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庸》義釋

    2018-03-31 19:31:32
    社會科學(xué)家 2018年7期

    陳 明

    (首都師范大學(xué) 政法學(xué)院,北京 226007)

    《漢書·藝文志》載“《中庸說》二篇”,顏師古注曰:“今《禮記》有‘中庸’一篇,亦非本禮經(jīng),蓋此之流。”可注意者,一是其與《禮經(jīng)》無關(guān),會不會與《周易》有關(guān)?①熊十力認(rèn)為“《中庸》本演易之書”。(《原儒》下卷,第1頁,岳麓書社,2013年)馮友蘭也指出“《中庸》的主要意思與《易傳》的意思,有許多相同之處。”(《中國哲學(xué)史新編》第三冊,第119頁,人民出版社,2007年)二者具體關(guān)系,周敦頤有一套說法:“誠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fù)?!眳⒁姟锻〞贰罢\”“圣”諸篇。二是曾有“二篇”?!吨杏埂分黝},正好前半部分以“中”或“致中于和”為中心,后半部分以“誠”或“成己成物”為中心。②梁濤:《郭店楚簡與〈中庸〉》認(rèn)為今本《中庸》包括原本獨立的兩篇:《中庸》和《誠明》?!吨杏埂窇?yīng)包括第二章到第二十章上半段至“所以行之者,一也”,這一部分主要記述孔子的言論,涉及內(nèi)容較為廣泛,應(yīng)屬于雜記性質(zhì);《誠明》包括第一章以及第二十章“凡事豫則立”以下。這一部分主要記述作者的相關(guān)議論,是一篇內(nèi)容完整,邏輯嚴(yán)謹(jǐn)?shù)淖h論文。(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gdcjyzy.html)本書同意梁濤關(guān)于該書包含兩個主題以及應(yīng)將朱子所定之第二十章加以切割的看法,但解釋和建構(gòu)旨趣存在文獻(xiàn)學(xué)和宗教學(xué)的差異。頗堪玩味。

    中庸二字,《說文》:“中,內(nèi)也。上下通也”;“庸,用也”。

    鄭玄解釋篇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用也。庸,用也?!睂ⅰ爸杏埂苯鉃橛洝爸泻椭谩?,顯然是以“中”為“中和”。這應(yīng)該是根據(jù)文本中“致中和”而來,雖然“中和”連用,但二者的區(qū)分也是清楚明確的。從語境脈絡(luò)看,“中”主“和”輔,或“中”體“和”用,宋儒謂之“未發(fā)”“已發(fā)”關(guān)系也。

    程頤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敝熳幼觥吨杏拐戮浼ⅰ费赜么私猓砀鶕?jù)《爾雅》“庸,常也”,將“庸”定義為“平?!?。

    我們這里的闡釋,以鄭注為基礎(chǔ)而加以引申。

    庸,用也。但不能只是簡單的從動詞之使用或名詞之功用求解。借助《莊子·齊物論》對“庸”的解釋,“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我們可以看到,“中之用”實際是一個由“通”(表達(dá))而“得”(實現(xiàn))的過程。結(jié)合“中”的內(nèi)涵,這種理解的合理性以及整個“中庸”的意義脈絡(luò)和理論層次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具體。

    中,性也。“內(nèi)”(the innerness)作為天命之性,從天道本體論看,首先有一個自外(天)而入諸“內(nèi)”(人)的設(shè)定,因此它才得以成為“成己成物”的根據(jù),成為所謂“天下之大本”。①“中”與“得”古代同音義通?!吨芏Y·師氏》:“掌國中失之事?!倍抛哟褐^“中當(dāng)為得?!绷恚肚f子·秋水》:“物得以生謂之德”;《管子·心術(shù)上》:“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謂所得以然也?!比缓?,在經(jīng)驗人生論層面,它才在由內(nèi)而外、由隱而顯、由可能而現(xiàn)實的過程中,與“節(jié)”相應(yīng),成為合內(nèi)外之道的結(jié)果“和”,進(jìn)而獲得其“中道”、“得體”“合適”等意義(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就是立基于此)。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爸小弊鳛槿怂暗靡陨^之德”的“德”,也必然顯發(fā)為活潑潑的生命存在樣態(tài)?!爸小北揪陀小吧舷峦ā敝?,換言之,“通”乃是其內(nèi)在要求。用今天的概念表述,它是某種意志和能量,意味著愛與創(chuàng)造,因而意味著生活生命的無限可能性——這是“中”自身的內(nèi)涵本質(zhì)和意義功能。②梁漱溟曾用本能、情感、直覺說仁,認(rèn)為仁就是“敏銳的直覺”,而他用于描述生命、生活的“寂”與“感”兩個概念即是出自《易傳》。參見氏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xué)》第131、133頁,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正因為它是大化流行之宇宙生命的一種存在樣式,三才之一的人的存在樣式,孟子、荀子等根據(jù)某種原則標(biāo)準(zhǔn)在對行為進(jìn)行評估的基礎(chǔ)上做出的人性善惡推定,反映的是他們的經(jīng)驗論思維和倫理學(xué)視野,均不足以言之。③《胡宏集》“知言疑義”:“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奧也,善不足以言之,況惡乎!”中華書局,1987年。因為,那些原則標(biāo)準(zhǔn)本身也只是這一生命形式在經(jīng)由圣賢的人格生命之顯發(fā)中創(chuàng)造制定出來的,其目的是“化民成性”,“與天下共遂其生”。這就是“參贊化育”,就是“止于至善”,就是“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清代胡旭《周易函書約存》卷五謂“大化由中而出,是即周易之大原乎!”[1]以“大化”說“中”,將“中”與《周易》勾連起來,我認(rèn)為這道出了《中庸》與《周易》尤其是《易傳》根本性的邏輯關(guān)系。但需要指出的是,“中”之為天下之本,是從人對世界的參與,生命在這種參與中有所創(chuàng)造而言,是作為“天命之性”經(jīng)由人的呈現(xiàn),因此不得與作為“《周易》之大原”的“乾元性?!钡攘魁R觀。

    1.1 天命之謂性。

    天以生德生眾民,人亦稟此生德以為性。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書·湯誥》)“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左傳·成公十三年》)這一天人關(guān)系框架及其思想或許可以作為我們討論“天命之謂性”的起點。劉康公是從人的視角進(jìn)入論題,所以,“命”是名詞形式的。它的成立,顯然應(yīng)該是以天(或“惟皇上帝”)有所命為前提?!吨杏埂匪对娊?jīng)·周頌》“維天之命,於穆不已”里的“命”,就是動詞?!懊腥缟且环N創(chuàng)造”。[2]如此,天的意義內(nèi)涵,根據(jù)“天地之大德曰生”可以表述為“生生”。第一個“生”是名詞,指天,即天本身就是一個大化流行的生命;第二個“生”是動詞,是孕育生化、長養(yǎng)萬物的意思。

    明確天的內(nèi)涵之后,就是要確立天之本體論的奠基地位和作用?!坝刑斓厝缓笥腥f物”是對天的這一地位的確立。新出土的文獻(xiàn)郭店簡《性自命出》“性自命出,命由天降”,用在這里則是對這一天人關(guān)系格局的佐證和強(qiáng)化。它的意思就是,個體的生命來自一個超越性的根源天,是天這個“大生命”的一部分。

    朱子《〈中庸〉章句集注》跳過句首“天”的概念,直接從“命猶令也”落筆,訓(xùn)“命”為“令”,從名詞性的“命”去講人之“性”,便于他將各種經(jīng)驗層面的道德原則作為“理”植入人心,進(jìn)而定義為性,“以理為性”,實現(xiàn)其理本論的本體論與人性論的銜接,從而把文章的解讀導(dǎo)入個體論視域里的心性論思維模式。他的思維背景是,“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后有性……天地之間所謂命者,理也”。(《答黃道夫》,《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

    離天言理,以理代天(天理概念中的“天”只具有抽象的絕對性意義,作為“理”的形容詞而存在),《中庸》文本天人關(guān)系架構(gòu)就這樣被解構(gòu)于無形。而失去天之生命創(chuàng)造者這一根源和依據(jù),人便裂解成為“理”與“氣”的二元復(fù)合物。其間的理論難題姑置不論,④《禮記·禮運》說“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币驗楸居谔斓?,德與氣是統(tǒng)一的。朱子的理不過是將經(jīng)驗層面的道德倫理擢升至本體的地位,在這些道德原則得到強(qiáng)化的同時,作為最高存在和世界統(tǒng)一根據(jù)的天則被放逐虛化?!笆ト俗鲃t,必以天地為本”。朱子“以理代天”問題多多:“先有是理”,則氣從何來?理不生氣、氣不生理,二者又如何“掛搭”?故陸九淵譏其“支離”。牟宗三指其“別子為宗”根源也在這里。牟宗三認(rèn)為朱子一系的問題,是將《中庸》、《易傳》與《大學(xué)》合,而以《大學(xué)》為主。于孔子之仁只視為理,于孟子之本心則轉(zhuǎn)為實然的心氣之心。(參見氏著《心體與性體》上,第4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雖然牟氏對《大學(xué)》的理解受四書學(xué)影響,將其劃歸所謂“橫攝的系統(tǒng)”屬于誤解(本書將在相關(guān)章節(jié)討論),但對朱子思想問題的揭示卻是十分深刻到位。需要補充的是,朱子的《周易本義》完全否定《易傳》之意義。這既是癥狀,也是病因?!爸轮泻汀?、“成己成物”和“參贊化育”等一系列內(nèi)涵豐富別開生面的論題也就此被塞入心性論的封閉平臺,生命的展開表達(dá)或者被道德化為“已發(fā)未發(fā)”的修養(yǎng)論(或曰“心法”),或者被概念化為一種體用關(guān)系問題,①陳赟也注意到了這些問題,認(rèn)為“要獲得對中庸的更為本源性的理解,就必須超越宋明理學(xué)系統(tǒng)中形成的、作為一種特定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的‘中庸’觀念?!薄吨杏沟乃枷搿返?1頁,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其本身具有的豐富內(nèi)在意蘊與嚴(yán)密邏輯結(jié)構(gòu)被嚴(yán)重窒息遮蔽。表面上的訓(xùn)詁學(xué)問題,實際潛藏著如此巨大的思維分野。

