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紅
【摘要】羅忠镕作為中國新音樂創(chuàng)作的杰出代表,在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的大膽探索與革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音樂個性。他創(chuàng)作的古詩詞藝術歌曲作品,注重音樂處理與詩詞風格的緊密聯系,將歐洲十二音體系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作品具備濃重的中國古典美,形成了其兼具可讀性與可聽性的創(chuàng)作風格。
【關鍵詞】羅忠镕;古詩詞藝術;歌曲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可讀性——體現中國古代詩詞文人與作者的內心獨白
羅忠镕自幼愛好古典文學,他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全部采用了中國詩詞,并主要以古典詩詞居多。自古“詩”“歌”同體,“詞”“曲”不分,中國古典詩詞所具有的節(jié)奏與韻律中明顯的音樂性,如平仄規(guī)律、聲調變化等,為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特別是一些經典詩詞,所具有的藝術魅力,給作曲者無窮的想象空間。
羅忠镕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多以唐宋詩詞名家的作品為創(chuàng)作題材。詩詞內容涉及廣泛,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與美學價值。由于羅忠镕在早期所受的長期壓制與打擊,使其將古詩詞作為個人內心體驗,借此直抒胸臆、排解苦悶,體現出作者借古抒今的手法。如《漁家傲.秋思》(1986),選自宋.范仲淹詞作,原詩悲涼沉重,表達了作者在邊塞生活的疾苦,體現了作者范仲淹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同時和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決心形成矛盾,羅忠镕之所以在自己的藝術歌曲中納入這首詞,就是為了表達自己沉重、復雜的心境。再如作品《嫦娥》(1987),根據唐李商隱詩作譜曲,這首詩作本意為詩人抒發(fā)女性對男權世界的抗爭情緒,可是羅忠镕卻對這首作品有另一種理解,認為作品表現了對抗現實、渴望實現自我的探索著悲涼、苦悶的內心寫照。就像他在自述中所說:“我想,難道我們的詩人也是想借嫦娥的寂寞來抒發(fā)他‘在萬千異己的星宿間的寂寞?”由此可見,作曲家借古抒懷,作品中揉入了自己的內心獨白,富含個人主義色彩。
羅忠镕的作品中還體現出作曲家渴望在精神上超越現實,在音樂上實現自我的愿望。由于豐富坎坷的個人經歷,形成了羅忠镕獨特的音樂美學觀,從其作品中也體現出他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正如他所說:“對那種斗爭,歇斯底里的東西就是厭倦,我自己的心情就是追求一種平靜”。其一追求心靈的自我解放,在自己的天地里做音樂,不受外界音樂的影響;其二,追求“表現之上”的音樂觀。這種人本主義的音樂觀,非常符合古詩詞所需要表現的意境,也向人們傳達了這種精神至上的音樂形態(tài),在浮躁的現實生活中,以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方式存在著。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羅忠镕作品中雖盡選古典詩詞精作,在經過二度創(chuàng)作后,極富個人風格,卻不顯曲高和寡,其所具有的可讀性色彩,在讓人領略古典詩詞深刻含義的同時,又蘊含著作者憂傷、孤獨的個人現實主義色彩,是值得演繹者與聆聽者仔細玩味的。
二、可聽性——中西音樂結合的完美試驗品
羅忠镕早期受留學歸國的老師譚小麟的影響,開始關注現代作曲技法,特別是十二音序列的運用,值得關注的是,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他并沒有像有些作品照搬國外的作曲技術,而是運用傳統(tǒng)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作曲技法相結合的理念,在創(chuàng)作技術上進行了嘗試與創(chuàng)新,首先體現在他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然后才見于其他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可謂將歌曲創(chuàng)作作為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試驗品。
在羅忠镕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注重根據古詩詞所描繪的意境選擇與其匹配的作曲技法,比如在十二序列音創(chuàng)作基礎上,如何體現中國古典詩詞富有抑揚頓挫的音韻美感、結構對稱等。如《峨眉山月歌》(1984),是羅先生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唐詩絕句》五首中的第一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李白乘坐一帆輕舟沿江而下,滿腔心志而又滿懷離愁。在對這部作品的音樂處理時,羅先生深入理解了詩人矛盾的內心,并將其體現出來,中國民族風格的基礎上揉進了西方與現代的元素,其曲調依字行腔,自然妥帖,和聲上將十二音自由運用與五聲性相結合,并借用節(jié)奏序列和固定音型的創(chuàng)作手法來表現中國古詩寓意的自若,對技法的嫻熟與自如地運用得恰到好處。
羅忠镕在藝術歌曲中的技術運用方式可以看作是“表現主義”藝術觀的反映。他本人曾強調:“技術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在于能否使音樂有新的表現”。發(fā)聲觀念上,將創(chuàng)作重心放在技術實驗和音樂表現上,沒有刻意追求人聲技術的高、難、新,而在于突破作曲技術與表現古詩詞內容,為突出古典詩詞的風格,借鑒中國傳統(tǒng)的字音處理方式,尤其對唱詞描繪的技術處理,如《峨眉山月歌》(1984)中,“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水”被作上行小三度的反復處理描繪出水的波浪形態(tài)。這種旋律處理方式,完美形象的體現出古詩詞的內涵與意境,兼具旋律性與歌唱性。正如歌唱家龔琳娜演唱后的感受:“演唱羅先生的藝術歌曲能夠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洗禮,歌者能夠將境界唱出來,聽眾亦能夠得到心靈的升華”。
三、結語
正像羅先生所說:“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是為了表現出詩的意境,不是任意一個旋律能替換的,這是它與別的歌曲的最大區(qū)別!”作品中所蘊含的文人氣質與音樂情懷,為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開拓了先河??梢哉f,羅先生的作品是中國藝術歌曲中的一朵奇葩,為中國新音樂創(chuàng)造設立了新的標桿,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