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偉 宮彥紅 趙卓
摘要:本文在情景教學的理論指導下,論述了導入的概念、作用、以及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導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課堂導入 作用 生物教學
課堂導入在高中生物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傳統(tǒng)生物教學中教師會直奔主題,直接講解。但是,這樣做直接會導致學生缺乏情緒和心理準備,因此不利于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沒有產生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帶來腦力勞動的疲勞”。而課堂導入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優(yōu)秀的課堂導入往往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藝術的精髓。其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一)安定情緒 過渡轉換
課堂導入常常是課前混亂與課堂肅靜的分界線。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游戲打鬧到上課鈴響后安靜下來,需要有個過渡轉換階段,這就需要發(fā)揮課堂導入的作用。
(二)吸引注意 啟迪思維
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認識過程,需要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多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的第一個10分鐘,學生的思維逐漸集中,在10-30分鐘內思維處于最佳活躍狀態(tài),而在最后10分鐘內思維水平逐漸下降。這一發(fā)現(xiàn)要求教師要在上課就要伊始抓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盡快進入思維活躍的狀態(tài),課堂導入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課堂導入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
(三)激發(fā)興趣 事半功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導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收獲豐收的喜悅。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吸引力,仿佛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教學也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明確目的 直擊重點
目的性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學有無明確的目的和學生是否明確目的是衡量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將學習的材料中,提醒學生即將要學習的主要知識內容,使學生預先明確學習目的。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使學生保持旺盛長久的注意力,并自覺地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活動。
(一)以經驗切入 導之有理
教師和學生有很多相似經驗,這些經驗很多與生物有關,教師通過對有感染力的描述和提問,造成同學們認知的沖突,會激起同學們的求知欲,自然的進入新課。用生活經驗進行生物課堂導入教學,生動有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對所學知識容易理解也便于記憶,知識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們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2節(ji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中,用生活中的經驗“食品中添加蛋白質”,設置相應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發(fā)生碰撞。
(二)以實驗導入 導之有據(jù)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一“觀察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時,可由教師或學生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學生可獲得色彩、形態(tài)等方面的變化。使學生在感官上受到刺激,獲得大量的感官信息。同時教師利用這些信息提出有梯度的問題創(chuàng)設,使學生有條理的進行問題的思考。真正做到導之有據(jù)。實驗導入容易使同學進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會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好奇心,使學生明確目的,增強動機,激其情、釋其疑。
(三)以直觀導入 導之有效
所謂“直觀導入法”即是指較為直觀、形象、立體的一種課堂導入方法。其不同于其他課堂導入方法最顯著的特征在于能最大限度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直觀的學習情境,符合主要依靠直觀思維活動進行學習活動的學生群體,因而能充分促使其更具效率與質量的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在生物教學中,展示標本、圖片等教具,或者播放視頻等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根據(jù)觀察的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對這節(jié)知識的學習產生了渴求,可極大的提高課堂導入的時效性與高效性。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第三章第一節(jié)“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向日葵向光彎曲生長有效的進行直觀導入。
(四)以故事導入 導之有趣
選典型的故事,最好是同學們之前不曾聽說的有趣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生物情境,但事例要貼切本節(jié)課的主體,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起到觸類旁通的功效,也可以介紹新穎、醒目的生物學事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生物情境。這是導入最好的方法之一。故事是真實的或虛構的用做講述對象的事情,有連貫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故事導入法主要以教師口述為主,一般不需要借助多媒體等其他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條件不完善的中學仍然適用,因而靈活多變。
(五)以懸念導入 導之有境
懸念導入法,是指教師在開始一項新的學習內容前,創(chuàng)設帶有懸念性的問題,給學生造成一種神秘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導入方法。但在設置懸念的時也需要注意技巧,教師應當以學生的現(xiàn)有生物知識水平為前提設置懸念。在問題創(chuàng)設時往往提出具有啟發(fā)意義的疑問來引導學生投入學習。在問題中既能巧妙地提出學習任務,又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提問可以說是懸念導入法的關鍵。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學生身邊的生物事物現(xiàn)象出發(fā),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和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創(chuàng)設情境,由“境”發(fā)問。
綜上所述,導入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縮短學生與教學內容、教師的距離,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活動主體。導入情景為整節(jié)課設置了一個精心設計的情景創(chuàng)設;好的問題提出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過程。問題的提出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可分割,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王軍.別開生面導入 ,優(yōu)化生物課堂[J].中學教學,2016,(05).
[2]呂興洲.再談生物課堂導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2,(12).
[3]魏宏聚,李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與情感目標達成的分析[J].2011,(12).
(作者簡介:[1]趙卓,教授,博士,吉林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生物教育學;作者單位:[1]婁偉,吉林師范大學;[2]宮彥紅,長春市137中學。)