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豎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成了雞肋。一方面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堂標準中要求開設相關課程,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音樂課時偏緊,豎笛購買等一系列問題沒有妥善解決,不少老師實際上放棄了豎笛教學。本文重點從誘“敵”深入、妙“解”家長、巧“打”地基、人“笛”合體等六個方面探討小學豎笛教學的有效策略,解決豎笛教學的雞肋問題。
[關鍵詞]豎笛;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3-0053-02
雖然新教材里面有不少關于豎笛教學的內(nèi)容和要求,但是很多老師不約而同選擇了忽略。為什么?一方面怕學生們學不會,不愛吹,老師吃力不討好。另一方面買樂器需要花錢,布置學生自己買,因產(chǎn)地不同、廠家不同,買的豎笛難免質(zhì)量參差不齊,影響演奏效果。統(tǒng)一買,總會有家長誤以為教師在推銷樂器進而投訴。再次,音樂教學內(nèi)容多、學時緊(每周只有1~2節(jié)課),擔心樂器教學會浪費時間。所以在某些學校,豎笛教學變成了雞肋。
通過多年教學實踐,我梳理了豎笛有效教學六策,只要認真把握,以上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一、誘“敵”深入
這里的“敵”不是敵人,是學生。很多時候不是學生學不會豎笛,而是缺少興趣和動力。這時,教師最重要的事情是巧設“誘餌”,將學生的眼球牢牢吸引,將學生的興趣點緊緊抓住,一步一步走進老師設計好的“音樂陷阱”。
案例(一)
課堂上,老師拿出一個紙盒(里面有老師事先拆得七零八落的豎笛組件)問學生:“里面是啥?”學生說:“是一堆塑料圈圈(豎笛確實是塑料做的)。”老師告訴學生:“這堆無用的塑料圈圈可以變成一樣樂器!”學生們滿臉驚愕。老師像個魔術家,當著學生的面,很快組裝出一支豎笛。老師問:“想聽我吹幾支曲子嗎?”學生們疑惑得很,心想就這像玩具一樣的小東西還能吹出什么“好”曲。老師也不解釋,眼睛微閉,彈指間周杰倫的《千里之外》《稻香》,汪峰的《春天里》《飛得更高》,張杰的《逆戰(zhàn)》……從小小的笛孔飛出,學生們個個目瞪口呆。在他們的心目中,豎笛能夠吹吹兒歌《小星星》《劃小船》就不錯了,沒想到居然能夠演奏最新的流行歌曲,學生們個個心馳神往,恨不得馬上開始豎笛學習。
二、妙“解”家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學豎笛而不買豎笛那是天方夜譚,除非學校愿意出這一筆費用。事實上,大部分學校沒有這一方面的預算。怎么辦?教師要利用好家長會這個平臺,巧做宣傳,讓家長自覺、自愿,高高興興掏“銀子”買豎笛。
案例(二)
家長會快結束的時候,家長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音樂老師居然也來了。不僅如此老師身后還帶了幾個高年級的學生,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支笛子。當一首首或優(yōu)美抒情、或歡快激越的歌曲從學生手中那支簡簡單單的笛孔里發(fā)出,家長們艷羨不已,他們的心思活泛了。我家的孩子也不笨,是否也能學會這門樂器?此時,音樂老師只需告訴家長,如果你們愿意花幾十塊錢給孩子買一支,我包教包會。家長們早就被優(yōu)美的笛聲俘虜,此刻不要說花幾十塊錢,就是花幾百塊錢他們也心甘情愿。
三、早“立”規(guī)矩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吹豎笛必須要有吹豎笛的規(guī)矩,否則吹的豎笛荒腔走板,既惡心自己,又影響了他人。具體有哪些規(guī)矩呢?
