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課堂導入是任何學科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門教學的藝術。巧妙的導入設計能先聲奪人,有效地幫助學生開啟思維、引發(fā)聯(lián)想、激起探究欲望,為一堂課的成功開展鋪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說得好“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技術課堂導入部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著提綱摯領的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師如果能夠設計出構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導入方式,就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師的課堂控制能力,使教師的引導作用得以強化,從而為課堂內(nèi)容的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
教學導入本身就與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為在教學開始之際,學生自身是無法意識到原有的認知結構與要學的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或矛盾,需要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導入,使?jié)撛诘穆?lián)系或矛盾顯性化,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機,這也決定了教學導入必須要服務于教學的有效開展。那么,什么樣的課堂導入方式才算好呢?筆者認為,要設計一個好的課堂導入方式,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一個好的導入方式要做到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初中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但同時由于處于青春期,會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是非觀念還欠成熟,課堂導入要針對初中學生的這些特點,有的放矢,例如:在講解在flash中引導層動畫制作時,先展示幾幅swf動畫圖片:奧運火炬的傳遞路線、嫦娥一號繞月運行、姚明投籃的拋物線入筐。這幾個動畫立刻引起了學生的強烈興趣,有學生問:“這是怎么制作出來的?”然后教師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為什么火炬會按照我劃的線進行傳遞呢?嫦娥一號為什么又會按照我劃的橢圓曲線運行呢?同學們,電腦是神奇的,它能夠把我們想象變成現(xiàn)實,你們想學嗎?”學生立刻響應,興趣高漲,教師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導到課堂教學中。這幾幅動畫都結合時代主題,因此能夠滿足學生好奇心,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老師的精心講解下,有些學生不但學會了當堂課的內(nèi)容,而且還制作出一些高難度的動態(tài)圖,學生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老師的導入方式。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教學導入方式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強烈興趣和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初中學生雖然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但是他們的心理有惰性因素,教師要發(fā)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就必須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二、課堂導入方式要形式多樣,富于變化,讓學生對每一堂信息技術課都充滿期待。一個導入方式再好,如果每節(jié)課都用它,那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久而久之,學生對之就沒有新鮮感,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適時、實時的進行變化和調(diào)整,使學生真正在信息技術的海洋中快樂徜徉。
三、課堂導入方式要成為課堂教學的契入點,要與教學內(nèi)容有某種必然聯(lián)系。如果不考慮到教學內(nèi)容,只是一味地吸引學生,東拉西扯,那么再精巧的導入,也只是嘩眾取寵,對于課堂教學,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而且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例如某教師在上《視頻信息的加工》這一節(jié)課時,在課前播放了科幻片《變形金剛》片段,課堂是安靜下來了,但是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多數(shù)學生無心再聽老師講解怎樣對視頻進行處理,而是在想課前播放的故事片《變形金剛》片段后的內(nèi)容是什么,甚至少數(shù)學生還討論電影的內(nèi)容,爭論“誰看過誰沒看過”這些與教學完全無關的事,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自然不會理想。
四、課堂導入方式要健康活潑,避免低俗,不能一味地追求迎合一些學生的不健康心理。例如某教師在講解的《word2000圖文混排》時,是在流行歌歌詞中插入f4、蔡依林、周杰倫等圖片,結果引得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尖叫,這樣的課堂導入雖然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但是不符合我們的德育方針,這要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好的課堂導入方式有哪些呈現(xiàn)方式呢?筆者根據(jù)近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有以下幾種:提問導入法。即以課堂提問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進而把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例如在講解《在幻燈片中插入視頻和聲音》一節(jié)時,教師課前可以以提問導入:“同學們,我們己經(jīng)知道,在幻燈片中可以插入圖片文件、剪貼畫、表格,但是我們的幻燈片仍然是默然無語的,那么內(nèi)向,我們能不能在幻燈片中插入精彩的故事片和悠揚動聽的經(jīng)典名曲呢?”進而把學生的思考方向引入到教學內(nèi)容中來。展示導入法。先向?qū)W生展示用課堂待授知識制作出來的電腦作品,引起學生對電腦作品的興趣,然后激發(fā)學生學習未知領域知識的欲望。前面所舉例中的flash動畫屬于展示法的應用,這也是目前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即教師先設計一種虛擬情境,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例如美國一位歷史老師上美國獨立戰(zhàn)爭這一節(jié)時,沒有直接講課,而是先讓學生坐在教室里考試,然后又要向?qū)W生收取高昂的試卷費,學生非常不滿,準備罷課,這時教師才:“同學們,不要緊張,剛才只是我和大家開的一個玩笑,當我向同學們收取高昂的試卷費時同學們情緒如此激動,那么,當英國殖民者不斷增加美國人民的各種稅費時,美國人民會怎樣?”同學們立即提出要用武力反抗,這時教師的教學目標實際上己經(jīng)在收試卷費的這個情境創(chuàng)設中完成。前面所講的收到一個qq留言也是一種典型的創(chuàng)設情境法的應用。
總之,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并注意方法。開頭開得好,就會大面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聚焦”學生注意力,使教師的授課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新奇感,從心理上對學習產(chǎn)生探究性傾向,思維應運而生,并誘發(fā)他們對高層次學習的需求,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充滿快樂的地方,成為學生永不枯竭的知識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