    因此,這里首先以重置天人關(guān)系架構(gòu)作為整個《中庸》解讀的開始。

    率性之謂道

    率:循也。

    道:規(guī)則、范導(dǎo)、路——可通達(dá)者也。

    率性之謂道:循此本性立身處事,即是人生正道(并可作為楷模范導(dǎo)世人)。

    這是指圣賢一類的人物,如《孟子·盡心下》所謂“堯舜性之也”,以及《中庸》后面所說的“自誠明謂之性”者?!蹲髠鳌べ夜吣辍罚骸啊对姟?、《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郭店簡《性自命出》認(rèn)為,這些“詩書禮樂,其始皆生于人”。什么人?就是堯、舜、孔子這樣的圣人。圣人為何能夠如此,因為他們是“至德凝道”(《中庸》:“茍不至德,至道不凝”)。思想之所本,是《易傳·大象傳》的“君子以正位凝命”以及《易傳·文言》的“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君子之所以能夠“正位凝命”、“與天合德”直至“率性為道”,是因為其能夠“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左傳·宣公三年》)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說的也就是“率性之謂道”的前一句,“天命之謂性”。

    修道之謂教

    確立圣賢垂示的人生正道,以之范導(dǎo)庶眾就叫作“教”。

    修,治也。詩書禮樂作為德則義府,功用即在教化民眾,“以生德于中”。所以,“修道之謂教”的意思就是,把圣賢人物創(chuàng)造的詩書禮樂確立為規(guī)范準(zhǔn)則,教化民眾,培養(yǎng)其道德情感和實現(xiàn)其意義目標(biāo)。“富之教之”,是孔子在《論語·為政》里提出的政治主張。

    這樣的圣賢事業(yè)正是《易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社會治理原則的落實?!笆ト酥珊跷恼隆?,晉干寶注《易傳·賁卦·彖》語,用在這里也非常合適。

    《禮記·仲尼燕居》:“夫禮,所以制中也”,則禮又有作為“節(jié)”的約束規(guī)范行為之作用。

    1.2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人文之道本乎天而關(guān)乎性與命,不可須臾離之。這里的“君子”指有心向道之人。隨時隨地戒慎恐懼,大事小事做功夫,為的是依道而行,謹(jǐn)守勿失。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是難點,也是要點,關(guān)鍵則是“慎獨”一詞,尤其“獨”的概念如何索解。鄭玄解為“獨處閑居”;朱子解為“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處”,即獨處之時或獨處之地。劉宗周則反對。他認(rèn)為,“獨即天命之性所藏精處,而慎獨即盡性之學(xué)”,并以此思想史留名?!安鼐帯睉?yīng)該就是心,只是劉強(qiáng)調(diào)其所藏,斷言“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雹诜忠姟秳⒆尤珪肪砦濉妒W(xué)宗要·陽明王子》、《劉子全書》卷八《中庸首章說》。但這實際是以“性”解“獨”、以“中”解“獨”,雖然扭轉(zhuǎn)了鄭玄、朱熹的詮釋方向,但與《中庸》思想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并不兼容。

    當(dāng)代學(xué)者根據(jù)新出土材料把“慎獨”之“獨”解為“意”③劉信芳《簡帛〈五行〉慎獨及其相關(guān)問題》認(rèn)為“《中庸》之‘慎獨’與《五行》之‘慎獨’可謂一脈相承,談的都是群體意識中的自我意識問題”。http://www.lwlm.com/History/200807/100059.htm?;颉靶摹?,④廖名春《“慎獨”本義新證》認(rèn)為“慎獨”就是“珍重內(nèi)心”。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18/13/7775975_456152514.shtml??梢暈槲墨I(xiàn)學(xué)對思想史的某種修正。

    《禮記·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注》曰“隱,意也,思也?!薄稜栄拧め屧b》:“隱,微也”。據(jù)此,文中之“隱”與“微”或可分別理解為“隱情”和“微念”,為釋“獨”為“心”或“意”鋪平道路。但“慎獨”就是“珍重內(nèi)心”么?是不是稍顯空洞太過簡單了點?劉宗周的“藏精處”倒是沉甸甸,但心學(xué)背景的他不會考慮到“精”應(yīng)有上天的根據(jù)?!靶闹賱t思”,我們認(rèn)為所思者正是“天命之謂性”的天。從出土文獻(xiàn)《五行》看,“獨”跟“一”聯(lián)系在一起,“獨然后一”。⑤“慎其獨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謂也。獨然后一?!比绻吧鳘殹笔菫椤耙弧?,而“獨”可解為“心”,那么,慎獨就可以理解為一種求取“(與天)合一”而做的“功夫”,進(jìn)而表征一種“合一的狀態(tài)”——“獨”原本就可以假借為“專壹之稱”。⑥《說文》段注。專有聚集、合一之義。《左傳·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與人之壹也。杜注:壹,無二心。

    于是,劉宗周的直覺可與《中庸》之說達(dá)成某種交集而互相印證。不妨從“獨”與“意”的關(guān)系略加解說。“心”是“能思”;“意”則是“所思”,是“慎獨”努力之后所獲得的“意念”、“理念”或“信念”。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慎獨”表述為,一種追求生命自覺的內(nèi)省體悟,一種對自己生命及其性分本之于天的自覺,以及對由此自覺而確立之生活意義和目標(biāo)的持守與承擔(dān)。

    《荀子·不茍》“不誠則不能獨,不獨則不能形”,有“誠”以為“獨”,“獨”以為“形”(形之于外)之意。把“誠”(專心致志于)的對象設(shè)置為“天”,整段話用于這里對“慎獨”的理解,十分貼切。有論者把《大學(xué)》的“誠意”與“慎獨”結(jié)合起來解釋,“誠意”作為“格物致知”后“正心”的結(jié)果,與此確實存在某種程度的可比性?!队衿ひ疾俊罚骸耙迹\也”,似乎也提示著這一點。

    這一章是全書的前提。第一節(jié)提出三個命題,明確天道的基礎(chǔ)性。第二節(jié)以“慎獨”實現(xiàn)由天向人的過渡。

    2.1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

    表現(xiàn)為喜怒哀樂的情感、意志潛存于內(nèi)心時,叫作“中”。

    以中言性或性以中言,包含幾個層次的內(nèi)容。從“民受天地之中”、“性自命出,命由天降”的根源性意義說,“中”是內(nèi)在于“心”的所謂“性”(稟賦);從現(xiàn)實性意義說,“中”則是作為某具體存在之人的意志、能量(生長的根據(jù)與可能)等?!爸杏埂敝爸小笔羌嬷付叨?;“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的“中”則重心在后者。

    首先要強(qiáng)調(diào),用喜怒哀樂四種情緒或情感作為生命的顯現(xiàn)形態(tài),不能就此簡單地把生命表達(dá)實現(xiàn)的問題窄化為“已發(fā)”“未發(fā)”的人格修養(yǎng)問題。雖然文本確實以此為線索展開,但我們卻應(yīng)該把“喜怒哀樂”當(dāng)作一種借代或隱喻,它真正要說的和處理的,是生命之呈現(xiàn)表達(dá)、實現(xiàn)完成的問題——這意味著一種在現(xiàn)實中展開的“成己成物”的艱巨過程。郭店簡《性自命出》“始者近情,終者近義”,就說明不能執(zhí)著于“喜怒哀樂”的情感性或情緒性。這是因為《性自命出》把“喜怒哀悲”說成“氣”,相對宋儒理解的“情”完全不同,“喜怒哀悲之氣,性也,及其見于外,則物取之也?!苯鉃闅馐菑摹靶浴钡摹百|(zhì)料”說的,解為“情”則意味著個體性行為的情緒或情感之“已發(fā)”“未發(fā)”之考察。

    顯然,《性自命出》立論是基于一個與“未發(fā)”“已發(fā)”之內(nèi)部心性關(guān)系所完全不同的“人——物”的外部關(guān)系維度。

    以質(zhì)料說“性”、說“中”,是荀子的思路,有人謂之“性樸論”。[2]相對來說,《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智知,然后好惡形焉”更適合幫助理解《中庸》的生命論話語:這里的“性”是“即存有即活動”的,“靜”與“動”是其不同的存在樣態(tài);它與物之互動而形成好惡情感(喜怒哀樂)是生命表達(dá)或顯現(xiàn)形式,是“人——物”的關(guān)系及其表現(xiàn),而不應(yīng)化約為性與情的內(nèi)部關(guān)系?!皶脮r活潑潑的,不會得時只是弄精神”,①《朱子語類》卷六十三引明道語。就是要明白這一點。宋明理學(xué)之所以“偏枯”,就是因為在個體性、道德性的狹窄論域里糾纏糾結(jié),失卻了源頭活水。

    再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更上層樓,把“人——物”關(guān)系鑲嵌在“天——人”關(guān)系的架構(gòu)里。

    《王道通三》曰:“喜怒哀樂之發(fā),與清暖寒暑,其實一貫也……春氣愛,秋氣嚴(yán),夏氣樂,冬氣哀;愛以生物,嚴(yán)以成功,樂以養(yǎng)生,哀以喪終。天之志也?!?/p>

    《天辨在人》:“……春,愛志也,夏,樂志也,秋,嚴(yán)志也,冬,哀志也?!?/p>

    《如天之為》曰:“陰陽之氣,在天,亦在人。在人者為好惡喜怒,在天者為暖清寒暑,出入上下左右前后,平行而不止,未嘗有稽留滯郁也。其在人者,亦宜行而無留,若四時之條條然也。夫喜怒哀樂之止動也,此天之所為人性命者,臨其時而欲發(fā),其應(yīng)亦天應(yīng)也……人有喜怒哀樂,猶天之有春夏秋冬也。喜怒哀樂之至其時而欲發(fā)也,若春夏秋冬之至其時而欲出也?!?/p>

    這種天與人的同構(gòu)性,首先是生命存在性的,即作為一種生命的存在與表達(dá)形式(志)②在董仲舒的理解里,“志為質(zhì),物為文。文著于質(zhì),質(zhì)不居文”,(《春秋繁露·玉杯》)換言之,“物”是“志”的顯現(xiàn)。。其次這種存在性的呈現(xiàn)和展開,對人來說是一種使命,由此形成的人與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因而具有神圣的意義?!吨杏埂氛窃谶@二者統(tǒng)一的架構(gòu)里展開自己的論述,海闊天空、光風(fēng)霽月。儒教理論,應(yīng)該也是這樣一片大而化之之謂圣的天地氣象。

