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解釋一些與地理相關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文超.新課程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J].信息教研周刊,2010(12):11-11.
[2]姜菲.初中地理情境教學的應用與思考——以“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為例[J].地理教學,2015(18):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