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華
摘 要:近些年來,素質教育一詞被人們反復提及,人們對于小學語文這樣的基礎性課程也更加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語言行為對于教學的效率有著決定性影響,好的語文教學語言應該是規(guī)范性和生動性兼?zhèn)涞?,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既達到科學啟發(fā)效果,還能夠生動幽默、便于學生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可以簡單的概括為課前導語、過渡語、提問語、解釋語與結束語這五個部分,五個部分承擔的任務和實施要求各有不同。課堂導語部分需要運用詼諧幽默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過渡語部分主要是將拋出的“誘餌”與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聯系起來,或者是將以往的學習內容與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連接起來,小學生思維更容易發(fā)散,教師需要通過恰當的過渡語來使課堂回歸教學核心內容上去;提問語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集中性和活躍課堂氣氛,能夠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解釋語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性最強的部分,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針對學生不懂的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說明,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教師的解釋語必須層次清晰,邏輯性強,同時便于學生掌握重點學習內容;結束語部分起到歸納總結的作用,通過這一部分,可以將本節(jié)課或以前學習的內容重點進行強調,加強同學們對重點學習內容的印象。
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應試教育的發(fā)展使得人們得以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代替教師的課堂語言工作,轉而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讓學生獲取更高的考試分數上,因而逐漸忽視了教師課堂語言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課堂語文行為的有效性也隨之降低。殊不知,缺乏生動的課堂語言教學的課堂很難帶給學生積極的心理情感體驗,特別是在小學教學中,學生逐漸失去了模仿教師規(guī)范語言的機會,這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chuàng)造真實豐富的語境教學環(huán)境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的初期,不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課程內容,一些簡單的語句用法和規(guī)則在小學生看來也是晦澀難懂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通過豐富的語言將相關的課外資源與課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出有利于記憶知識的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置于日常的生活情景下,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創(chuàng)設的情景教師和學生都納入到某一情形中去,在提高教師和學生互動性之余,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發(fā)散性思維,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亦是有利的。
(二)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盡可能規(guī)范
教師教學語言需要規(guī)范并不是說教師不能夠采用詼諧幽默的教學形式,不能夠運用豐富活潑的語言或者流行語,也不是限制教師照本宣科,只能夠按照課本的固定內容進行教學,而是說教學語言在發(fā)音和語句用法方面要注意規(guī)范使用。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承擔著重要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同時由于教師具備專業(yè)性和權威性,教師是學生最傾向于模仿的對象。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兒童開始學習和使用語言的榜樣,不光要多使用不同的詞匯,還需要注意防止用法錯誤和語言失誤,要講究語言使用的質量和品質;在語音、吐字、音量、語速、語法等方面做到吐字清晰,表達流利,充分表達出漢語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之美,同時利用語音語調的變化來強調學習的重點內容,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師教學語言要具有激勵性
學生作為知識學習中的主體,相比于教師鞭策式的學習,如果能夠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將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了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自主學習的欲望和學習潛能,教師應該適用地在課堂上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小學生是學習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但也很脆弱,碰到難題容易被打倒,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恰當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享受到戰(zhàn)勝困難帶來的快樂。比如在課堂上提問時,對于學生正確的回答給予“你真棒!”這樣簡單的評語,就會讓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信心大增;對于學生不正確的回答,千萬不可采取挖苦諷刺的手段,這樣不僅不能讓孩子思考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還會影響孩子的思想狀態(tài),長此以往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考慮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其他角度的思考。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語文教學行為對于學生的語言行為養(yǎng)成和課堂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是現代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行為有效性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有著多方面的要求,教師應該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不斷完善自我,以達到最高效的課堂語言教學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馬悅.教學理念與課堂話語:兩類教師課堂指令語的使用帶來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6):1-6.
[2]王明利.國外語言教學中對課堂師生話語交往分析的幾種理論方法的評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2):1-6.
[3]許瑜函,楊向東.促進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課堂評價——2011課堂評價國際研討會會議綜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2(01):93-96.
[4]王紅艷,吳志華,宮紅英.國外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的影響因素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2(0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