    即使不去深究《中庸》的內(nèi)在邏輯,不去考慮其與“天命之謂性”的前提,不去考慮《易傳》“元亨利貞即四時”的理論淵源,①《朱子語類》卷一“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義禮智,皆以四者相為用也”,也是結(jié)合天地人立論,但其只是以數(shù)字“四”為紐帶而淡化弱化天的中心地位,并且根本上乃是以春夏秋冬、金木水火為自己將仁義禮智絕對化做論證。對照《春秋繁露·如天之為》“圣人承之以治,是故春修仁而求善,秋修義而求惡,冬修刑而致清,夏修德而致寬,此所以順天地”,區(qū)別十分清楚。僅僅就文本的解釋而言,這也確實是一個更能說得通順講得清楚的框架。

    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節(jié),《說文》:“竹節(jié)也?!币甓小皶r節(jié)”、“節(jié)制”“和諧”(《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jié)”)諸義。“中節(jié)”之“節(jié)”為名詞,應(yīng)取“時節(jié)”、“節(jié)制”義,“中節(jié)”則可以理解為“(喜怒哀樂)合乎天之時與物之宜的表達(dá)”。

    “中”為“大本”,是由于作為“天命之性”之在人者,作為生命根本,它是意志、動力,蘊含有一切可能性,“始則近情,終則近義”(《性自命出》)。《易傳·文言》“君子以成德為行”,“大人……與天地合德”,這種表達(dá)從天人關(guān)系說乃是使命和義務(wù)。

    “和”為“達(dá)道”,是因為唯有遵循內(nèi)在之節(jié)律(時)、協(xié)調(diào)好客觀之處境(應(yīng)),意志才能實現(xiàn),可能才能變成現(xiàn)實,生命才能“得其正以周行”。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所終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不僅點出了中與和的生命特性以及彰顯完成的關(guān)系,而且揭示了個體經(jīng)驗層面的中、和概念存在天地大生命的根據(jù)或神圣性基礎(chǔ)。

    致,《說文》段注:“送而必至其處也”。動詞,使……達(dá)之、至之、成之。性于圣人,循之即為道,普通人等則需心力發(fā)動,所謂“致”也。“慎獨”則是這種心力發(fā)動的前提與保證。②《大學(xué)》的“正心誠意”可與“慎獨”對勘,可理解為“致中于和”的前期工作,或曰意向性執(zhí)定——美國心靈哲學(xué)家塞爾把精神狀態(tài)的指向(direct at)或“關(guān)于”(care about)叫作意向性(intetionality)。參見《意向性——論心靈哲學(xué)》,上海:世紀(jì)出版集團(tuán),2005年。所以,“致中和”的意思是“致中于和”(通過成己成物達(dá)到參贊化育的理想目標(biāo))。由于“和”是與“節(jié)”相應(yīng),“致中于和”有內(nèi)在地包含有“致中以和”(根據(jù)天時與物宜的原則和條件去追求這一理想目標(biāo))的要求或原則③船山認(rèn)為“中和”之中與“時中”之中“均一而無二矣”?!蹲x四書大全說·中庸》“名篇大旨”。——這就是普通理解的“中庸”之義,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中道或折中等等。④柳宗元實開其端:“當(dāng)也者,大中道也”。(《斷刑論下》)“應(yīng)之常宜,謂之時中”。(《答楊誨之第二書》)這樣說或許更準(zhǔn)確一點,“致中于和”是目標(biāo),“致中以和”是方法;目標(biāo)決定了方法。

    “中”有待于“致”,“和”則是“致”的某種結(jié)果,這說明“致”的主體“人”在《中庸》的理論結(jié)構(gòu)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僅是“心”的功能,也跟實踐活動及能力聯(lián)系在一起?!罢\論”的“成物”命題可視為“致中于和”的某種具體論述?!爸轮泻汀本褪谴蜷_自己的生命,就是通過對人文世界的創(chuàng)造將自己的個體生命融匯于天這個生生不息的大生命里的途徑和方式?!叭四芎氲?,非道弘人”,(《論語·衛(wèi)靈公》)這種對人之作用的重視可說是儒教區(qū)別于其他宗教的最大特殊之處?!靶囊舱?,知天地,宰萬物,以成性者也”,⑤《胡宏集》“知言疑義”朱子引五峰語。五峰此語中“知”、“宰”和“成”三個字,用于“致中和”句,不僅深中肯綮而且曲盡其妙。結(jié)合“中者道之體,和者道之用”,(《胡宏集·知言》)用在這里就更合適了。

    位,《廣韻》:“正也”。“天地位焉”就是天地得其正位?!罢弧辈皇庆o態(tài)的,而是“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就是“天生地養(yǎng)”?!叭f物育焉”則是“鳶飛魚躍”、“飛龍在天”。這樣一幅“上下與天地同流”的“化境”(大化流行之境),是“致中和”以及整個《中庸》的宗旨和目標(biāo)。在“易——庸——學(xué)”的整體結(jié)構(gòu)中,它思想上與《易傳》的“保合太和”、《大學(xué)》的“止于至善”相對應(yīng),邏輯上則構(gòu)成“本體論”到“政治學(xué)”的中介環(huán)節(jié)。

    這可以說是《中庸》之“中論”的“經(jīng)部”。

    以下各章都是從各個方面對它的闡述,從德行、職位、處境等討論“致中于和”和“致中以時”的情況、道理和要求。

    2.1.1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p>

    “君子中庸”:君子之生活規(guī)劃與展開,都是以內(nèi)在性分和外在時宜做基礎(chǔ)進(jìn)行;“小人反中庸”:小人則不是這樣,所以他們肆無忌憚不守規(guī)矩不知分寸。第一、第二兩個“中庸”同義,是考慮到“節(jié)”的約束和限制“致中以和”的意思。第三、第四兩個“中庸”則是“用中”,即單指打開生命實現(xiàn)自我。

    這節(jié)以上部分是《中庸》第一個主題的正面表述。換言之,可以說“致中和”乃“中論”之主題。①前揭梁濤文章即將《中庸》分為上下兩篇,“中和論”和“誠明論”。本書定為“中論”和“誠論”,因為“和”為“中”所包含,“明”則與“誠”完全不足以匹配。茲不贅。下面的文字可以視為圍繞這一主題的討論,重點主要是“致中以和”。所謂知之非艱,行之維艱也。

    前面總綱式的論述雖然出自子思之手,但思想?yún)s是本于孔子,可以看作是七十子后學(xué)在孔子之后對老師思想反復(fù)咀嚼系統(tǒng)整理后的綜合表達(dá)?!洞髮W(xué)》的情況也是如此。夫子第一次出場用“仲尼曰”,表示老師是孔子。后面則簡化為“子曰”。

    這段關(guān)于君子和小人之“中庸”的討論,提出了“時中”的概念?!皶r中”原則本于《艮卦·彖》:“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钡灿凶兓V兄?,和為貴。和則是由是否“中節(jié)”決定的。所以,時中之所中與否,必須引出“節(jié)”的概念才能清晰論述。而節(jié)也是廣義意義上的,天之性分、時之順逆、人之定數(shù)、禮之名分、事之情勢等等。這些都是在“致中于和”的過程中需要體察考量的。

    “中庸”所謂的智慧義,基礎(chǔ)在此。

    2.1.2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孔子說:“致中以和真是太高妙了!人們不知道怎么做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了!”

    《論語·子罕》:“可與共學(xué),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薄爸轮幸院汀狈蠒r宜的“時中”義,也許就是這里的“權(quán)”吧?其難可知。

    2.1.3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p>

    孔子說:“天道得不到實行的原因我大概知道了——聰明的人做過了頭,愚昧的人又差得有些遠(yuǎn)。天道的真諦得不到闡述的原因我也大概知道了——賢良的人講過了頭,缺德的人又理解不了。人天天都吃東吃西,卻很少能品出滋味?!?/p>

    天道得不到實行,與對天道的認(rèn)識不到位有關(guān),與“時中”不好把握有關(guān)。孔子曾稱贊林放問“禮之義”是“大哉問”,有將“禮義”置于“禮儀”“禮數(shù)”之上的意思。但高明易啟流弊,此其所以為難也歟?

    2.1.4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因此,夫子似乎有些悲觀。

    2.1.5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舜應(yīng)該是非常智慧的吧!不恥下問,聽到的東西都細(xì)加琢磨,隱惡揚善主教化。但治理天下,善惡兩端雖掌握,政策規(guī)范制定實施還是取中道以為之。這就是舜之為舜的原因吧!

    行中道是一種政治智慧:期之以善,則失之寬;料之以惡,則失之酷。

    舜是圣人,正面例證。

    2.1.6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qū)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予:我,指人自己,非指孔子。

    知:通“智”。納:進(jìn)入、落如。

    罟(gǔ):捉鳥、捕魚的網(wǎng)。

    擭(huò):古時用于捕獸的籠子,設(shè)有機(jī)關(guān)。陷阱:捕獸時挖的暗坑。

    人都自以為聰明,被往各種陷阱里攆也不知道避開;人都自以為聰明,知道中庸的智慧卻一個月也守不住。

    這里講的是,不能克服利益的誘惑,不會有真正的智慧;“致中以時”還需要毅力堅持才能“致中于和”。

    2.1.7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孔子門下,子路是勇者型人格,子貢是智者型人格,顏回是仁者型人格——特點是敦厚有毅力。得一善都服膺不失,明白了中庸的道理自然更是謹(jǐn)守不失了——在夫子面前學(xué)生做得好,“敏于事而慎于言”,本身就是例證。

    2.1.8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這里的“中庸”應(yīng)該是指“致中于和”的最高境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而“與天地參”,很難企及。而辭爵祿、蹈白刃這些個體層面的抉擇,甚至國治天下平的現(xiàn)實政治目標(biāo)都相對容易做到,因為“致中于和”還有個天道、修道(愛與敬)的維度,涉及超越性精神價值的取向和意涵。

    但是總感覺這種決絕的修辭稍顯突兀。

    2.1.9 子路問強(qiáng)。子曰:“南方之強(qiáng)與?北方之強(qiáng)與?抑而強(qiáng)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qiáng)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qiáng)也,而強(qiáng)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qiáng)哉矯!中立而不倚,強(qiáng)哉矯!國有道,不變?nèi)?,?qiáng)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qiáng)哉矯!”

