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劍輝
【摘 要】為了迎合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有關教育的各類文件都明確提出:教育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而機器人教學是以應用型設計為主,具有思路廣、用途多、實踐性強等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寬廣而豐富的想象空間,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討在機器人教學下如何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構建一套科學規(guī)劃并可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以更好符合未來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關鍵詞】機器人教學 核心素養(yǎng) 評價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
中共中央在《教育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了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點是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并且根據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探索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多種評價方式。
目前,全國許多中小學生都開設了機器人教學的相關課程,其學科知識包含了機械、電子、傳感器、計算機軟件、硬件等方面,課程的開設有助于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科技知識和實踐能力,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潛能。如今,課程在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方面都發(fā)展迅速,但由于開設的時間較短,在學科的評價方面還有待完善。筆者在中學從事了近五年的機器人課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了一套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評價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
那什么才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呢?簡單來說就是需要把學生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特質,它規(guī)定了教育教學的工作方向,是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是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據。經筆者研究發(fā)現,我們希望學生通過機器人的學習,培養(yǎng)其具備以下特質:
第一,積極參與、承擔責任,知識技能和情感道德價值觀同步發(fā)展;
第二,靈活處理各種信息,懂得將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運用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綜合分析、解決問題;
第三,具備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探究精神;
第四,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據此,筆者構建的核心素養(yǎng)評價體系是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內容進行對學生的綜合評價。
二、核心素養(yǎng)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主動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建構知識的意義(或知識表征)的過程。其評價是審視建構過程的一面鏡子,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中的評價應該基于動態(tài)的、持續(xù)的、不斷呈現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者的進步[1]。評價的目的讓教師根據教學情況的變化不斷修改和提煉自己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建構性的學習,持續(xù)的獲得進步。
2.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其主要觀點是: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每個人都具有言語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等七種智能。
機器人教學屬于技術課程的教學。是一門集數理計算,言語交流、身體運動、自我意識等于一體的課程。因此,鑒于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領域有所擅長,課程的評價就不能以“掌握了多少知識”或者“科目競賽中獲得第幾名”作為衡量所有學生的唯一標準。除了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進行評價之外,還應對學生參與技術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態(tài)度等進行評價,以便使所有學生都能在評價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進而增強學生的人生自信。
三、核心素養(yǎng)評價體系的構建
核心素養(yǎng)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知識、能力、人格、情感態(tài)度上都獲得提高,因此,評價方法根據機器人的教學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強調評價學生在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在活動訓練中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自覺提出問題、認真分析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將掌握的知識和技術靈活運動到現實生活中去。具體評價方式包括學習契約、工程筆記、量規(guī)呈現等內容。
1.學習契約
學習契約(Learning Contract)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書面協議或者保證書,當中詳細描述了將要學習的內容、如何完成、完成的時間劃分和評判學習被完成所使用的具體評價標準。學習契約幫助教師與學生共同承擔學習責任。在契約中,學習者可以被允許控制自己的學習進程并較長的時間內根據契約的內容來評價自己的學習,從而保持積極的自律,反過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熱情。學習契約(以籃球機器人為例),內容如下:
2.工程筆記的撰寫
工程筆記是按一定目的收集反應學生在實踐過程以及最終成品的一整套材料,其記錄內容包括隊伍簡介、隊員簡介、每此活動的成長記錄(活動目標、自我構思、改進過程),教學中發(fā)現:工程筆記可以促進學生個人的成長,而且學生可以在自我評價中逐漸變得積極起來。
工程筆記節(jié)選(以FTC機器人為例)
3.量規(guī)
量規(guī)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作品、成長記錄、學習成果中的行為、認知、態(tài)度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的評價標準,其中制定的評價表格包含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表、機器人設計作品評價表,機器人教學定性評價表與學習測評表。
四、核心素養(yǎng)評價體系的特點
1.實現了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過去,機器人課堂教學缺乏評價或者以競賽成績作為單一的評價手段,學生的學習過程、個人成長,創(chuàng)新能力與科學素質等方面無法得到正確客觀的評價,現建立的評價體系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出發(fā),既關注了學生對機器人硬件搭建與軟件編程能力,又考查學生自我管理與團隊合作等科學素養(yǎng)的等方面,讓評價指標更加多元化。
2.豐富了評價的手段
評價手段包含了定性與定量評價的結合。如定性方面:學習契約的評價制定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承擔了活動責任,契約內容讓學生隨時關注到自己的學習進展,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習慣,而工程筆記的記錄,讓學生隨時記錄自己的成長心得等,定量方面:評價量表包含了教學過程、作品、教學定性評價表與學習測評表,當中有相應的評定分數。
3.增加了評價的主體
評價主體包括學生、組內成員、其他小組、教師等,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五、結束語
機器人教學不僅僅為競賽活動服務,還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具備怎樣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進行開展。只有在教學中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讓教師通過評價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課堂的實效。隨著中小學機器人教學實踐,筆者將繼續(xù)通過多維度、全方位的評價與激勵,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等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2010.7
[2]漢斯伯格.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與評價策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12
[3]張國民,張劍平.我國基礎教育中機器人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8.5
[4]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評價【J】.外國教育資料,1998.(2):24-25
[5]朱光明等.普通高中新課程信息技術教學與評價指導【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6]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中小學機器人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2: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