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本科鋼琴教育專業(yè)和教學法課程發(fā)展衍變的過程讓我們對美國的鋼琴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在“融合、自由、興趣”的外表下,實則受到嚴謹規(guī)范嚴格的體系的約束。通過對美國本科鋼琴教育專業(yè)與教學法課程演變的歷史的分析,站在文獻研究的角度來窺探美國鋼琴教育的本質,以期更多學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美國;鋼琴教育專業(yè);教學法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2-0163-02
一、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歷史沿革
在美國的鋼琴藝術發(fā)展史中,無法十分準確地厘清和追溯鋼琴表演和鋼琴教育領域的獨立發(fā)展階段,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教師培訓和鋼琴表演實為兩個獨立的學科,并有截然不同的教學目標,即音樂學院培養(yǎng)鋼琴演奏家,而師范學校則只專注培養(yǎng)鋼琴老師。但是后來,為了加強高等院校鋼琴表演課程體系中的教育成分,音樂表演人才和大學教育人員開始在隨后的10年之間合作,很多用來培養(yǎng)鋼琴演奏家的早期教育課程被修改成培養(yǎng)鋼琴教師的帶有教育性質的鋼琴課。到了1931年,已經有超過150所的高等院校開設了此類課程。
但是隨后,有關鋼琴教學的課程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原本聚焦在鋼琴集體課的早期教育課程,到20世紀中期開始向鋼琴小組教育課方向發(fā)展。一些鋼琴教育家相繼建立了一系列培養(yǎng)私人鋼琴教師的鋼琴教育課程。
1953年,在全國音樂學校協(xié)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Music)的年度會議上,設置了有關私人音樂教師的主題。發(fā)言人要求建立一個課程,不僅要為未來希望從事教師行業(yè)的演奏家提供幫助,并且聲稱要為私人教師提供從業(yè)證明。他們可以通過州立大學的教育獲得證明,也可以通過國家專業(yè)的協(xié)會獲得。隨后,在1956年的年度會議上,專家開始考慮由音樂教師協(xié)會委員會開設學制為四年的本科音樂教育專業(yè),這個專業(yè)的目的是為了使15萬左右的私人音樂教師獲得從業(yè)資格。從課程內容上看,對于教育專業(yè)學生表演和教學的要求并不高,而且沒有畢業(yè)論文的要求。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使教育專業(yè)學生在畢業(yè)之后成為擁有一個年齡段在5歲到18歲之間學生班級的普通教師。另外的一個重要的中期發(fā)展是大學預備系的建立,它為教育學生提供了觀察和實踐教學的機會。
從20世紀50年代晚期到70年代,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建立了鋼琴教育專業(yè)學位課程。隨后,在全國鋼琴教育會議的推動下,教育系開始建立起具體的課程指南。至此之后,美國的鋼琴教育專業(yè)才獲得了巨大發(fā)展。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是鋼琴教學法課程發(fā)展的特別重要的時期。首先,1979年,美國的全國鋼琴教學法會議召開,它的初衷是用來解決鋼琴教學中的課程建設問題??梢哉f,這個會議是美國鋼琴教學領域中一個重要的溝通媒介,它是一個能夠較好展示現行實踐的平臺,一個能夠為鋼琴教學的培訓領域提供意見和想法的論壇,一個統(tǒng)一標準的設立者,一個記錄美國現行鋼琴教學和鋼琴表演領域總體發(fā)展趨勢的組織,以及一個能夠完善大學鋼琴教學計劃的領導者。此外,它也為私人教師與學生搭建起了一個溝通的平臺,并對鋼琴業(yè)余教育行業(yè)特別是獨立鋼琴工作室起著規(guī)范和指導的作用。
美國的本科鋼琴教育專業(yè)是在1984年的全國鋼琴教育會議上被創(chuàng)立的,它建設的初衷是為學生提供科學嚴謹的鋼琴教學培訓,為社會輸送合格的獨立鋼琴工作室教師。1985年又將鋼琴教學法課程作為鋼琴專業(yè)的學位課程。至此,鋼琴教學法課程在全美普及開來,并逐步完善,發(fā)展成結構嚴謹規(guī)范的教育課程。
二、鋼琴教學法課程的設置方式
美國的專業(yè)音樂院校和州立大學的音樂學院數量龐大,每個學校對這門課程的學分和課程設置不盡相同,平均數據顯示,典型的本科鋼琴教學法課程是每兩年開設一次,平均2.19學分,大多數是2學分,一周平均上1.86次課,每次共68.24分鐘,平均有6.29人參加該課程,這個課程要求所有的鋼琴表演專業(yè)學生參加。
三、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教學目的
這門課程能夠讓學生對鋼琴演奏技術有系統(tǒng)清晰的認識,激勵學生練琴,讓他們了解優(yōu)秀的鋼琴教學文獻,幫助他們成為合格的鋼琴教師。此外,部分學校還在這門課程中附加一些教學目的:如了解私人教師的好處與壞處,了解中高級鍵盤音樂(視頻、音頻)的更好演奏版本,有關教學法主題的參考書(不限于鋼琴教學法和音樂教學法),了解鋼琴集體課學習的優(yōu)勢與劣勢等。
四、鋼琴教學法課程的師資隊伍
