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鍛煉及培養(yǎng),利用課余時間去學習樂器已成為更多家長的不二選擇,但是昂貴的學費也是家長的負擔。借小樂器進課堂的東風,豎笛走進了學生的課堂,給孩子們帶來了免費學習樂器的機會,不僅給學生學習音樂帶來樂趣,對于音樂知識的掌握、節(jié)奏感的訓練、二聲部的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等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關鍵詞:豎笛;興趣;基礎
課程標準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豎笛是一種固定音高的樂器,由于它好學,好買,好帶,所以我稱它為“三好”樂器。學習豎笛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音準,增強音樂表現(xiàn)力,在視唱、唱歌、合唱和聆聽教學過程中運用豎笛均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打好演奏基礎和注重豎笛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高的實效性等方面來努力。下面,把我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jīng)驗、方法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能對個別老師給予幫助,更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激發(fā)學習豎笛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首先就應該從他們第一次接觸豎笛開始。對于學生來說,對豎笛的構造、聲音等都會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學生在第一次拿到豎笛時都很興奮,這時候,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玩樂器,當學生發(fā)現(xiàn)和自己觀察的結果不謀而合時,無形中也增強了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了解學習豎笛的簡單知識外,我還和著伴奏為學生吹奏了幾首音樂課本中學生學習過的歌曲,充分讓學生意識到現(xiàn)在手中的這個小東西不是玩具,而是一件非常好的樂器。而那次最大的收獲是,以后課堂中,我再也沒有聽到過豎笛發(fā)的那么噪的聲音,只有他們自己也體會到了,才會主動地、有意識地去控制。
二、重視基礎練習,逐步提高吹奏水平
正確的演奏姿勢是豎笛學習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演奏者的形象和演奏的質量。我把“抬頭挺胸腳放平,兩臂抬起眼望前”這十四個字寫在黑板二側,來規(guī)范學生的演奏姿勢,以此糾正學生低頭、坐立不直、踮腳和蹺起二郎腿演奏的壞習慣。
演奏豎笛,是氣息、手指、舌頭三者的有機結合,缺一不可。學生初學豎笛,要特別重視并加強基礎練習,為以后更深入地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我就從氣息、手指和舌頭三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教學過程中所用到的方法。
1.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在呼吸方法訓練方面,我弄一個透明的玻璃杯裝3/4左右的水,一個柔軟的吸管,然后向水中吹泡泡,讓學生觀察,并讓學生也做這樣的試驗,對比,發(fā)現(xiàn)學生吹出的泡泡大的大,小的小,還不連貫,也知道了想把泡泡吹好是一門工夫,只有氣息勻了,平穩(wěn)了才可以做到。通過水中的泡泡更直觀地看到了自己的氣息的變化,最主要的是,根本不用告訴他怎么吸氣的問題,他不可能是用管子在水中吸口氣過來,一定是用鼻子或張嘴吸氣的。通過這樣的一個方法,直接讓學生掌握了快吸慢呼的呼吸方法及換氣問題!當然,這個掌握好后,吹奏穩(wěn)定的長音是不成問題的!
2.掌握正確的指法
可以說指法是困擾我們老師最大的一個問題,有的學生一個月左右,手指仍然十分僵硬,不放松。這方面,我最開始的做法還是用水杯,但這次用的卻是紙杯,裝滿水,讓孩子體驗把它單手端起來手是一個什么樣的感覺。學生直接做到“松”“空”“柔”?!八伞奔捶潘?,放松肩肘腕指,“空”即掌心要空,“柔”即手指按孔要柔和。找到這樣的感覺后,再把這種感覺轉移到豎笛上面,可以很好地解決手指僵硬的問題!當然,一手一個水杯,上下一端的效果是更好的!
3.扎扎實實練好吐音
吐音是豎笛演奏中最常用的一種。最開始先讓學生在吹奏長音的基礎上做無控制的吐音練習,掌握了吹奏吐音時舌頭的動作后,開始進行有控制的吐音練習,隨著速度的加快,十六分節(jié)奏的出現(xiàn),感覺舌頭跟不上的時候,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學生雙吐的方法,我沒有按傳統(tǒng)教材教學生的雙吐告訴學生“吐苦”,我告訴學生的是“大哥”,一個非常容易讓學生記住并掌握的詞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好些學生能演奏雙吐和三吐的技巧了。
總之,豎笛是氣息、手指、舌頭三者的有機結合,只有打好基礎,才能保證日后逐步提高吹奏水平。
三、注重豎笛與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
我們學習豎笛,目的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豎笛的專業(yè)演奏者,而是借助豎笛,輔助我們的音樂教學。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在多種課型中應用豎笛參與教學活動。如歌曲《牧場上的家》一課,這首歌的速度適中,音程跨度也不大,比較適合豎笛吹奏,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就先用豎笛吹奏整首旋律,然后再到唱譜,最后到填詞,整個過程中,音準方面沒遇到一點困難。
器樂進課堂這一教學輔助形式,就是一種比較合理和積極的教學手段,通過對豎笛的各種吹奏形式的練習,既活躍了教學氣氛、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例如手指練習與吹奏練習、吹奏與欣賞、演奏和歌唱,演奏與打擊樂等相結合的其他形式教學活動,通過聽一聽、吹一吹、練一練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感、識譜能力,并引導學生直接親身感受到旋律的美妙、體驗音樂的無窮魅力,這樣一方面使學生獲得了不同的音響效果的情感體驗,也豐富了藝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周夏.樂器進課堂教學淺析[J].廣西教育,201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