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艷
摘要:隨著社會教育事業(yè)的進步與英語的廣泛應用,英語課程的教學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guān)注。尤其是教育改革后,英語課程在小學階段就開始設(shè)置。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可提升其英語水平,從而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階段,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從而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課堂教學;英語素養(yǎng)
自義務教育進行新課改之后,教師對于英語教學的任務和目的發(fā)生了變化。教師需要從小學生的特征著手,運用各種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不感興趣的事物缺乏耐心,所以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需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本文將簡要的闡述一些關(guān)于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策略,希望這些能給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選取時,應該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相貼近,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加透徹的同時,對于生活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制定完備的教學任務,并組織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展開英語的學習。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還要遵循其特定的心理發(fā)展模式,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習,并且能將課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全面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于生活的熱愛。學習知識是為了讓學生有個美好的未來,所以教學不能離開生活實際。
例如,在講授Starter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fat這個單詞時,可以先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一個胖男孩,隨后對學生進行提問:Is he fat? Why are there so many f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now? 在進行提問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并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與分析。最后每組得出一個結(jié)論,并派出一名代表說出本組的探討結(jié)果。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材上的內(nèi)容提出相關(guān)的問題:How can we keep healthy? 隨后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考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每位學生融入于課堂中,讓學生認識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二、不斷地延伸與拓展小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面
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素養(yǎng),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也要全面的掌握這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知識,了解其語言背景。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語言魅力,不斷地開闊學生的眼界,進而為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因此,教師除了對課本知識進行全面的講解外,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將西方的文化適當?shù)囊胗⒄Z課堂教學中,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授“At Christmas”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主題,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一些有關(guān)于“圣誕節(jié)”的資料,隨后,在課上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內(nèi)的成員將各自所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享并討論。這一過程可使小學生加深對于國外的風俗禮節(jié)的認識。在學生充分的融入這一教學氛圍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本節(jié)課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Who is it/are they from? It's/They're from.Who is it/are they for? It's/They're for.教師在對這些基本內(nèi)容進行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的交流與討論,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一教學方式,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還可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三、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較為枯燥的文字表達并不感興趣,為了使課堂充滿活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枯燥的文字以故事或者圖片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趣的故事與色彩繽紛的圖片更加的具有吸引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這一教學過程中,將故事進行編排,并以英語的形式將故事進行講述。
例如,教師在講述英文小故事 The rabbit and the tortoise 時,考慮到學生知識水平,教師可以先將這個故事以中文的形式進行講述。例如:兔子向其他動物炫耀自己的速度“我在比賽中從來沒有失敗過,”他說,“在我與別人賽跑時,沒有人能比我跑的更快”然而,烏龜非常平靜地說:“我要與你進行一場賽跑”“你在說笑話,我可以邊玩邊與你比賽。”兔子非常自信的說到。賽跑剛剛開始,兔子一眨眼的功夫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在賽跑的過程中,兔子非常自信自己能贏得比賽,進而掉以輕心的在路邊睡著了。然而,烏龜依舊在慢慢的走著。講到這里,教師可以向?qū)W生發(fā)問?!巴瑢W們,你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小白兔和烏龜誰最終會獲得勝利,為什么呀?”“同學們比較希望誰獲得勝利呢?如果你想要幫助他們,你會怎么做?”
通過向?qū)W生進行發(fā)問,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寫自己滿意的故事結(jié)局。最后,教師將這個故事用英語的形式進行講述,并且讓學生將自己的故事猜想也用英語寫在故事中。
四、采用故事教學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考能力
與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教授相比,從小學生的特點來分析,小學生對于故事的理解與接受能力更強。因此,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故事教學的形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在教學中,若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文化素養(yǎng),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采取一定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運用故事的形式進行講授,用中文將故事的前半部分進行講述,隨后讓學生進行后半部分的補充。例如,在講述這樣The Hippo and I的英文故事時,教師可以先用漢語進行表述:“我很喜歡河馬,它的家在動物園里,我經(jīng)常去看它。今天是周末,天氣格外的晴朗,我又去看河馬,但當我離開動物園,準備回家時,同學們猜河馬做了什么?”通過這樣的講述,學生能很快的被這一故事吸引,非常迫切的想要知道后來發(fā)生的事情。教師故意運用這一方式進行講授,目的就是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并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去進行故事的猜測。學生分別大膽的進行猜測,學生說“河馬非常傷心地哭了”“河馬在微笑”“河馬在唱歌”等等。這時,教師可以將完整的故事表達出來:“A hippo lives in the zoo.I like him very much.I often go to see him.He often thinks of me,too.Today is Sunday.It is a fine day.I go to see him again.After I leave the zoo,he follows me to my house.I give him lettuce,cabbages,bananas,apples and other food.He eats them up.When I sing songs,he stays in the pool.He is as quite as a rabbit.In the evening,he jumps onto my bed with me.My mum tells him to go home.He has to pack his bag and go back to the zoo.My mum lets me see him every week.”學生在聽完老師的表述后,很快就會明白原來河馬與“我”一起回到了家里,并且與“我”同吃同睡,最后在媽媽的要求下,我將河馬送回了動物園。故事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進而提升英語素養(yǎng)。
結(jié)束語: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的最佳時期,因此,在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設(shè)科學的教學氛圍,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與老師之間能不斷地溝通交流。從而使學生快樂輕松地學習英語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語言的魅力,進而提升其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文晗.宇文豪.淺談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 (九年級下旬),2015,(12):27.
[2]何向偉.新課程理念——初中英語課程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 出版社,2016,(234-236).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 稿)[M].北京師大學出版社,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