據統(tǒng)計,在美國各大專業(yè)音樂院校和各州立大學的音樂學院之中,這門課程的授課教師通常是女教師,年齡在46到55歲之間,均是擁有全職工作的教授職稱教師。而且,她們需要擁有鋼琴表演專業(yè)的博士學位,其教學經驗應包含兩部分,一是要在高等院校普遍供職18年左右,二是普遍具有19年左右的獨立鋼琴工作室教齡。此外,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教學工作量應少于教師總工作量的25%。這樣,她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他課程的教學,包括鋼琴小組課、應用鋼琴教學課以及鋼琴集體課等不同門類的課程,但是她們在總的教學工作量中通常給予鋼琴教學法課以更多的重視。
五、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教學內容
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策略主要針對的是獨立鋼琴工作室的大學學前初級學生和中級學生。雖然美國各大學校的鋼琴教學法課程名稱不盡相同,但大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鋼琴獨奏教學法,鋼琴集體課教學法,以及實習課程。鋼琴獨奏教學法從鋼琴水平和程度上劃分,又通常分為:初級教學法課程,中級教學法課程,高級教學法課程;按照時間段劃分,可分為:兒童教學法,大學學前教學法文獻,和成人初學鋼琴教學。該課程也涉及私人工作室管理,教學法研討會,以及鋼琴教學文獻等內容。
這門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與技能主要包括:掌握正確的節(jié)奏,熟悉各種演奏技術,手的正確演奏位置,如何正確有效地練琴,力度變化,指法,踏板,讀譜,樂句,發(fā)音清晰度,以及音樂的語氣。此外,部分學校還在這門課程中涉及視奏,背譜,音樂風格,裝飾音,即興演奏,配和聲,移調,聽音訓練,憑聽覺模仿,電鋼琴演奏技術,爵士、藍調、流行音樂,以及總譜讀法等方面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除了節(jié)拍器,并不強調其他視覺教具。
六、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教材選擇
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早期相繼出版了一些鋼琴教學法教材,為美國的高等院校鋼琴教師提供了課程內容的指導。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詹姆斯·W.巴斯蒂安(James W. Bastien)的《鋼琴教學成功之道》( How to Teach Piano Successfully),詹姆斯·萊克(James Lyke)和伊馮·以諾(Yvonne Enoch)的《創(chuàng)造性鋼琴教學》(Creative Piano Teaching),德內斯·阿蓋(Denes Agay)的《鋼琴教學》(Teaching Piano),以及瑪麗妮·阿斯勒(Marienne Uszler)、斯圖爾特·戈登(Stewart Gordon)和愛麗絲·馬克(Elyse Mach)的《平均律鍵盤教師》(The Well-Tempered Keyboard Teacher)。這四本教材涵蓋了以下教學主題:初級教法,中級教法,學前教法,成人初學者教法,教學方法與相關文獻,以及獨立教學工作室的經濟事務。當然,這四本書重點論述的就是鋼琴教學技能方面的內容。
七、鋼琴教學法課程的評價體系
鋼琴教學法課程的授課教師評價學生實習課程的教學是通過個人觀察和在私下交談中對教學法學生給出評論。文獻閱讀和對初學者教學方法的調查是最主要的課程作業(yè)。學生觀察集體課和私人教學屬于實習課程的部分,非常重要,學生要在教學前觀摩5.21小時,之后親自教學5.77小時。應用鋼琴教師和獨立教師是最普遍被觀察的群體。學生需要經常觀察一般初學者和大學學前中級學生的私人課程。學生教學也是本科鋼琴教學法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的教學地點通常選在大學校園里、大學實驗室以及音樂教育預科部,最常見的包括一般初學者和成人初學者的私教課。
結 語
從美國本科鋼琴教法課的演變可知,表面上看,美國的教育制度帶有“融合、自由、興趣”的標簽,但是,實際上,美國的鋼琴教育體系是結構嚴謹、科學規(guī)范的,它的每一次發(fā)展都經歷嚴格的推敲和實證研究,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課程的研討與優(yōu)化,在這一點上全國音樂學校協(xié)會值得我們學習,它具有推動鋼琴領域健康發(fā)展的愿景,擔負起規(guī)范、指導行業(yè)的使命和角色,這讓我們有興趣對美國教育的本質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李小瑩.當代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的理念與實踐[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2] 神保洋子.美國的鋼琴教育[J].中國音樂,1989(01).
[3] Baker,M.J.(Ed.).1981. Proceedings and Reference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Piano Pedagogy, 1980. Princeton, NJ: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Piano Pedagogy.
[4] Chronister,R.(1988,January).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Piano Pedagogy: Whither and wherefore. American Music Teacher,18—21.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