    “致中以和”既需要對天道有體認(rèn),也需要有智、仁、勇三達(dá)德。前面提到的舜是智的楷模,顏回是仁的典范,子路這里應(yīng)該是作為勇者出場。

    子路問強(qiáng)??鬃邮紫葏^(qū)分南方之強(qiáng)與北方之強(qiáng),而從地域說強(qiáng),意味著從地理環(huán)境對氣質(zhì)的塑造理解評估所謂強(qiáng)。一柔韌,一剛猛,都屬于氣性之好勇斗狠,以勝人為強(qiáng)??鬃诱J(rèn)可的強(qiáng)是“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國有道,不變?nèi)?、“國無道,至死不變”,這樣一種對內(nèi)心價值的堅守,對獨立人格的追求與,是自己生命的性分所在。

    《禮記·儒行》:“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睋?jù)此,或可說孔子推崇的還是儒者之強(qiáng)吧。

    2.1.10 子曰:“索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故作高深,好為怪異,雖入載籍,何足道哉!君子任重道遠(yuǎn),一旦做出選擇,即當(dāng)一往無前,絕不半途而廢。君子致中以和,自盡性分,即使遠(yuǎn)離塵囂,不為世所知也無所郁悶怨悔——這是圣賢才能做到的吧。

    本章主要講“致中以和”,當(dāng)各盡其性?!兑讉鳌の难浴丰尅皾擙埼鹩谩庇小安灰缀跏?,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持守”與“時中”,結(jié)合統(tǒng)一。

    2.1.11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对姟吩疲骸傍S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費,被使用。

    察:昭著顯明。

    君子之道指“致中于和”?;钪褪浅ㄩ_生命、開創(chuàng)人生,走在“致中于和”的路上。其道理,智商平平的男女也朦朧可感,但其究竟義,即使圣賢亦未必能夠窮盡。德行一般的男女也多少能踐履一點,但其最高境界,即使圣賢也很難做到。這其實是正常的。天地至大,無不覆載,人尚有所恨憾,如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又豈能求全責(zé)備于圣賢?

    生生之德,造化之機(jī),既呈現(xiàn)于宇宙,也滲透于精微?!对娊?jīng)·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的句子,就是這種大化流行的寫照吧。儒家理論,從陰陽造化開始,發(fā)越開展,直至彰顯于整個宇宙天地。

    《詩經(jīng)》以“關(guān)雎”開篇,漢儒認(rèn)為“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與此相關(guān)而又有所不同。其教化理論的邏輯是正人倫以正天下(“夫婦為人倫之始”)?!吨杏埂返倪壿媮碜浴兑讉鳌は缔o》,“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屬于“創(chuàng)化論”或本體論。

    生機(jī)遍在,惟人自得。

    2.1.12 子曰:“道不遠(yuǎn)人,人之為道而遠(yuǎn)人,不可以為道?!对姟吩疲骸タ?,伐柯,其則不遠(yuǎn)?!瘓?zhí)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yuǎn)。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違道不遠(yuǎn),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jǐn);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慥(zào)慥:篤實貌。

    詩書禮義是圣賢所創(chuàng)之道,自然不會與人相隔。教化民眾,帥民以正孰敢不正?《詩經(jīng)》“伐柯伐柯,其則不遠(yuǎn)?!币允种械母鸀闃?biāo)準(zhǔn)都覺得難把握,君子化民成性,根據(jù)每人實際情況指導(dǎo),當(dāng)然就近示范最好。

    盡己之性分為忠,推己及人為?。贿@是為道捷徑。不愿意別人對你做的事,你也不要對別人做。君子的這四個標(biāo)準(zhǔn),我自己做得都很不夠:對父親,按照自己對兒子的要求要求自己;對上級,按照自己對下級的要求要求自己;對兄長,按照自己對弟弟的要求要求自己;對朋友,有求于朋友的自己先做到。

    庸德庸言,不敢懈怠。德行不足,勉力為之;言語分寸,常留余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篤實近道了吧!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夫子自己是一以貫之的。

    2.1.13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素,本色。這里有維持本色的意思。這也是“致中以和”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

    君子本色行事,而不生非分之念。富貴則富貴,貧賤則貧賤;居夷狄之群則按夷狄風(fēng)俗行事;處患難之境則應(yīng)付患難之境——因事因地制宜而無不自得。在上位不驕傲,在下位不諂媚。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所以無怨責(zé)。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大人君子素位而行,樂天知命。小人則總愛冒險賭命。

    “素夷狄,行乎夷狄”這樣解,是因為后面有“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主詞似乎應(yīng)該是“君子”。從《論語·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看,君子居夷狄似乎又應(yīng)該是以諸夏之禮行事——讀者明察。

    2.1.14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本又?,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p>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射箭這事似乎很有君子行事之風(fēng),射不中鵠的,總是會反思自己錯在哪里?!爸轮杏诤汀保拖裥新房偸怯山h(yuǎn),就像登高由低而高?!对娊?jīng)》說:“妻兒感情深厚,好比鼓瑟彈琴。兄弟團(tuán)結(jié)和睦,融洽快樂無比。使你家庭美滿,使你妻兒幸福?!?/p>

    (這樣)父母自然也就順心開懷了!

    修身齊家,在《大學(xué)》里有系統(tǒng)論述。這里非常親切生動。

    2.1.15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对姟吩唬骸裰袼?,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鬼神,虞翻注《易傳·文言》“與鬼神合其吉兇”云:“乾陽,故為神。坤陰,故為鬼。”《易傳·系辭上》“陰陽不測謂之神”。

    體物之“體”,有“賦予……形狀”之意,與《易傳·乾·彖》“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相契合。加上祭祀二字,天與人的內(nèi)在關(guān)系在這段文字里生動呈現(xiàn)。陳柱《中庸通義》謂,“造物者,即孔子所謂體物之鬼神也?!盵4]

    矧(shěn):況且。

    射(yì):《詩經(jīng)》中作“斁”,厭惡。

    乾元大化,視之無形無相,感之卻無處不在。正如《詩經(jīng)》所說,“神之感格,不可思議,哪能厭倦懈??!”由隱微而開顯,天道生生,就是這樣沛然莫之能御。

    毋不敬!

    2.1.16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nèi),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蚀蟮抡弑厥苊??!?/p>

    饗(xiǎng):祭祀之一種。此處作動詞用。

    篤,同毒,厚也。長養(yǎng)培植之意?!兑讉鳌煛ゅ琛贰耙源硕咎煜拢駨闹?。《老子》也有“亭之毒之”。

    舜以孝著稱。有圣人之德,有天子之位,四海歸順,宗廟得享,子孫承業(yè)永保。所以,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上天生物,總是根據(jù)其內(nèi)在德性長養(yǎng)培植。向上者加持,斜出者覆蓋。

    《詩經(jīng)》說,“周王可贊,令德垂范。治民化民,得享天祿。使命自天,佑護(hù)自天。”大德必受命!

    有人認(rèn)為這是神道設(shè)教的例證,有人認(rèn)為是“素富貴行乎富貴”的例證。說是《系辭上》“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例證應(yīng)該也可以,前提是人要有德性和德行,并且,將它充分表達(dá)出來,“致中于和”。這是使命。

    2.1.17.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nèi)。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

    斯禮也,達(dá)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喪,達(dá)乎大夫。三年之喪,達(dá)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纘(zuǎn):繼承。大王:指王季的父親,古公亶父,周武王追謚為“大王”。

    緒:基業(yè)。

    文王纘大王、王季之緒,開辟周朝基業(yè);武王滅商,周公又輔助成王,建立起禮樂制度。所以,文王應(yīng)該是最可欣慰而無所憂的了。

    這一段話除開像講舜一樣講文王,還講了周公制禮作樂的事。其中又特別強(qiáng)調(diào)“父母之喪無貴賤”,引出下面關(guān)于孝的文字。可見,《中庸》的編排,還是有一定脈絡(luò)可尋。

    2.1.18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dá)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shè)其裳衣,薦其時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武王、周公真是深通孝之真諦??!繼承(文王)志向,紹述其事業(yè),這應(yīng)該是盡孝的最好形式。

    當(dāng)然,祭之以禮也很重要。這些禮儀不只是向先人表達(dá)情感,現(xiàn)實中也有諸多意義功能:宗廟之禮可以嚴(yán)昭穆秩序;按爵位參祭,可以區(qū)別官職強(qiáng)化榮譽感;按賢能分配祭祀司職,可以督促人們上進(jìn)。旅酬之禮重在參與,可以把所有人都整合起來培養(yǎng)認(rèn)同;飲燕長者,可以重申長幼之序。

    祭祀祖先的宗廟之禮外,還有祭祀上帝的郊社之禮,這都是作為政的國家大典。明白這些道理,做好相關(guān)事項,治理國家的秘訣就盡在掌握了吧!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鞭r(nóng)耕社會,家族為主,“不出家而成教于國”。把社會組織系統(tǒng)調(diào)理好了,情感人心安頓好了,內(nèi)部事務(wù)基本就完成大半了。“修道之謂教”,社會和政治的內(nèi)容都包含在內(nèi)。

    2.1.19 哀公問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p>

    哀公問政。

    孔子告訴他,文武周公之道,文獻(xiàn)都有。關(guān)鍵在于得人。只要去做,很快見效。人才選拔,關(guān)鍵在于自己要有正確的標(biāo)準(zhǔn)。這就要以道修身,以仁修道。仁者愛人,親親為大。義者,應(yīng)事,尊賢為大。愛有差等,賢有高低,所以禮有區(qū)別。所以,要做一個好的治理者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不可以不事親;事親,不可以不知人;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論述由近及遠(yuǎn):修身——事親——知人——知天;邏輯卻是自本體到經(jīng)驗:天——身(個體)——事(知人、治理社會國家甚至天下)。逆向倒推這是先秦文獻(xiàn)中常見的修辭手法。①但《孟子·盡心上》的“盡心知性知天”在修辭和意義上都不屬于這一種情況。孟子的盡心是發(fā)揮“心之官則思”的功能,向內(nèi)體會“四端”,因為孟子認(rèn)為“仁義內(nèi)在”(以及“萬物皆備于我”),天在這里主要是為說明仁義禮智的絕對性,客觀屬性與意義并不明顯?!疤臁痹凇睹献印肺谋局屑扔械滦粤x、主宰義,也有必然盲目之義,如《萬章上》“莫知為而為者天也”??傊狈y(tǒng)一性或整合性。而《中庸》承接《易傳》,天是位格在上的根源性存在,并以“天命之謂性”、“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貫徹始終?!洞髮W(xué)》的“八條目”就是如此推出“修身”為本,又由何以修身推出“格物”是起點。

