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生義
摘要:計算機技術在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加快了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使教育信息化成為必然趨勢。文章分析了計算機技術與中職課程融合的作用,從樹立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教學理念、處理好計算機技術應用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注重計算機技術與中職課程教學融合的教育評估等方面,提出了計算機技術與中職課程融合途徑。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中職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教育行業(yè)開始重視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信息化理念在中職各科教學中得到普及。在新課改背景下,各學科教師開始在教學中運用計算機技術。他們通過查閱網(wǎng)絡資源,借助音頻、視頻、動畫、圖片等,生動形象展示教學內容,把枯燥的知識點趣味化,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加深學生印象,發(fā)散學生思維。利用計算機技術展示學科知識貼合中職學生的心理期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教學成效[1]。
一、計算機技術與中職課程融合的作用
互聯(lián)網(wǎng)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計算機技術對人類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影響。計算機技術融入中職課程教育是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新教育理念在中職教育中的應用體現(xiàn),具有四大優(yōu)勢:
第一,課本中枯燥無味的科學理論知識,通過計算機技術演示,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晦澀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動機也不斷內化。
第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愿意主動投入學習。計算機技術能夠直觀呈現(xiàn)教學案例和具體知識點,圖片、影音等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集中注意力。
第三,契合了新課程標準中因材施教的要求,使學生的個體體驗變得更加豐富,有利于學生自主發(fā)展。
第四,計算機技術教學模式能促進新型教學模式的深度改革,挖掘各科課程教學的內涵與深度。
總而言之,把計算機技術應用于中職課程教學,借助其強大的傳播力,能傳授給學生更多新穎、有趣的知識。同時學生變成課堂主體,教師做知識的引導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二、計算機技術與中職課程融合的途徑
(一)樹立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為教學目標服務。在教學中要樹立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提高教學成效。中職課程教學大綱已經(jīng)明確提出,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要結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明確自我學習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學習[2]。
(二)處理好計算機技術應用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中職課程教學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要素:教材、媒體、教師、學生。其中,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jù),計算機是教學的輔助工具,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運用計算機技術不是為追求課堂的熱鬧,而是綜合運用電子課件、Flash等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對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探索,化解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所以,運用計算機技術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設計切合教學主題的情景,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設計教學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注重計算機技術與中職課程教學融合的教育評估
中職課程教學與計算機技術融合的教育質量評估包括四個方面:教師自我評估、學生的評估、教學教研室的評估、督導專家的評估。教師既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水平,又要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能夠把教學內容很好地融入課件,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相互交流探究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3]。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運用計算機技術時,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用直觀、清晰的方式給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中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序.解析中職數(shù)學“樂趣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學報,2016(12).
[2]王永珍.新課程背景下對整合初中政治與多媒體技術的思考[J].快樂閱讀,2015(8):113.
[3]豐廣宇.談談在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技術的作用[J].新課程(上),2012(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