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迪
摘? ? 要: 個體量詞“顆”和“粒”是一對近義量詞,兩者不僅語義特征相似,而且所稱量的對象也存在交叉,在一定語境下可以互換。本文首先對這兩個量詞從共時平面進行描寫和對比,梳理出量詞“顆”和“?!狈Q量對象的異同,并歸納出兩者的語義特征:顆[類圓形/球形]+[小];粒[類圓形/球形]+[極小]。并基于認知語言學的相關原理,探討了兩個量詞計量對象存在交叉的原因在于處于交叉范疇的事物可同時被兩者稱量,但側重點有所差異。
關鍵詞: “顆、?!? ? 稱量對象? ? 語義特征? ? 共時? ? 認知
1.引言
量詞是漢語區(qū)別于世界上其他語言的重要標志之一,漢語中的量詞數量十分豐富且用法靈活。量詞“顆”和“粒”是漢語量詞家族中兩個很普通的成員,在現代漢語中運用比較頻繁。邵敬敏(1993)曾把量詞“顆”和“?!睔w為外形特征類中的形狀型點狀量詞,兩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比如兩者都可以稱量“珠子”,可以說“一顆珠子”,也可以說“一粒珠子”,具有相同的稱量對象,是一組典型的近義量詞。但是也存在不同的稱量范疇,例如我們可以說“一顆星星”,但是不能說“一粒星星”;可以說“一粒塵?!保遣豢梢哉f“一顆塵?!?。所以兩者的稱量范圍到底存在哪些差異,以及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什么,這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因此,本文首先從兩者的共時平面入手,力求梳理出兩個量詞可以共同稱量的對象和各自獨特搭配的名詞范疇。并在此基礎上,運用認知語言學相關理論對在共時平面上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對相關語言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2.量詞“顆、?!钡墓矔r考察
在量名組合中,名詞占主導地位,它總是選擇在語義上和它相匹配的量詞,這是名詞對量詞的制約作用,這樣,通過名詞的特征就可反照出量詞的特征(樊中元,2009)。因此,首先我們需要在共時平面上分別對量詞“顆”和“?!钡姆Q量對象進行統計和考察。
2.1量詞“顆”的稱量對象
將“顆”在CCL語料庫中進行檢索,并從中隨機抽取了1000條有效語料進行歸納,從而發(fā)現可以用量詞“顆”所稱量的名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10大類:
(1)與人體/動物相關的事物
①心臟類:心、心臟,以及通過隱喻擴展的心靈、童心、善心、赤子之心、感恩之心;
②頭顱類:人頭、腦袋、金頭;
③肝臟類:蛇膽;
④眼睛類:眼珠、眼球等;
⑤牙齒類:牙、暴牙,以及通過轉喻擴展的牙根;
⑥黑痣類:痣、黑痣、淚痣、風流痣、佛爺痣等;
⑦卵子類:精子、卵子、受精卵、蟲卵等;
⑧其它:眉心、卵子、痘等等;
(2)與植物相關的事物
①種子類:稻麥、米、米粒、粟、芝麻、豆子、花籽、谷種、瓜子、蠶豆、土豆、紅豆等;
②果實:桃、杏、榔梅、杏仁、蘋果、桔子、葡萄、草莓、紅棗、荔枝、紅果等;
(3)食物(非植物范疇)
①糖果類:奶糖、巧克力糖等;
②雞蛋類:鹵蛋等等;
(4)與行星相關的事物
①星球類:行星、彗星、恒星、太陽、流星、中子星、脈沖星、超新星等;
②衛(wèi)星、試驗衛(wèi)星、人造衛(wèi)星等等;
(5)與子彈相關的事物
①子彈類:子彈、槍子等;
②炸彈類:氫彈、炸彈、炮彈、地雷、手雷、燃燒彈、霹靂彈、原子彈、照明彈等;
(6)珠狀物
①明珠類:珍珠、明珠、靈珠等;
②水珠類:淚珠、水珠等
(7)沙石塵土類事物
①石子類:石頭、石子、隕石、化石、鐘乳石、沙粒等;