    這里則是用這種手法得出“知天”為根據(jù),從而回到“天命之謂性”的大前提。實際其他內(nèi)容也可以視為“率性之謂道”和“修道之謂教”的展開。

    “天下之達(dá)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dá)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dá)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qiáng)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p>

    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這五倫是天下共同遵循的大道。智、仁、勇三種德性都是行此大道的根據(jù)、保障:智以認(rèn);仁以持守;勇以奮勉。先知后知、學(xué)知困知,最后知道了,就都一樣。有的人是行此道心安,有的人則是圖利,還有的則是不得已,最后做到了,也都一樣。

    個人氣質(zhì)不同,德性不同,生命形態(tài)、精神境界也各不相同,但是,只要各自用力,根據(jù)各自性分“致中于和”,則都可以獲得某種統(tǒng)一或同一性。

    子曰:“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p>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yuǎn)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yuǎn)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齋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yuǎn)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yuǎn)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所以行之者一也。①為了強(qiáng)調(diào)第二個主題“誠”的結(jié)構(gòu)性地位,從這里把朱子所定之第二十章切割為兩部分。

    智、仁、勇三達(dá)德既是先天所生,也可通過后天努力接近。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懂得這三點,就懂得了怎么修身;懂得了怎么修身,就懂得了怎么治人;懂得了怎么治人,也就懂得怎么治理國家天下了。治理國家天下有九大原則。分別是:修身;尊賢;親親;尊敬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徠專業(yè)工匠;善待化外遠(yuǎn)人;懷柔番邦諸侯。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于理,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迷于事,體群臣則士盡忠報效,子庶民則百姓勤勉,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yuǎn)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祭祀守禮,則可修身。摒棄讒佞遠(yuǎn)離美色,則可勸賢。高位厚祿,同其好惡,則可親親。配備僚屬,足任驅(qū)使,則可勸大臣。待以忠信,餉以高薪,則可勸百官。使民以時,輕徭薄賦,則可勸百姓。按時考核,按勞付酬,則可勸百工。往來盡禮,嘉勉善行,體恤弱勢,則可懷歸順遠(yuǎn)人。續(xù)其世系,復(fù)其滅國,救危彌亂,朝聘以時,薄其貢納,厚其賞賜,則可懷柔諸侯。

    不論誰治理國家天下都要遵循上述九大原則,奉行的基礎(chǔ)則是一個“誠”字。

    “九經(jīng)”就是君主應(yīng)盡的本分,就是他的“中之用”或“用中”,就是他的“致中于和”與“致中以和”。

    這個“誠”字如何理解至關(guān)重要。

    朱子也是把“所以行之者一也”的“一”解作“誠”,但卻是“信”即誠實、誠信的意思,所謂“一有不誠,則是九者皆為虛文矣”。其實,“一”之為“誠”,從訓(xùn)詁學(xué)來說,有個“一”之為“壹”,而“壹”又原自包含“誠”的意蘊而來。由“壹”與“誠”的關(guān)系,可以看到“誠”這里作“信”解并不允當(dāng),而“本體論”意義才是正確方向。②“誠源自春秋時期壹的觀念。壹具有宇宙本體論和道德論的雙重內(nèi)涵,在思想史上它先于誠而頻繁出現(xiàn)……壹和誠具有共同的思維基點和思維模式,記錄了同樣的觀念。在《中庸》的語境中壹和誠可以直接溝通?!吨杏埂罚浩錇槲锊毁E,則其生物不測。鄭注:言至誠無貳,乃能生萬物多無數(shù)也?!都ⅰ罚翰毁E,所以誠也。不貳即是壹,這是《中庸》中溝通壹與誠的關(guān)系的內(nèi)證?!薄靶藕驼\都有誠信之義,它們的詞匯意義是相同的,但詞源意義(即詞義特點)不同。信與申、伸同源,《邶風(fēng)擊鼓》:不我信兮。《釋文》:信音申,按信即古申字也。其詞源意象是延伸、引申,話語的延伸即是行為。因此,盡管信可以引申出誠信之義,但延伸、引申和宇宙本體之間不存在隱喻關(guān)系,故信無法引申出本體論的內(nèi)涵?!泵献粒骸皩Α吨杏埂分姓\的文化內(nèi)涵的歷史闡釋”,見 https://wenku.baidu.com/view/8c3fe7c04b73f242326c5f2e.html

    其實,朱子自己也曾意識到“信不足盡誠”(《朱子語類》卷九),但他終于沒有走出自己編織的迷宮。

    我們將在隨后的章節(jié)給出自己的解釋。這里,只是指出,在“本體論”的論域里,“九經(jīng)”就是君主應(yīng)盡的本分,就是他的“中之用”或“用中”——“致中于和”與“致中以和”。

    3.1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跲(jiá):絆倒,引申為不順暢。

    豫,《玉篇》早也,逆?zhèn)湟玻恢熳樱核囟ㄒ?;跟文中“前定”意思相近。這個“前”是“事之前件”而不是“人預(yù)先(籌劃)”的今人對“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的意義。換言之,在《中庸》文本中,實際是“所前定者”才是關(guān)鍵,“前定”不是預(yù)判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做預(yù)案,而是推究事情的因果前提以理順關(guān)系創(chuàng)造條件確保成功。

    因此,這一段可以視為引出“誠者天之道”的結(jié)構(gòu)性鋪墊。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找到能夠決定或影響它的前提條件,打好基礎(chǔ),這樣才可以順當(dāng)長久。說話、做事、作判斷、做規(guī)劃都是如此。欲治其民,先得乎其上;欲得其上,先信乎其友;欲信乎其友,先順乎其親;欲順乎其親,先誠乎其身;欲誠其身,先明乎其善。

    孝、悌、忠、信諸德目幾乎都被一種鏈條串聯(lián)到一起了。這既是發(fā)生的次序,也是情感的邏輯。而作為起點的善,應(yīng)該是孟子說的“四心”:“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p>

    值得討論的還是“誠”。在《孔子家語·哀公問政》隨后的“誠者,天之至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以及《孟子·離婁上》的“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中,“誠”是作為動詞與“身”搭配,意為一心專注于內(nèi)在自身(體會到內(nèi)在的“四心”或“四端”,所以才能明乎善進(jìn)而據(jù)以修身、順親、信友、“獲上”、治民等等)。從《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可以看得很清楚,這是一個屬于心性論框架里的“內(nèi)圣外王”似的邏輯或命題。“天”的《易傳》之傳統(tǒng)、《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的前提,在這里如果不是完全沒有影響,其地位作用也是虛無縹緲無足輕重。

    作為《中庸》全書第二個主題,“誠論”其對“誠者天之道”必然會有全新闡述和展開。這里就將朱子劃定的第二十章切分,并在釋義過程中加以論證闡釋。

    3.2.1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鄭玄:誠者,天性也??追f達(dá):誠者,實也。朱子:“誠者,真實無妄,天理之本然。”

    《玉篇·壹部》:“壹,誠也”,即使以“信”說“誠”,從其與“壹”的關(guān)聯(lián)也可以說得通順而且更透徹?!墩f文》:“壹,專一。從壺,吉聲?!弊鳛閯釉~,跟“誠身”、“反身而誠”以及“自誠明”搭配可謂十分貼切(“?!?,紡錘,有向內(nèi)聚合之意)。而其意傍“壺”——這個圓形器的蘊藉更是被先民賦予元氣渾然孕育萬物的意象和想象。①王夫之《說文廣義》釋“缊”說:“《易》曰‘天地絪缊’,本作‘壹?(yun)’,其作‘缊’者,皆傳寫失之”。許慎《說文解字》釋“?”:“壹?也。從兇從壺,壺不得渫也?!兑住吩唬骸斓匾??’?!薄墩f文》段注:“今《周易》作‘絪缊’,他書作‘煙煴’、‘氤氳’。蔡邕注典引日:‘煙煙、煴煴,陰陽和一相扶貌也’。張載注《魯靈光殿賦》曰:‘煙煴,天地之蒸氣也?!币肌⒄\互訓(xùn),不僅可有“壹”而包含“信”(誠實)之意,還因其由“壺”而“?”進(jìn)而上遂天道。如此這般,不僅貼切《中庸》“誠”這一主題的豐富內(nèi)涵,也使這一主題內(nèi)涵與《易傳》“彖”及“系辭”的思想遙相承接。因此,沒有理由不以之取代過于樸素淺陋且明顯為個人意見的“誠者真實無妄,天理之本然”的解釋。

    也許因為他們都是在《孔子家語》和《孟子·離婁上》的意義上如此解讀,然后不自覺地將其帶入《中庸》②其實,《荀子·哀公》記載的孔子在對哀公問時曾說“大道者,所以變化遂成萬物也”,與《易傳》和《中庸》思想若合符節(jié)。李澤厚在《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年)中就將“荀易庸”合而論之。茲不贅述。,但從思想脈絡(luò)說,“真實無妄即是天道”或“天道就是真實無妄”,不說與《易傳》“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信仰相去甚遠(yuǎn),與《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以及“成己成物”的活潑雄健毫不相干,即使朱子自己,也曾在特定場合把“誠”解作“太極”,③《通書注·誠幾德第三》。這至少說明朱子認(rèn)為在周敦頤那里“誠”具有“太極”的地位和意義。王夫之則明確指出,“無偽”、“無欺”、“無妄”不足以言誠。參見陳赟《中庸的思想》第215頁。不自覺地回到這一理解脈絡(luò)。

