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陽 孫玉芹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蓖瑫r強調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要正確把握學生的差異,改變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筆者認為開展“數學分層教學實踐”,能夠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層教學 實踐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習慣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現代的初中生進行教學,主要致力于全體學生的提高。不管是備課、授課,還是課后輔導等,都不考慮學生的智力差異。這樣以來就會出現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好,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差。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所有的學生都看成了一個層次。久而久之還會演變成“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局面,出現數學教學成績參差不齊的現象。所以為了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教師必須要根據本班級情況,對學生分層進行教學和輔導。
二、分層教學的理念
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就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班級授課制下,按照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訓練,分層輔導,分層評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大限度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尊重和發(fā)展。
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備課,確定對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應注重新知識導入的深淺程度,重難點知識講解的難易坡度。在設計問題和練習時,難易程度要與學生層次一致。對學困生只要求掌握教學目標中最基礎的內容,對其他同學的教學目標則要求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對優(yōu)等生以“放”為主,重在指導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導學習。這樣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備課、授課、作業(yè)、輔導到考查、評價,都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了解和認知,甚至還有揠苗助長的現象。因此,制定合理的分層教學實踐策略,對于深入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一)結合學生實際,優(yōu)化分組模式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教師對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態(tài)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把基礎好,接受能力強,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分為在A組;把各方面都還可以,學習主動性差,成績不夠穩(wěn)定的學生分在B組;把各方面相對較差,積極性不高,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分在C組。要不定時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的變化調動分組,做到高效分組、合理分組,激勵低層次的學生向中高層次發(fā)展。
(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評價標準
在分成教學的課堂練習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當提升練習題目的層次性,題型按照由易到難成階梯型,調整練習層次的范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保證練習效益。給A組學生提供拔高性題型;給B組學生選擇稍有變化的題型;給C組學生布置基礎性題型。例如,在解答“完全平方公式”這一知識點的以下問題:“(1)以按照不同層次的學生把問題分成三個題組:“A、(2)(3)(4);B、(2)(3);C、(1)(2)”,在所有學生都完成題目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解題方案,最終讓所有學生都學會題(4)的解題方法。在布置作業(yè)時,教師也可以將作業(yè)分層,設定必做題和選做題,給不同小組的學生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獲得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在對學生學習展開評價的時候,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學生的進步程度,綜合評價學習成績。通過分層評價,學生也能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取得長遠的進步。
(三)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采用教學目標分層和教學過程分層
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具體實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設置初級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分成三組,并為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最終提升全體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分別制定:“敘述并背誦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質”;“運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基本數學問題”;“解決直角三角形相關的難題”這三個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給教學過程分層。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貴在得法”。教學作為一門科學,有規(guī)可循,但作為一門藝術,不應當也不能只以一種形式來實現它的全部功能。為了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的最大功能,教師應該在保持分層教學基礎模式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互相補充,形成良好的整體優(yōu)勢,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