②糞便類:耗子屎、老鼠屎等;
(8)微觀原子類
①原子類:原子、質子、粒子等;
(9)藥丸類:
①藥片類:安眠藥、靈丹妙藥等;
②藥丸類:定心丸、營養(yǎng)丸、搖頭丸等;
(10)生活雜類:
①印章類:印、官章、龍虎將軍印等;
②棋子類:棋子等;
③釘子類:鉚釘、道釘、螺絲釘等;
④紐扣類:扣子、紐扣等;
⑤骰子類:骰子,以及由轉喻拓展的數字一到六;
⑥戒指類:戒指、鉆戒;
⑦其它:按鈕、煙卷、鳥巢等。
2.2量詞“粒”的稱量對象
同樣,將“?!痹贑CL語料庫中進行檢索,并從中隨機抽取了1000條有效語料進行歸納,從而發(fā)現可以用量詞“?!彼Q量的名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10類:
(1)與人體/動物相關的事物
①黑痣類:痣、黑痣、朱砂痣等;
②卵子類:精子、卵子等;
③疹子類:疹子、水泡、瘊子、粉刺等;
④體積小的動物:小蝌蚪、蛹、蜘蛛、霉菌、蛹等;
⑤其它:味蕾等;
(2)與植物相關的事物
①種子類:核、稻麥、秭米、粟米、麥子、芝麻、豌豆、青豆、蠶豆、橄欖、花生、玉米、橡籽、棉籽、芥菜種等等;
②果實類:葡萄、櫻桃、酸梅、李子、棗等等;
(3)食物(非植物范疇)
①糖果類:砂糖、奶糖、水果糖、桂花軟糖等;
②調料類:鹽等等;
(4)與子彈相關的事物
①子彈類:子彈、槍子、散彈、彈子等;
(5)沙石塵土類事物
①石子類:石頭、礦石、沸石、煤渣等;
②糞便類:耗子屎、老鼠糞、鳥屎等;
③塵土類:灰塵、沙子、灰燼、砂子、沙礫、泥沙、鐵屑、花粉、沙土等等;
④火星類:火星、火花、灰星兒等等;
(6)珠狀物
①明珠類:珍珠、珰珠、靈珠等;
②水珠等:汗珠、淚珠等
(6)微觀原子類:
①原子類:原子、質子、光子、電子、高分子等;
(7)藥丸類:
①藥片類:迷幻藥、安眠藥、維生素等;
②藥丸類:定心丸、膠囊、安眠丸、衛(wèi)生丸、少陽丹等;
(8)生活雜類:
①棋子類:棋子、磁鐵棋子等;
②釘子類:鉚、銅釘等;
③紐扣類:扣子、紐扣、小珍珠扣子等;
④骰子類:骰子,以及由轉喻拓展的數字一到六;
⑤其它:小鉛字等。
(9)進球類:進球、點球、入球等。
2.3小結
根據以上歸納,將量詞“顆”與“?!痹诠矔r平面上的名搭配對象整理成表格,如表1所示。
表1? ? 量詞“顆”與“?!钡拿~搭配對象
根據上表對量詞進行比較分析,可知:
①相同點:通過以上的統計分析可知,就共時平面來看,量詞“顆”和“?!彼Q量的對象基本上都是符合“小而圓形/球形或者近似圓形/球形”的特征,而且可以稱量很多相同的事物,比如:與植物有關的事物(種子類、果實類);與人體/動物有關的黑痣類、卵子類;糖果類;子彈類;珠狀物;石子類、糞便類;藥丸類;生活雜類中的棋子、釘子、紐扣、骰子等。
②不同點:但是兩者所稱量的事物仍存在差異,量詞“顆”可以稱量與人體/動物有關的心臟類、頭顱類、肝臟類、眼睛類、牙齒類;雞蛋類;星球類、衛(wèi)星類;炸彈類;生活雜類中的印章、戒指,但是量詞“?!倍际遣豢煞Q量的。相反,存在其它事物符合量詞“?!钡姆Q量范疇,而量詞“顆”卻不可以。比如:與人體/動物有關的疹子類、一些體積較小的動物(蜘蛛等);調料(鹽等);還有塵土類和火星類;進球類。同時,通過上述的差別比較,我們還可以發(fā)現,量詞“?!狈Q量的物體比“顆”要更小。
所以,通過梳理和比較所稱量名詞的共同之處,兩者的語義特征可以表述為:兩者都稱量小而圓形/球形或者近似圓形/球形的物體,但是量詞“?!狈Q量的物體比“顆”更小。
顆:[類圓形/球形]+[小]
粒:[類圓形/球形]+[極小]
雖然我們初步地比較了在共時平面上這兩個量詞大致的稱量范圍,得出了一些相同點和差異性,但是我們也發(fā)現了一些在共時平面上無法解決的問題。為什么這兩個量詞可以稱量相同的事物,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兩者在同時稱量同一事物時是完全相同的,還是存在某些差異?