    所以,《中庸》中作為天道的“誠”首先只能從天道論或“本體論”層面理解,而不能像在《孔子家語》中那樣作為“誠身”之善的確立,作修養(yǎng)論理解。④如果一定要將二者結(jié)合,則應(yīng)該追問,誠作為天道究竟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可以作為善的根源和根據(jù)?這實際正是《易傳》和《中庸》所回答的問題,但卻是在建立全新的天道理論之后。如果一定要將二者結(jié)合,則應(yīng)該追問,誠作為天道究竟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可以作為善的根源和根據(jù)?這實際正是《易傳》和《中庸》所回答的問題,但卻是在建立全新的天道論述之后?!疤烊瞬⑴e,正是中庸特征,天人之際也?!碧斓朗恰兑讉鳌返闹黝},《中庸》是在天人架構(gòu)里從人和情境的角度講“致中于和”和“成己成物”。

    就像“天命之謂性”雖至關(guān)重要卻只是作為前提奠基一樣,在“誠論”部分,①宋人王珀認(rèn)為“中庸二字為道之目,未可為綱;誠明二字可以為綱,不可為目?!保ㄞD(zhuǎn)引自張心徵《偽書通考》上冊第448頁,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9年。)雖然對“中庸”理解有局限,對“誠論”的理解卻很到位?!罢\者天之道”也是前提性的存在,對天道的贊美雖然不少,“誠之者人之道”,作為人之道的“性命之正”,則占有更多的篇幅。作為動詞的“誠”,其“向內(nèi)體悟”或“專一心志”的意義實際跟“壹”也存在勾連?!墩f文》“壹,專一”,“專”是紡棰,其功能是將線條聚合成圈。向內(nèi)體悟這個建構(gòu)個體與天(天道)關(guān)系的心理過程,值得仔細(xì)參詳。朱子從“思勉”解,則包含“思”與“擇善固執(zhí)之”諸義。②其《中庸章句集注》釋“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謂:“誠之者,未能真實無妄而欲其真實無妄之謂……未能不思而得,則必?fù)裆?、必固?zhí),然后可以誠身?!边@實際是把“誠”理解為某種追求價值理念內(nèi)化于心的認(rèn)知-意志活動,跟他的理本論以及以“誠”為信的道德化理解相關(guān)。此外,也有的人就將它理解為一種情感或情感活動,③謝文郁就認(rèn)為“誠作為一種直接面對自己的情感傾向是人的生存的原始情感?!県ttp://www.rujiazg.com/article/id/1987/。我們認(rèn)為,《中庸》的誠作為天道其意為“生生”,而世界亦因此呈現(xiàn)為大化流行的生命形態(tài),對此的體會和認(rèn)同作為心理過程乃是知、情、意的綜合作用之過程和結(jié)果,既需要敬畏的情感,也需要認(rèn)理念的執(zhí)定,還需要經(jīng)驗感受的激活調(diào)動。我認(rèn)為,從感通、領(lǐng)悟來理解應(yīng)該更準(zhǔn)確合適。天人之間的連接,猶太教是通過“約”,基督教強(qiáng)調(diào)“信”,道教注重“修”,佛教講“慧”,儒教則是講“感通”。《中庸》的“誠之”和《大學(xué)》“格物”(下面會講到)則是主要的表征。

    跟《大學(xué)》呈現(xiàn)為“經(jīng)——傳”的結(jié)構(gòu)(三綱八目為經(jīng),其他為傳)一樣,《中庸》整體也同樣呈現(xiàn)為“經(jīng)——傳”的結(jié)構(gòu)(雖不像《大學(xué)》那樣嚴(yán)整)。第一部分“中論”如此,“喜怒哀樂之未發(fā)之萬物育焉”為經(jīng),其余為各種解釋展開?!罢\論”亦如此,但表現(xiàn)為“經(jīng)——傳、經(jīng)——傳”的復(fù)合形態(tài)。“誠論”的經(jīng)部共有二段:第一段從“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到“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第二段從“誠者自成也”到“其為物也不貳則其生物也不測”。

    這一節(jié)的意思:生生不息,遂成萬物就是天之道。人之道則是以此生生之德為其內(nèi)在性分,成己成物參贊化育。

    《易傳·系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易傳·系辭上》的“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和《易傳·乾·彖》“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是“誠論”這兩大核心命題的意義依據(jù)和來源。由此,《易傳》的天道論實現(xiàn)其由天道論向人道論的轉(zhuǎn)折落實。

    理論敘述,《易傳》主要以天的視角進(jìn)行?!吨杏埂氛归_的則是人的視角。

    3.2.2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誠:單純作為動詞為心志專一的意思。④《玉篇·壹部》:“壹,誠也”,壹、誠互訓(xùn)。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說文》“壹,專一”,有向內(nèi)聚合、同一諸義。其與“誠者天之道”、“誠者自成也”的意義勾連,前文已有簡單分析。

    明:《禮·樂記》作者之謂圣,述者之謂明?!妒琛访髡?,辨說是非也。

    贊:佐也。

    參(sān):古同“叁”。朱熹謂人與天、地并立而為三。

    (經(jīng)由某種途徑)從內(nèi)心體悟而感通天道、則天而行,叫作“性”;是為圣人之德。由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察知天之所以為,然后明白人之所當(dāng)為,叫作“教”;是為賢人之學(xué)。天道感通自可由是之焉,世事洞明任煩理亂;任煩理亂世事洞明亦可識得天道,提升境界。

    至誠之圣,與天合德,能夠自盡其性,亦能助人盡其性分。能幫人盡其性分,也就可以助天下萬物盡其性分。如此者即是襄贊天地之化育,而襄贊天地之化育,就可以在乾元大化中與天地并立為叁了!

    “自誠明”,與“率性之謂道”有相同,但也不完全一樣:“圣人性之”是不假任何思慮和外力的“隨緣任性,觸處皆真”;“誠”在這里則意味著某種意念和行為,《大學(xué)》的“格物”就是行為或途徑之一(下面將講到),并且只是致中于和即“盡其性”的起點。

    “盡性”必然表現(xiàn)為“成德”的行為?!兑讉鳌の难浴贰熬右猿傻聻樾小保允恰凹毫⒘⑷?,己達(dá)達(dá)人”。(《論語·雍也》)而“乾稱父,坤稱母”,自當(dāng)以“誠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知言·事物》)這也就是《系辭》所說的“崇德廣業(yè)”、“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誠者自成也”暗含的前提是“誠者成也”,構(gòu)成天道的定義。是亦繼善成性的前提。“成己”與“成物”都是循此展開。

    3.3.1.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

    這一句原本接在“誠者天之道”后。這也是《孔子家語·哀公問政》里的順序。既然整段被認(rèn)為是戴圣所加,其很有可能同時按照《孔子家語》里的順序做了某種替代或改動。①(《大學(xué)》、《中庸》)“這兩部書大概是前四紀(jì)的書,但是其中也不能全無后人加入的材料?!吨杏埂犯鼮轳g雜?!焙m:《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卷上,第281頁,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民國”三十六年版。因為可以合理推斷,他之所以做此添加,很可能是因為看到《中庸》有大量與“誠”相關(guān)的文字,甚至就有“誠者天之道”(如果原本沒有,而是由戴圣帶來,則戴氏功莫大焉)。但無論如何,《中庸》“誠論”自身系統(tǒng)性的存在應(yīng)該是確定無疑的。

    從這種內(nèi)在邏輯出發(fā),“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后面,應(yīng)該是“自誠明謂之性”的延伸論述。因此,作為對“經(jīng)”進(jìn)行傳注釋解的“誠者不勉而中”,自然不應(yīng)仍像在《孔子家語》中那樣橫亙其間。其正確位置,應(yīng)該是在同為“傳”,并以“其次”開頭的“其次致曲”前面。

    “誠之者”人之道,這是合稱,包含“自誠明”的圣人(即這里的“誠者”)與“自明誠”的普通人(即下面的“誠之者”)。

    這里的圣人是統(tǒng)稱,與“率性之謂道”的堯舜不在同一層次。

    這句意思:從心所欲不逾矩,不思而得,發(fā)而中節(jié),這就是圣人。

    3.3.2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

    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xué),學(xué)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qiáng)。”

    圣人“自誠明”,率性為道。

    普通人“自明誠”,就有待于“學(xué)習(xí)”與“修行”了。擇善固執(zhí),就是漸悟天道后,信而不疑,守而不失。詩書禮樂,德則義府。博學(xué)審問,慎思明辨,知行合一,人一己百,磨磚成鏡,必能變化氣質(zhì),踵事增華。

    3.3.3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其次,接著博學(xué)審問而來。致曲,于具體事情上磨煉體會,積累心得感悟。動心忍性,情見乎外,即會在行事上產(chǎn)生效果,改變周遭環(huán)境,直至“存神過化,上下與天地同流”。這跟圣人的境界也就差不太遠(yuǎn)了!

