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莉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文化強則中國強。所以,在課堂上普及民族舞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民族文化不僅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非常重要的財富。在此基礎上,民族舞在高中音樂課堂上展開是非常有必要的,探索民族舞的開展方式,進行民族舞的教學探究。高中音樂的課程中,將民族舞和音樂進行共同的學習,不僅可以豐富音樂課堂的內容,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舞蹈尤其是對于傳統(tǒng)民族舞的興趣。由此,對于學校來說,民族舞在高中音樂課堂上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應該大力倡導這一教學。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民族舞;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使信息得以迅速傳遞,音樂以及舞蹈的傳播也更加迅速,傳統(tǒng)文化下的舞蹈早已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節(jié)奏很快,流行舞蹈盛行的現(xiàn)象不斷地出現(xiàn),人們對于傳統(tǒng)舞蹈尤其是民族舞的認知逐漸改變,多數(shù)人認為民族舞早已不適合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其實不然,人們思想觀念的錯誤,使民族舞逐漸退出舞蹈舞臺。民族舞是一種極具特色的舞蹈,是值得人們保留的,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方法、各種途徑,繼續(xù)將民族舞發(fā)揚光大,在高中音樂課堂上進行民族舞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民族舞教學的意義
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在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中,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積累了獨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這不僅是我國舞蹈文化的精華所在,也是世界民族舞蹈的一部分,它極大地豐富了世界舞蹈的內容。
中國民族舞蹈在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地發(fā)展壯大,所以,對于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是我們青少年應當承擔的首要任務,高中階段的學生應該不斷地進行學習,繼續(xù)發(fā)揚民族舞蹈對于人們精神生活的改變和益處,在普通高中音樂課標中,介紹了《舞蹈的魅力》《中國民間舞蹈》等課程。民族舞蹈不僅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學生對于民族舞蹈的興趣,增強學生對于傳統(tǒng)舞蹈的熱情,使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中實現(xiàn)質的改變。
二、高中音樂課堂上舞蹈課程現(xiàn)狀
(一)高中舞蹈教學的內容不豐富
在高中課程教學中,舞蹈教學課程體系還不是很完善,課程內容和形式上一定存在很多欠缺,對于舞蹈和音樂來說,其內容和形式在講授課程時一定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種種原因,高中音樂和舞蹈課程在展開時必定會出現(xiàn)一種不均衡的現(xiàn)象,在形式上存在欠缺,內容是不豐富的,這種現(xiàn)象亟須改變。比如,在教授舞蹈課程時,作為教師經(jīng)常只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流行舞蹈,而對于古典的舞蹈、民族舞卻有所欠缺,對于舞蹈和音樂切合度的把握度也不是很好。
(二)民族舞蹈教學缺乏真實的體驗
高中音樂課堂中的舞蹈教學,教師往往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舞蹈培訓,他們只是對于音樂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對于舞蹈這一方面比較欠缺,也就是說,教師根本就無法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識,所以在教授舞蹈時一定是不夠完善的。比如,在教學時,不懂得如何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學時只是讓學生進行視頻觀看,而不是讓學生進行表演,這就無法達到教學效果,不能夠全方位調動學生,無法進行深入的學習。
(三)教師的水平往往有限
高中音樂,教師的水平似乎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教師對于民族舞蹈的知識體系了解的并不全面,所以在教授時,難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可能不會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愛好來教授民族舞蹈。由于對于舞蹈的知識脈絡不清晰,所以無法指導學生進行舞蹈學習,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教師的水平必定會導致知識的不完全掌握。
三、民族舞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的教學策略
(一)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方面入手
高中音樂課堂上關于民族舞蹈的相關內容比較豐富,有很多的舞蹈比如《牧馬人》《鈴鐺少女》等民族特色的舞蹈。當教師在教授相關的舞蹈教學時,教室應該在備課時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深入了解學生對于民族舞蹈的喜歡和個人愛好,在課堂上講解和教授課程的重點,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入手,這樣才能夠把握住他們聽課的思維,使課堂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比如,學生喜歡跟潮流,肯定喜歡流行的舞蹈,像現(xiàn)代舞、街舞等這些舞蹈。所以,作為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入手,在此基礎上,可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對于民族舞的認識和了解,并且進一步發(fā)掘每個學生對于民族舞的獨特見解。在學習三人舞《金山戰(zhàn)鼓》這一舞蹈的時候,就可以用此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二)從學生的課堂體驗入手