首先是帶豎笛的規(guī)矩。我告訴學生:“豎笛就是你們手中的‘槍’,沒有‘槍’上戰(zhàn)場,豈不是送死!”偶爾不帶豎笛沒關系,但是經(jīng)常不帶豎笛絕對會影響學習進度和熱情。而且這種壞習慣像流行感冒,會互相傳染,相互影響。所以聰明的老師要未雨綢繆,立規(guī)在先,避免豎笛學習的虎頭蛇尾。
其次是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規(guī)矩。學生們拿著豎笛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塞進嘴巴,嗚哩哇哩一陣亂吹。不管是會吹的還是不會吹的,人人都想聽到自己的笛聲,結果是教室亂成一鍋粥,誰都不知道自己在吹些什么。要告訴學生,豎笛課沒有經(jīng)過老師提醒(手勢、手號)誰都不可以發(fā)出一丁點兒聲響,這是豎笛學習的重要保障。
再次是課后練習的規(guī)矩。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每周音樂課只有一至兩
節(jié),每節(jié)課只能擠出有限的幾分鐘學習。僅靠課堂的那一點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課后練習非常重要。告訴學生吹豎笛最怕的是一曝十寒,要像每天吃飯一樣形成規(guī)律,堅持練習(哪怕每次只練短短的10分鐘),必有所獲。
四、巧“打”地基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學生有了興趣、有了樂器,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打基礎了。談到基礎,自然就會提到音階、琶音、跳音、連音等眼花繚亂的技能技巧訓練,這些都很重要。但是,畢竟孩子們是業(yè)余學習,豎笛也只是教學輔助樂器,一開始就進行大量的技能技巧訓練會將學生“嚇跑”。聰明的老師要善于隱藏自己的教育意圖,將技能技巧與相關樂曲巧妙結合,讓學生在吹奏樂曲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技術,夯實基礎。
案例(三)
老師說:“我只需動兩個手指,就可以吹一首歌曲?!睂W生們嘩然:“吹牛皮!”老師拿出笛子,果然只用中指和無名指演奏了經(jīng)典兒歌《我有一只小羊羔》(這首歌只有do、re、mi三個音,節(jié)奏簡單),學生們大跌眼鏡,沒想到豎笛演奏這么容易,他們個個激情澎湃。老師趁熱打鐵,指導學生將do、re、mi演奏技法學會;用兒歌《小星星》將fa、sol、la演奏技法學會;用歌曲《櫻花》將si演奏技法學會……之后的每一節(jié)課均遵循隱藏教育意圖原則(技巧融于樂曲),由淺入深,將單吐、雙吐、三吐、連音、跳音、頓音、重音、顫音、倚音、和聲等演奏技巧教給學生,學生們在演奏歌曲的同時悄然掌握了各種技巧,既夯實演奏基本功,又大大提升了音樂表現(xiàn)力。
五、人“笛”合體
學生學會吹奏豎笛后,豎笛不僅僅是一門樂器,還是他們的好朋友、好戰(zhàn)友,一起消滅音樂學習中的“敵人”,一起分享音樂中的喜怒哀樂。
在唱歌教學中,遇到拗口的旋律,我要求學生先將曲譜吹出來,邊吹邊聽,邊聽邊吹,不斷熟悉音高、音準、節(jié)奏,用豎笛趕走攔路虎。當孩子們學會一首新歌,他們總會迫不及待地用豎笛演奏,對于那些遭遇“變聲期”(嗓子如“鴨公”)不愿開口唱歌的男生來說,笛子就是他們的嗓子,笛聲就是他們的歌聲。
音樂欣賞課,分析了作品的曲式結構、旋律特點、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我會讓學生們用笛子將部分主題旋律吹出來,讓他們感受一下用豎笛吹出來的世界名曲是咋樣的。《土耳其進行曲》第二段音樂A英雄氣質(zhì)的旋律;《胡桃夾子組曲》中《進行曲》主題的三連音節(jié)奏旋律;交響音畫《在中亞西亞草原上》俄羅斯歌曲風格主題旋律,這些異域情調(diào)的樂曲用豎笛吹出來別有一番風味,不但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而且更好地對作品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枯燥的欣賞課因為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多樣體驗而變得有滋有味。
六、各美其美
學生們的音樂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歌唱得好,有的舞跳得好,還有的琴彈得好。更多的學生可能受遺傳和家庭條件的影響,吹拉彈唱跳樣樣都不行。自從學習了豎笛,不少“灰色”學生經(jīng)過勤奮練習,掌握了各種豎笛演奏技巧,吹會了幾乎自己學過的、聽過的所有樂曲,他們自信心滿滿。這個階段,老師需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舞臺,一個能夠施展他們才藝的平臺,釋放他們的激情,綻放他們的“美”。
案例(四)
這是一次班級的“斗”笛會(每學期期中和期末各一次),全班分成六至八個隊,都有威武閃亮的名字,什么猛虎隊、海豹隊、太陽隊、七色花隊等。有主持人,還有特邀嘉賓(學生評委,老師評委)。比什么?比哪一組的笛聲吹得最好聽,哪一組掌握的曲目最豐富,哪一組的表演最有創(chuàng)意?!岸贰钡褧_始,猛虎隊的兩位男生和四位女生一馬當先,他們帶來了鳳凰傳奇的《荷塘月色》。男生們變戲法般掏出紅布將眼睛蒙上,用意很清楚,他們可以盲吹。隨著悠揚的前奏聲,四位女生搖曳著身體,有規(guī)律地敲擊著笛身從教室外面跳了進來。歌曲開始,他們時而獨奏、齊奏,時而合奏,時而站著吹,時而跳著吹,時而變換隊形吹,最后他們以一個優(yōu)美的荷葉造型結束演奏,下面掌聲雷動。見此情景,海豹隊的六個小男子漢坐不住了,他們頗不服氣地沖上舞臺帶來一首《鈴兒響叮當》。這個小團隊不僅有豎笛演奏,還有鋼琴伴奏,更有沙錘、鈴鼓、雙響筒等打擊樂助威,收尾環(huán)節(jié)居然還跑出了一位穿紅衣服的圣誕老人,邊唱歌邊給大家派發(fā)禮物(糖果),下面的掌聲更加熱烈……類似的“斗”笛會(團隊大比拼)活動,既給那些“灰色”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藝、鍛煉膽量的機會,又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在班上形成比、學、趕、超的豎笛學習氛圍。
結 語
豎笛雖小,發(fā)揮的作用卻不小。用得好,能豐富音樂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音樂才華,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養(yǎng)。用得不好,學生難受、老師難過,浪費時間,淪為雞肋。以上策略是我豎笛教學中的一些小小心得體會,雖然很土但是很實在、管用,大家何妨一試?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堂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 娟.如何打造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堂[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