    顯然,體道、證道、行道,是一個綜合的循環(huán)往復(fù)的過程。

    朱子《中庸章句》也認(rèn)為“致曲”就是于具體之事上體會積累,“積而至于能化,則其至誠之妙,亦不異于圣人矣”。但解“致”為“推知”。按:《禮·樂記》致樂以治心?!蹲ⅰ分?,猶審也。作“審”,以“深究”與“曲,小小事”搭配,似乎更順。

    3.3.4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這樣的境界,就是《易傳·文言》所謂“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吧?簡言之,默契天道,即可見微知著。國運興衰,禍福善惡,如有神助,盡在掌握。

    3.4.1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nèi)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誠”由“成”引申孳乳而來。先秦文獻(xiàn)中二字多通用。②王念孫《讀書雜志·逸周書》曰:誠古通作成,不煩改字?!洞蟠饔洝の耐豕偃似贩钦\質(zhì)者也,《周書》誠作成?!缎〈饔洝そ?jīng)解篇》衡誠懸,注:誠或作成?!赌印べF義篇》子之言則成善矣,成即誠字。見 https://wenku.baidu.com/view/8c3fe7c04b73f242326c5f2e.html.所以,誠還具有成的意義。成,《廣韻》:“畢也。凡功卒業(yè)就謂之成”。天以生生為德,其生命自然顯現(xiàn)為行四時生百物。人以此生德為性,自有其不容已者在,必然也要打開生命,外化為人文世界,進(jìn)而參贊化育與天地參。

    從“誠者天之道”的“天”來說,“自成”跟“成”是一個意思,因為天以整個宇宙為其生命形態(tài)。這里的“自成”,可以理解為在這一前提下個體生命之形態(tài)與完成的問題,或?qū)ψ鳛閭€體的我們來說,“自成”是誠的第一個要求?!岸雷缘馈?,朱子認(rèn)為第二個道字作導(dǎo)講,則可以把天道理解為一個為自然呈現(xiàn)的過程(自然而然成為人的范導(dǎo),如孔子所謂“天何言哉”,人各自悟)。萬物、夫婦、夫子、君臣以及各種社會存在之生長興衰,都是資始于乾元大德,離開“云行雨施、各正性命”一切都談不上。從人文世界來說,從日用倫常到家國天下也是出自圣賢君子能工巧匠的創(chuàng)造活動,是一種生命形態(tài)的展開。

    《易傳》乾卦和蠱卦分別有“大明終始”、“終則有始,天行也”句。“終始”者周而復(fù)始無有盡時也。上天生生,是萬物所以繁榮的根據(jù)和原因,無此造化,無此世界。而此世界亦為大化流行生命過程之有機(jī)組成部分。作為物之最靈者,人自當(dāng)效法天道,以有所成就有所創(chuàng)造融入這一永恒進(jìn)程為其最高人生目標(biāo)。

    由此可知,體會天德實現(xiàn)自性并不只是完成一己之自我,毋寧說完成一己之自我乃是立功立德必要的前提準(zhǔn)備。確立自我之德性人格是“仁”,誠之則庶幾;由此出發(fā)立功立德則還需“致中于和”之“致”,這就需要“智”(智慧)了。這既是天命之性的品質(zhì)規(guī)定,“參贊化育”“與天地參”的必然之道,自然需要人在世間的種種努力,因時因地、因事因勢制宜,方得成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边@里的修辭應(yīng)該視為互文見義的手法。仁與智的統(tǒng)一性是無疑的,這里顯然有強(qiáng)調(diào)智的意思。因為“成物”不是仁即足夠,“時措之宜”,“致中以時”作為“合內(nèi)外之道”更需要足夠的智慧。

    這一思想與“中論”的“致中和”以及“中也者天下之大本”雖然理論重心不同,但承轉(zhuǎn)啟合中理論邏輯的一致性卻一脈相承。據(jù)此,宋儒討論的“未發(fā)”、“已發(fā)”應(yīng)該只是只是“成己”范疇內(nèi)之事。①心法是佛教用語,常被用來定義《中庸》,從意思上說,心法或者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心傳之法,一是修心之法。《尚書·皋陶謨》的十六字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似乎更接近修心之法。它要求人體會把握“道心”,防止“人心”偏失,方法則是“執(zhí)中”。朱子主要把它與《中庸》聯(lián)系起來,實際是把《中庸》納入這樣一個框架,建立儒教心性論,與佛老以二教爭奪“文化霸權(quán)”,以維護(hù)儒教對社會的固有地位。雖用心良苦,作用巨大,影響深遠(yuǎn),但這一系統(tǒng)在對文本的理解尊重,對當(dāng)今現(xiàn)實問題應(yīng)對的有效性等方面,問題也十分明顯,需要修正和調(diào)整。佛老從心性角度對個體生命和生活做出系統(tǒng)闡述,儒門針鋒相對沒有錯,但佛老心性論后面都是有本體論(“空”、“無”)的支撐。朱子以理對治,沿用程頤的“天理”概念,不僅沒有厘清概念“天”“理”關(guān)系不清的問題,反而進(jìn)一步“以理代天”,徹底改寫了整個儒家思想系統(tǒng),《易傳》不再成其為《易傳》,《中庸》也不再成其為《中庸》。實際上程頤也曾說“受于天之謂性”,并不是受于“理”或“天理”。(《河南程氏粹言》卷二)應(yīng)該說,心性論的個體視角對于儒家來說是一大貢獻(xiàn)。孟子“盡心知性知天”就是以人為中心的,理學(xué)尤其朱子的“心統(tǒng)性情”對這一關(guān)系做了深度拓展,為其注入豐富內(nèi)容。這對于日益?zhèn)€體化的社會,具有實踐意義。至于“心傳之法”,如果是說《中庸》系孔子心傳口授與曾子、再經(jīng)曾子而子思結(jié)集成書,則不妨以一說存之備考。而“成己所以成物”則清楚表明,生命只有在“人——物”的關(guān)系中,在人文世界的構(gòu)建中,才有可能充分展開,對天的參贊回歸也只有在此關(guān)系和活動中才能實現(xiàn)完成。

    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雖然天生萬物,但禮義卻是出于圣賢。天雖是根源與根據(jù),但畢竟需要圣人“至德凝道”,“天工人其代之”(《尚書·皋陶謨》)?!爸緸橘|(zhì),物為文”,由“志”而“物”,既是向天體認(rèn)的“誠”,也是事上發(fā)用的“成”?!安徽\無物”體現(xiàn)了超驗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當(dāng)然,它也反映出天與人之內(nèi)在關(guān)系的自然性與親和性,反映出儒教對人及人間世界之意義價值的高度肯定。

    儒家之圣,不是別的,是“博施廣濟(jì)”,是“修己以安百姓”,是把“天之志”以各種形式向他人和世間呈現(xiàn)、落實和展開。這也許是儒教區(qū)別于佛教、道教的關(guān)鍵處。②朱子說,“釋氏本心,吾儒本天”,或可仿此補充,“老氏主靜,吾儒主動”。

    也是儒教區(qū)別于其他救贖宗教的特征所在。

    3.4.2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yuǎn),悠遠(yuǎn)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因為“成物”無有盡時,人也當(dāng)如終則有始的天之行一樣自強(qiáng)不息。不息即恒常久遠(yuǎn);恒常久遠(yuǎn)則會有征有驗;有征有驗則傳揚四方;傳揚四方則博大渾厚;博大渾厚則高大明亮。博大渾厚就可以像后土一樣承載萬物;高大明亮就可以像皇天一樣覆庇萬物;恒久悠遠(yuǎn)就可以“化成天下”。博厚、高明、悠久之德業(yè)與天地相配,傳諸久遠(yuǎn)。就像地之春夏秋冬,天之列星遞炤,詩書禮樂之教民成性。

    天地生生之道,一言以蔽之,就是陰陽合德,神妙萬物。

    “化成天下”出自《易傳·恒卦·彖辭》?!安幌ⅰ本褪恰敖K則有始”,就是“恒”。同一段《彖辭》還說,“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將其視為“博厚、高明、悠久”之所本,應(yīng)該成立。

    以“陰陽合德,神妙萬物”詮釋“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是根據(jù)《系辭下》而來。不僅不違和,而且還可以與“誠論”之“誠”的“壹”之內(nèi)涵互相發(fā)明?!安毁E”即是“貳”而“壹”之,陰陽交感,構(gòu)精化醇。①《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六章”謂:“一、二者數(shù)也。壹、貳者非數(shù)也。壹,專壹也。貳,閑貳也?!贝诫m然注意到了“壹”這個概念才是關(guān)鍵,但并未盡其所以然。生生之德與生生之機(jī),于此可窺其一斑。

    《論語·泰伯》有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這是一種文化使命感,也是一種博大深沉的宗教精神。

    3.5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詩》曰:“惟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

    “於乎丕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天地之道,生生不息,博厚、高明、悠久……

    如天,即使光亮微茫,只要極目蒼穹,日月星辰點綴,覆幬萬物;

    如地,即使黃土一抔,待其綿延累積,載華岳而攏河海,生長萬物;

    如山,即使巴掌大石塊,只要堆壘廣大,就會有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富蘊;

    如水,即使只有一勺之量,待其匯聚深不可測,魚龍黿鼉及各種財富應(yīng)運生焉。

    《詩經(jīng)·周頌》說:“上天的造化,幽微莫測,精進(jìn)不已!”說的就是上天之所以為上天啊。

    又說:“圣潔光明,文王德行純美!”這是說文王之為文王,是因為其德配上天,同樣無有止息,奠定周朝基業(yè),“郁郁乎文哉”!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的“命”作動詞(動名詞)生化(flourishing)、創(chuàng)造(creating)解,才可以與兩個“不已”相搭配,才契合文本“至誠無息”的內(nèi)容,才符合《易傳》以降的天道內(nèi)涵。②朱子《中庸章句集注》注引程子曰:“天道不已,文王純于天道,亦不已?!碧斓勒撸酪?。

    《大學(xué)》的修齊治平已經(jīng)隱隱然包含在此……

    3.6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優(yōu)優(yōu)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xué),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偉大!圣人的事業(yè),浩浩湯湯!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雍容華美!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天道在人間的顯現(xiàn),就是這樣通過圣賢的純亦不已才得以實現(xiàn)完成。

    因此,君子總是既尊崇德性,又重視知識;既體天地之廣,又察百事之微;既追求日月之高明,又遵守時中之睿智。學(xué)習(xí)善于溫故而知新,行事注意修德以崇禮。

    因此,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則不悖。天下有道,能進(jìn)興邦之策;天下無道,亦可靜默全身。

    《詩經(jīng)·大雅·烝民》說“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人希賢,賢希圣,圣希天。這里的敘述層次則是由天道、圣人之道再到君子之道。既是對經(jīng)部文字的詮釋,也是自己感想、感慨的抒發(fā)。

    “茍不至德,至道不凝”,一般注家都指出其出自《大學(xué)》,認(rèn)為可能是根據(jù)子思為曾子學(xué)生,而《大學(xué)》為曾子所作。其實,它與《易傳·系辭下》“茍非其人,道不虛行”語意和修辭如出一轍。其共同的源頭則應(yīng)追溯至《易傳·鼎卦·大象傳》的“君子以正位凝命”。鼎卦之象是“木上有火”,烹物使熟也。君子會心,由生轉(zhuǎn)熟,而成己之德,而化民之性(董仲舒認(rèn)為教化民眾好比谷而為米)。如此致思的內(nèi)在邏輯,是將物之潛在可能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至德凝道,天工人代天意著,正是如此。①明儒王啟元說,“圣人以至德凝道,先成其為圣人之身,然后出為君為相為師為士,以分任天下?!薄肚迨鸾?jīng)談》第149頁,北京:京華出版社,2008年。