在學習民族舞蹈的時候,學生的反應應該是最直接的。民族舞蹈肯定有很多的民族特色,每一支舞蹈都有其獨特的部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現(xiàn)場表演,在觀察學生反應的同時,做出自己的判斷;可以讓學生進行獨自表演,或者合作來表演一支舞蹈,讓學生親身感受民族舞蹈的獨特所在。音樂課堂不同于其他的課堂,在這種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氛圍,讓學生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在這個過程之中讓學生對民族舞蹈產(chǎn)生興趣。
比如,在學習《金風吹來的時候》這支舞蹈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再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氛圍,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和理解,相信課堂上的氣氛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積極作用,課堂上的體驗是極其重要的。
(三)民族舞的學習可以與音樂相結合
學習民族舞蹈的時候,音樂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它可以烘托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氛圍,所以,在學習民族舞蹈的時候可以和音樂課程進行合并學習,這樣可以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音樂知識也逐漸提升,二者相互合作學習,一定能收獲很多的知識和新的體驗。
比如,在學習《紅綢舞》這一舞蹈的時候,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進行相互討論,制定多種方案,在班級上選擇可以進行音樂伴奏的學生,舉辦舞蹈節(jié)目的時候,在課堂上選擇學生進行舞蹈表演,這樣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到很多的知識。學習是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是很重要的,同時也要不斷地享受這一過程。
四、掌握舞蹈教學在高中音樂課堂的基本原則
(一)切身的體驗藝術的基本特征
高中音樂教學課程,并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的舞蹈人才,而是通過學習舞蹈和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指導學生對于藝術新的見解。舞蹈更多的是一種行為藝術,體會的時候必須親身感受,和音樂進行一同學習的時候,學習的最佳效果可以達到最好。舞蹈和音樂的韻律和節(jié)奏聯(lián)系在一起。民族舞蹈是頗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學習的時候可以先了解民族特色,在了解這一民族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新的理解。
(二)把握舞蹈和音樂之間的聯(lián)系
音樂其實和舞蹈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音樂是舞蹈創(chuàng)作的源泉,沒有音樂的烘托,舞蹈就會變得乏味,只有音樂沒有舞蹈也會少很多的東西。所以,在此基礎上,一定要把握舞蹈和音樂之間的關系,聯(lián)系不要太過于密切,一切東西都應把握一個度,把握音樂和舞蹈之間的聯(lián)系,兩者之間也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兩者相互交錯,一定可以在學習上得到升華。
(三)教師要主動地學習
作為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師,如果想讓自己的學生能夠接受民族舞的內容,那就也要不斷地學習,學習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這樣可以容易接受傳統(tǒng)民族舞,也要培養(yǎng)自己對于音樂教材的理解能力,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對自己的所教授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掌握中國傳統(tǒng)民族舞的精髓。理解后,教自己的學生試著去理解,去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民族舞,充分使學生學習到民族舞的魅力,并對民族舞蹈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作為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用專用的樂器,對學生的舞蹈進行伴奏,主動地感染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學習中國的民族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這一重要的教學方針的提出,音樂和民族舞蹈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素質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所以民族舞在高中音樂課堂上的展開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應該更加的注重音樂和民族舞蹈的學習;作為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不僅要注重個人的文化課程的學習,也要重視舞蹈和音樂的學習,在緩解學習壓力的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起到極大的幫助。在民族舞教學時,雖然重視,但是程度還是不夠,學生和教師有時也不會注重這一方面的學習?;诖颂帲仨毤哟筮@一方面的投入,為了學生的未來,這一課程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作為教師,應該不斷地調整教學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在生活中也要注意這一方面的學習,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對于民族舞蹈的學習興趣,注意音樂和舞蹈的相互作用關系,只有用心的準備,才能將舞蹈真正地落實,并且,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蓉.舞之以心,動之以情———淺談舞蹈教學中舞蹈情感的培養(yǎng)[J].教育界,2012(20).
[2]董瀏娜.淺析高中舞蹈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表現(xiàn)力[J].學周刊,2016(6).
[3]易云巧.基于意境賞析的中職舞蹈教學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