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素質教育也被越來越受到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除了單獨開設了德育學科,還將德育教育與文化課相結合,這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很大程度上也承擔著德育教育的重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教育 滲透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對愛國思想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逐漸養(yǎng)成識字寫字能力、寫作能力等。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還應該注重學生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yǎng)的提高,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注重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促進各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
一、陶冶學生情操
小學語文學習是陶冶情操、形成品格的過程。語文課本里的許多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體驗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去接受文學作品中豐富情感的熏陶,從而使學生的情感逐漸變得豐富、高雅、純潔,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例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寫的是送別孟浩然的事情。詩歌先寫與老朋友在黃鶴樓告別的情景,點明送別的地點,一個“辭”字,傳神地寫出了朋友雙方的戀戀不舍之情。第二句寫出了離別的時間,是在鮮花盛開的三月,朋友要去的地方是揚州,一個“下”字,寫出了船順水行駛得很快,暗喻著朋友離別得太匆匆。第三句緊接前一句,描寫船很快地消失在詩人的視線中,一個“孤”字,寫出詩人對朋友只身東去的不盡擔憂,一個“盡”字,極寫了詩人對朋友的深切關懷和留戀之情。最后一句,寫出了詩人與朋友離別后的孤獨、寂寞和無奈。這首詩,直接寫送別的字只用了兩個,即“辭”和“下”,后兩句是對景物的客觀描寫,但這客觀的景物描寫浸透著詩人復雜的情感。整首詩意境高遠,畫面清晰,感情豐富,令人回味無窮,真可謂千古絕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這詩歌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學生對詩歌情感的體驗,通過詩歌情感的體驗,逐漸使學生情感變得豐富起來。
二、教學與實際相結合來滲透德育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能夠體會的思想都是比較直觀的,對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所教知識或者思想融入到實際中去是一種較好的而且也是小學生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站起來》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主人公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被打倒,一次次站起來的那種毅力和勇氣。然后聯(lián)系實際,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們都不愿讓孩子承受一些壓力,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將孩子的未來都已經規(guī)劃好,每當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和困難時,不讓孩子試圖去面對、去解決,而是代替孩子解決。這種教育方式,導致現(xiàn)在很多孩子每當獨自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垂頭喪氣,或者怨天尤人。而在這種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將教材中的堅強毅力以及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的韌勁,讓學生去學習、去領悟,使他們能夠自己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
三、通過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低年級學生處于幼稚與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行為富有模仿性。所以課外活動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高年級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無論是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已走向成熟,獨立判斷能力也已增強。教師要根據(jù)這些特點來組織語文課外活動,例如舉辦朗誦會、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以及建立興趣小組、文學社團等,這些聽、說、讀、寫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很受學生歡迎。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活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四、在教材插圖的欣賞中融入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繪有諸多形象生動、特點鮮明同時又與具體課文主題內容密切相關的插圖。插圖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特征,既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觀學習特征,滿足了他們活潑好動、好奇、樂于探究的學習心理,同時,又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自身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對整篇文章的認識度與理解度。例如:在教學《清明上河圖》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關于清明上河圖的插圖,隨后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了反映北宋經濟繁榮景象以及優(yōu)美自然風光的幻燈片,并配之以對清明上河圖這幅經典作品特點、風格、價值等的詳細講解。以此,在使學生感嘆于畫家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畫卷中的高超繪畫技巧之外,能從中更加鮮明、生動地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聰明才智,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內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進行德育教育最合適的場所。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國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從自身做起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課本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葉瓊.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J].科教文匯,2017(23):132-134.
[2]余江.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德育之我見[M].語文研究,2016(07):145―149.
[3]鐘啟全.高文,趙忠建.多維視角下的教育理論與思潮[J].教育科學報,2015(20):160-172.
[4]汪朝.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6(0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