以上問題我們在共時平面上暫時無法解決,所以在下一章,我們將從認知語義角度進行分析,以期解決相關問題。
3.認知語義分析
在上一章我們雖然對量詞“顆”和“粒”作了一個共時平面的分析與歸納,發(fā)現一些共時層面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這方面,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給予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由于人們傾向于將相同或者相似的事體進行概括和歸類,視為同類的事體,這樣才符合經濟原則,便于認知加工,進行范疇化,形成范疇和概念,因此從家族相似性這個角度來說,范疇化就是要使同一個范疇內部諸成員的相似性達到最大化程度,使得不同范疇的諸成員之間的相似性到達最小化程度(王寅,2010)?!凹易逑嗨菩浴边@個概念是維特根斯坦(1953)提出的,維氏將范疇比作家族,范疇中的成員與家族中的成員一樣,彼此之間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或一致,這樣一個范疇中的眾多成員之間或眾多成員與原型樣本成員之間就具有較多的相似性,正是這些共同的屬性,才使得該范疇能與其他范疇區(qū)別開來,人類就是根據事物的屬性是否具有“相似聯系”進行概括的。
基于上述理論,我們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下問題:“為什么這兩個量詞可以稱量相同的事物,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兩者稱量同一事物時是完全相同的,還是存在某些差異?”
在前文我們提到過,名詞的本義分別賦予了量詞“顆”和“?!钡某跏贾?,從本義的基礎出發(fā)對所修飾的名詞提出不同的要求后,大腦就根據這些要求不斷在認知中對其進行范疇化。在這個過程中,“顆”和“?!眱蓚€家族分別總結出了自己的家族相似性——“顆”以“小頭”為原型,分別擴展出心臟、頭顱、眼睛、牙齒、果實、星球、印章等不同類別的非原型成員;“?!币浴懊琢!睘樵停謩e擴展出沙子、種子、水珠、子彈、體積較小的動物等不同類別的非原型成員。就在這時它們的意義就會出現交叉,在這個交叉范疇中的事物擁有兩個范疇共同具有的特征,即量詞“顆”和“?!倍家笏Q量的事物具有“小”的特點,所以處在這種交叉范疇的名詞就可以同時用它們兩個來稱量(陳曉麗,2008),如圖1所示。
圖1? ? 量詞“顆”和“?!钡慕徊娣懂爤D
雖然說處在交叉范疇中的事物既可以被量詞“顆”稱量,也可以被“粒”稱量,但是這兩個量詞搭配同一個名詞時在很多情況下是有一些差異的,選擇不同的量詞會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和表達效果。因此在某些義項上,不一定能夠實現互換。
從認知理論角度來講,因為大腦不光體現相似原則,還運用突顯原則,不同量詞的使用反映了大腦對事物不同方面的認識和突顯。
“子彈類”、“種子類”、“石子類”、“棋子類”等都可以和“?!焙汀邦w”連用,但某些時候兩者在語言運用中所突出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當它們和“顆”搭配時,跟量詞“?!毕啾?,更加突出一種“飽滿”、“圓潤”,甚至是“大”。而“粒”更強調的是“體積較小”的意象特征。至于選擇哪個量詞,凸顯的什么樣的意象特征完全取決于表達者的意圖,以及更符合文本的表達效果。
下面來看幾組例子。
(1)你的每一件寶,每一兩銀子,每一顆糧食,都浸透了天下百姓的汗水、眼淚、鮮血……當如此饑荒年景,不肯發(fā)分毫庫中金銀,不肯散一粒糧食,賑濟饑民,你該不該死。(姚雪垠《李自成》中卷)
兩種情況相比可以看出,前一種情況是“顆”凸顯豐收時糧食顆粒的“飽滿”,以此來說明老百姓種植豐收的不易;而“?!蓖癸@其“微小”,是為了突出反動統治階級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殘暴,前后進行對比,更顯文章表達的張力。
(2)他剛剛給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可冒險的道路,忽然,一顆子彈清脆地從他頭頂上呼嘯而過,這下子可把他嚇壞了。(《青春之歌》)
(3)“各團在任何情況下務必堅持戰(zhàn)斗,打到最后一發(fā)炮彈、最后一粒子彈。”(《當代世界文學名著鑒賞詞典》)
兩種情況相比可以看出,前一種情況是在生死之際,把主人公嚇得不輕,而為了突出這種效果,使用更加表現出“顆”更符合,因為“顆”能更加凸顯這種威力之大;后一種情況是發(fā)揮“子彈”在戰(zhàn)斗中重要性,在戰(zhàn)斗的最后一刻,即使是很小的“子彈”也能發(fā)揮出巨大的價值,在表達效果上形成反差,更加具有表現力。
(4)文昌縣位于海南島的東北隅,它猶如一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祖國第二大寶島的邊緣上。這里背靠黎山,瀕臨大海,山青水秀,一派迷人的熱帶風光。(《宋氏家族全傳》)
(5)這就像一粒珍珠,雖被污泥所包裹,但珍珠本身的光明并未消失。(《佛法修正心要》)