    曾子、子思關(guān)系雖然為師生,但其作品應(yīng)該都屬于孔子思想之整理發(fā)揚,故其在儒家文化系統(tǒng)中的位置,應(yīng)當(dāng)根據(jù)其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來安排確定。

    3.7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zāi)及其身者也?!狈翘熳樱蛔h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愚闇而師心自用,位卑而獨斷專行,不識時務(wù),一心復(fù)古,注定惹禍上身。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沒有天子之位就不要議論禮儀,不要制定法度,不要考訂文字——如今已是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即使有其位,如果無其德,也不應(yīng)制禮作樂。有其德而無其位,同樣如此。

    制禮作樂當(dāng)然是大功德。但“致中以時”,既需要位,也需要德。否則就是“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終將“災(zāi)及其身”。

    有論者據(jù)“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認(rèn)為《中庸》晚出,也有人從六國也有這樣的政策反駁?;蛟S從文本形成過程中的變動錯亂解釋更好一點,就像戴圣的畫蛇添足一樣?!吨杏埂匪枷胝w顯然不似秦以后的風(fēng)格。這里講的是“致中以和”的重要性。德與位,都不能僭越。

    3.8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xué)殷禮,有宋存焉。吾學(xué)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yuǎn)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于天下者。

    說夏禮,杞國已沒有什么文獻(xiàn)足資驗證了。學(xué)殷禮,宋國還多少有保存。學(xué)周禮,現(xiàn)在還在發(fā)揮作用,我服膺認(rèn)同。

    治理天下有夏商周三王之禮,應(yīng)該治民有效,少犯錯誤了吧。夏代之禮,雖然不錯,但已無所證驗,人不信服,百姓不會服從。周代之禮雖然不錯,可“親而不尊”,因此而不信,不是很服從。②關(guān)于“王天下有三重”,鄭玄、朱子各有解釋。這里以鄭玄為主而對“上焉者”“下焉者”做了修改調(diào)整。

    所以,今天建立理想制度的方法應(yīng)該是:從自己出發(fā),考察百姓的反映;參照三王之制而無錯謬;建立在天地之間而不與其秩序相違背;求證于鬼神而無疑慮;面對百世以后的圣人也無困惑。求證于鬼神而無疑慮是知天;面對百世以后的圣人也無困惑是知人。知天又知人,其所作堪為天下范導(dǎo),其所行堪為天下法度,其所言堪為天下軌則。

    望之無限景仰,近之親切自然?!对娊?jīng)·周頌·振鷺》有云:“在那里無人不喜,在這里備受稱贊。謹(jǐn)慎勤勉晝復(fù)夜,美名令譽永傳揚?!北粡V為傳頌的賢人君子,無不如此!

    “本諸身”三個字最為關(guān)鍵。

    “本諸身”就是“誠”;就是“成己”,就是“成物”。

    3.9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孔子遠(yuǎn)宗堯舜之道,近效文武之政;上則天時,下因水土。

    就像天地一樣無不覆幬,無不承載;就像四時流轉(zhuǎn),日月遞炤。

    萬物并育其間而不相殘害,眾德并行而不相悖亂。

    小德如川溪滋潤一方,大德哺育眾生與化為體。

    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3.10 唯天下至圣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fā)強(qiáng)剛毅,足以有執(zhí)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迆及蠻貊。

    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溥(pǔ):周遍。

    蠻貊(mò):南蠻北貊,古代對邊遠(yuǎn)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之稱。

    天下之至圣,耳聰目明,足以君臨庶眾;寬裕溫柔,足以包容萬物;發(fā)強(qiáng)剛毅,足以堅持目標(biāo);齋莊中正,足以事天以敬;文理密察,足以明辨是非。

    如天之溥博,如泉之淵深,適時而出。見之而民無不敬,言之而民莫不信,所行民莫不悅。聲名洋溢中國而遠(yuǎn)播四方。

    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只要是人類,莫不尊而親之。

    這就是德侔天地。

    3.11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jīng)綸天下之大經(jīng),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

    茍不固聰明圣知達(dá)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肫肫(zhun):懇切貌。

    天下之至誠,才能夠經(jīng)綸六藝,立天下之大本,化育天下之性命。

    何所倚重?其仁懇切,寧靜如淵,剛健如天。

    如果不是同樣聰明智慧通達(dá)天德,又哪能明白這些道理做好這一切?

    鄭玄:“至誠,性至誠,謂孔子也。大經(jīng),謂六藝?!?/p>

    馬其昶云:“化育天下之性命也。姚永樸謂即《周易》是矣?!盵5]

    鄭玄、朱子以及眾多注家都認(rèn)為這里的至圣是指孔子。也許。

    明儒王啟元:“經(jīng)至孔子而后全;道至孔子而后名;品至孔子而后神;教至孔子而后定?!盵6]

    3.12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膳c入德矣。

    《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nèi)省不疚,無惡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惫示硬粍佣?,不言而信。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于鈇鉞。

    《詩》曰:“丕顯惟德!百辟其型之?!笔枪示雍V恭而天下平。

    《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p>

    《詩》曰:“德輶如毛?!泵q有倫?!吧咸熘d,無聲無臭”,至矣!

    絅(jiǒng):罩在外面的單衣。

    闇(an):晦暗。

    厭:《正韻》惡也?!墩撜Z·雍也》:“天厭之”。

    理:《玉篇》正也。

    假(ge):同格,感通。

    鈇鉞(fū yuè):古時軍中用于行刑的斧子,又稱“斧鉞”。

    輶(yóu):輕。

    百辟(bi):眾多諸侯。

    《詩經(jīng)》說:“錦衣上身,外加罩衫”,這是因為不希望錦繡色彩過于顯耀。君子的風(fēng)格,是晦暗中漸顯光彩。小人的表現(xiàn),則是咋見靚麗而日趨寡淡。君子之道,素淡而不惹人嫌惡,簡單而有文采,溫和而又嚴(yán)正。睹末而察本,探端而知緒??扇胧ト酥乱?。

    《詩經(jīng)·小雅·正月》云:“雖潛伏于水,視之亦清晰”。所以君子但求無愧于心,過于常人者,就在于人之所不見處吧。

    《詩經(jīng)·大雅·抑》云:“看你獨處,無愧屋漏”。所以,君子甚至不用做什么就能夠獲得別人敬重,不用說什么就能得到別人信任。

    《詩經(jīng)·商頌·烈祖》云:“廟堂樂聲起,眾口息其爭”。君子神道設(shè)教,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畏。

    《詩經(jīng)·周頌·烈文》云:“文德顯明,四方來效”。所以,君子篤實恭敬而天下太平。

    《詩經(jīng)·大雅·皇矣》云:“疾言厲色不為大,明德在懷才重要”??鬃诱f:“教化民眾,疾言厲色只是末技而已?!?/p>

    《詩經(jīng)·大雅·烝民》云:“德行輕如鴻毛”。鴻毛猶有可比——還是《詩經(jīng)·大雅·文王》“天德流行,無聲無臭”,可謂至高境界矣!

    《中庸》引《詩經(jīng)》一般都是用作總結(jié)。這是最后一章,從方方面面歸納概括圣賢君子之德,但最后一句,以“生生之德”呼應(yīng)開頭的“天命之謂性”,將一切融匯于大化生命之中。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是體悟,是感恩;是贊嘆,是向往;是心念合一。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午夜福利,免费看|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久久青草综合色|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免费看日本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亚洲综合色惰|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日本黄大片高清|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大香蕉久久网| www.色视频.com|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av有码第一页|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国产av精品麻豆|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av在线app专区|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男男h啪啪无遮挡| 成人二区视频|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在线播放无遮挡|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av天堂久久9| 韩国av在线不卡|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蜜桃在线观看..|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影院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一级黄片播放器| 在线播放无遮挡|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91成人精品电影|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亚洲精品第二区|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五月开心婷婷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欧美日韩av久久|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欧美bdsm另类|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男男h啪啪无遮挡|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欧美97在线视频|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丁香电影|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av卡一久久|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有码 亚洲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久久青草综合色|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日本wwww免费看| 综合色丁香网| 嫩草影院入口|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av黄色大香蕉|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婷婷色综合www|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曰老女人黄片| 亚洲中文av在线|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色视频www国产|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搡老乐熟女国产|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97久久精品|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三级经典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在线看a的网站|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韩国av在线不卡|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久久午夜福利片|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亚洲中文av在线| 97在线视频观看| 自线自在国产av|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亚洲不卡免费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99久久综合免费| kizo精华|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 成人 亚洲| 国产在线男女|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 亚洲成色77777| av一本久久久久|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av一本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久久热精品热|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成人二区视频|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男女|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av卡一久久|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免费看日本二区|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色网站视频免费|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蜜桃在线观看..|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色网站视频免费|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黄色日韩在线| 男男h啪啪无遮挡|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性感艳星|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少妇的逼好多水|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日日啪夜夜爽| 国产成人91sexporn|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av福利片在线| 久久久久久人妻|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在久久综合| 免费大片18禁|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亚洲性久久影院|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av黄色大香蕉|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深夜a级毛片| 嘟嘟电影网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在久久综合| 嫩草影院新地址|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免费看光身美女|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99久久综合免费| 大陆偷拍与自拍| 成人无遮挡网站|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无大码|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老司机影院成人| 男女边摸边吃奶|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最黄视频免费看|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av.在线天堂|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色吧在线观看|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人人澡人人妻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欧美另类一区|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日日撸夜夜添| 少妇的逼水好多|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成人二区视频|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 三级国产精品片|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久久久午夜欧美精品| 狠狠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久久av网站|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 另类精品久久|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嫩草影院入口|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亚洲图色成人| 夫妻午夜视频|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在线 av 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av无毛|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中国国产av一级|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国产色婷婷99|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另类精品久久|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麻豆成人av视频|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少妇的逼水好多|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亚洲精品一二三|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亚洲图色成人|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少妇的逼好多水|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三级国产精品片|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www.色视频.com| 人妻一区二区av| 五月天丁香电影|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免费大片18禁|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老熟女久久久|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我不卡|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老司机影院成人|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五月开心婷婷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