“珍珠”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璀璨奪目,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例(4)中“文昌縣”因其美麗的風景在祖國第二大寶島上綻放光芒,此時用“顆”比用“?!眮矸Q量更恰當,更加能凸顯它的價值所在。而例(5)中,“珍珠”雖然小,還被埋藏在污泥里,卻仍舊難掩其光芒,用量詞“?!北取邦w”更能凸顯其“小”,小小的身軀具有巨大的能量,表達效果會更加強烈。
(6)一九八四年,當豬肉還是計劃經濟棋盤上的一顆重要棋子時,從生豬收購,到豬肉庫存、調撥、銷售以至市民每人每月發(fā)的幾兩肉票都得按計劃行事時,萬隆就把生豬的收購價放開了一個小口子。(1993年《人民日報》)
(7)此時的韓信,其實已經是劉邦手里可控制的一粒棋子,要殺要剮任有劉邦處置。(《韓信成敗之謎》)
“棋子”在上述兩個例子中指“被用來控制或者影響局勢的對象”,當作者要凸顯它的重要性、價值時,用量詞“顆”更能凸顯這個效果,如例(6),而如果“棋子”不重要,可有可無,此時使用量詞“?!睍忧‘?,如例(7)。
如上所述,由于量詞“顆”和“?!钡恼Z義原型十分接近,所以所稱量的名詞范疇中會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家族成員,這也意味著兩者的稱量范疇或多或少會出現交叉。但兩者在具體語境中所強調的側重點又是不同的,所以在具體的語境中選用量詞“顆”還是量詞“?!弊罱K仍要取決于作者的表達意圖(劉芳,2009)以及更符合文本的表達效果。
4.總結
首先,我們在立足于CCL現代漢語語料庫的基礎上,分別對量詞“顆”和“?!边M行了共時平面上的考察,從中歸納出量詞“顆”和“?!狈謩e稱量的名詞范疇。量詞“顆”稱量的名詞共計9大類,分別是:與人體/動物相關的事物、與植物相關的事物、食物(非植物范疇)、與行星相關的事物、與子彈相關的事物、沙石塵土類事物、微觀原子類事物、藥丸類、生活雜類;量詞“?!狈Q量的名詞也計9大類,分別是與人體/動物相關的事物、與植物有關的事物、食物(非植物范疇)、與子彈相關的事物、沙石塵土類、微觀原子類、藥丸類、生活雜類、進球類。通過相關對比分析,總結出兩者相同的和不同的稱量范圍,并且歸納出兩者的語義特征——顆:[類圓形/球形]+[小];粒:[類圓形/球形]+[極小]。經過初步比較,我們基本上了解了兩者在共時平面上所稱量的名詞情況,同時發(fā)現兩個量詞可以稱量一些相同的事物,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在共時平面上無法解決的。
因此,為探求“量詞‘顆和‘??梢苑Q量同一名詞的背后的動因機制”,我們運用認知語言學的“范疇化”、“家族相似性”理論,了解到兩者都是基于家族相似性從各自的原型出發(fā),不斷擴展出邊緣范疇。隨著范疇中引進的事物逐漸增多,而且又由于兩者的原型特征十分接近,出現了交叉范疇,處于交叉范疇的事物可以同時被兩者稱量。但是這兩種情況在不同的語境中所凸顯的側重點又是不同的,“顆”更強調“飽滿”、“圓潤”、“大”,而“?!备鼈戎赝怀觥靶 薄K?,什么時候用哪個量詞,還是要結合作者的意圖以及文本的表達要求綜合進行考慮。
參考文獻:
[1]邵敬敏.量詞的語義分析及與名詞的雙向選擇[J].中國語文,1993(3).
[2]Wittgenstein, Ludwig.李步樓,譯.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3]朱旭方.空間量詞“摞”“疊”“沓”的語義認知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4):31-33.
[4]閻偉.談“顆”說“?!盵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5(1):70-71.
[5]陳曉麗.量詞“顆、粒、枚”的認知語義特點[J].2008,24(1):41-43.
[6]劉芳.量詞“顆”與“?!钡恼J知語義分析[J].語言學研究,2009(2):54-58.
[7]樊中元.論配同關系量詞“顆”與“?!盵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45(6):84-87.
[8]王曉蕾.量詞“顆”、“?!?、“枚”的比較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0.
[9]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10]陳雪蓉.絲狀量詞“根、支、枝、條”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11]田鑫.由“個”、“條”、“位”談個體量詞的泛化[J].寧夏大學學報,2013,35(4):38-42.
[12]王愛華.絲狀量詞“絲”、“線”、“縷”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13]牛巧紅,劉曄.量詞“顆”“?!钡南翟囱芯考罢J知解釋[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報,2015,31(6):133-137.
[14]張苗苗.量詞范疇化擴展機制探析——以“串”為例[J].語言學研究,2016(6):202-207.
[15]李晨艷.形狀量詞“股、束、綹、縷”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